都说中餐的调料多,西餐调料就那么几样,其实,还真不是这样。西餐的调料也数不胜数,和中餐不同的是,西餐中很多调料都用于特殊场合,只适合做一样或几样菜,但也有像咱们的酱油那样百搭的调料,比如,番茄酱就算一个,尤其在美国,番茄酱的身影无处不在,美国人梦想用薯条配番茄酱改变了全世界的胃,而且,差点就办到了。比它味道更好的英国“炸鱼薯条”,最终只能哭死在厕所里了。
番茄酱竟然不是来自番茄
番茄酱难道不是番茄做的?这事儿吧,还真是一句两句说不清。番茄酱有着非常琢磨不清的身世,甚至用诡异来形容也完全不为过。
▲
麦当劳肯德基里薯条配的番茄酱就是Ketchup
英语中的番茄酱叫做ketchup或catchup,日语的番茄酱是英语的译音,而台湾因为被日据多年,台湾的番茄酱叫做ke-jia-pu,中国广东的叫法是茄汁ke-jiap,发音都很相似,有一种说法,番茄酱源自中国广东,不过,这事儿YY一下就算了吧,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广东作为番茄酱的发祥地,都没有任何证据。
▲
仅亨氏最小包装的Ketchup,每年销量亿包,全球平均每人两包
不过,表急,现在普遍被认可的观点确实和中国有关:番茄酱起源于福建,但却不是番茄酱,而是东南亚所熟悉的鱼露,事情是这样滴:
福建人喜欢腌制各种鱼虾,于是,就有了鱼虾酱或鱼露这样的东西,当时福建人下南洋做生意或做劳工,把这种鱼露(koe-tsiap)带到了东南亚,这种腌鱼的副产品被广为流传,但现在,鱼露也是东南亚的传统调料。后来,这种鱼露被英国水手带到你英国,英国在年就有了catchup这词了,随着Catchup广为流傳,各地吃货脑洞大开,就地取材,尝试了不同的原料,历史最有名的的是添加了蘑菇和核桃的Catchup;到了十九世紀大工业时代后,蕃茄首次出现在catchup里,并且,占比越来越大,,亨氏率先开始大规模生产的番茄酱,罐头和玻璃瓶包装的catchup把番茄酱带到了全球的各地。
不仅仅是番茄的酱
更是一种调味酱汁
但实际上,除了ketchup,还有番茄沙司(tomatosauce)、红汁(redsauce),它们是啥关系呢,一般情况下,它们都指的是同一个东西,就是番茄风味的酱汁,差别在于各自的配方不同。还有一种tomatopaste,味道更浓稠且接近固态。我们把这些都翻译成番茄酱,其实还真不算很合适,不仅因为它们各有各的不同,而只对ketchup而言,除了番茄外,还要加入大量的醋、糖、盐,五香粉、丁香、肉桂等香料,以及紫苏、大蒜、洋葱、芹菜和植物油,这样出来的番茄酱,味道才能有迷人,丰富的层次。如果只用番茄,而不加任何添加剂,这样的番茄酱其实并不好吃,只能用来炒菜的辅料。
改变、改变
全球共同参与的改变
总结:一个并不起眼的番茄酱,在地球上盛行,几乎是全球共同努力的结果。
首先,是发现美洲大陆后,美洲的番茄在全球各地种植,然后,中国福建的腌鱼技术通过劳工输出,进入东南亚,而后被英国的水手带到了欧洲。欧洲人以此为基础,不断尝试改变成不同的口味,最终加入番茄后,得到普遍的认同。而后又被带到美国,由美国开始工业化生产和广泛使用。然后,再随着美国文化在全球的盛行,番茄酱最终成就为酱汁界的一朵奇葩,开放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了解更多食材
点击本页左下角“阅读原文”
或在首页输入数字“1”
看食材君为您汇总的精选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