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涛(摄于年)
作者简介:贾涛,46军子弟,中共党员,年底下乡,后在农村入伍,从事过工农商学兵等行业,曾在辽宁省军区和辽宁省政府下属部门任职。现在为国家某科技项目执行人。
依依惜别师的日子
因为文化大革命中吉林46军八一小学停课了,我们回到了延边的师大院。不久,师里又为我们这些子女们联系了位于汪清县的炮兵第十师的子弟小学,将我们一些年龄小孩子们送去,在哪里继续上学。大约半年后的一天下午,天正着小雪,师警卫连的王俊峰叔叔来到汪清,告诉学校说要乘晚上的火车带我回延吉,因为我家马上要搬到黑龙江去了。乘着王叔叔给我打“马搭子”装行李的时候,我急忙去找李超英(新华姐的弟弟)等几个师里的小伙伴,把消息告诉了他们。我们正说着,王叔叔也过来了,他把各家捎带来的冬季衣服分发给了个人,就带上我急匆匆地走了。临行时李超英还让给他家捎回去大半个书包的山核桃,那是上冬前,课余时间大家结伴去附近山上捡的,超英都攒起来了让带给他家里人吃。
晚上到了家,看到家里正在收拾东西,家父已经在九月份就离开延吉到哈尔滨赴任了,我们一家也要在三、四天后去哈尔滨与家父团聚,实际上就是调离师了。前不久住在隔壁的师后勤部贾一龙部长已调到了北京,康鵬阿姨己带着贾元明搬家走了。这次先后是家父和王云进副师长调到黑龙江省军区,是地方部队。
第二中午,我早早的到师部大门口等刘凯志放学回来。凯志回来看到我,我们都高兴极了。接下来的几天,只要有时间,凯志兄就和我在一起,走东家,窜西家,去新建的俱乐部,警卫连等地方,找咱院在家的小伙伴们尽情的玩,可惜的是有好几个平时特别要好的小伙伴在汪清上学呢。从凯志兄的口中,我大概知道了哈尔滨是个大城市,比延吉更冷,离毛主席所在的北京更远,离苏修老毛子更近,快到中苏边界了……
那几天,每天晚上院里的阿姨都找妈妈带上我们三个孩子去家里吃饭,我总是匆忙吃上两口,就又跑出去找凯志兄他们玩去了,大人们聊大人的话题,我们孩子们玩孩子们的,就是觉得离开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心里边难舍难分……
两天的时间家里的东西全都收拾好了,我们家当时全部的家当是:两个油漆的木箱,两个牛皮的手提皮箱,一台飞人牌缝纫机,三个大“马搭子”。不多的几个锅碗瓢盆己装进了包装缝纫机的木箱子中。
临行前的晚上,妈妈带着姐姐们去老战友家话别。妈妈她们回到家后,又有好几个阿姨过来说话,聊到很晚。那时,师的师长钱仁溥伯伯,政委李沛璋伯伯,副师长刘继昌伯伯,刘健伯伯以及绝大部分的干部,都是抗战胜利后成立了冀察热辽13旅就工作在一起的,一起出关来东北,一起打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又打到湖南,打到广东广西,后来又一起入朝作战,都是在一起出生入死共同战斗二十多年了,离别的话说不完道不尽呀!
那天晚上凯志兄和我们几个孩子也玩到很晚,凯志兄把他心爱的“二十响盒子枪”送给我做纪念,小辉兄送给了我一把训练用的胶皮小匕首,分别仪式整的可隆重了!
第二天天才蒙蒙亮,我们启程离开自己的家——延吉师大院了。在师部大门口的大道边上,停了两辆”嘎斯69”吉普车,这是师里送我们去延吉火车站的车,警卫连王俊峰叔叔随同护送我们到哈尔滨,政治部的三位叔叔代表师送我们到延吉火车站。当我们走到汽车附近时,看到“嘎斯69”前围了很多送行的老领导老战友和阿姨们,里圈的是阿姨们,外圈的是伯伯叔叔们,河北话、湖南话、广西话、普通话,浓郁的各种方言的离别话语热烈地混合在一起,看到阿姨们和女孩子们眼中的泪光,我知道分别的时候到了……
当“嘎斯69”缓缓开动时,我和凯志兄小辉兄也不得不松开紧拉在一起的双手。“嘎斯69”在一片祝福声中驶出了师部大门向左转时,站在师部大门口的伯伯、叔叔、阿姨和兄弟姐妹们还对我们远远挥着手……
当师师部警卫连的哨兵对驶出的两辆车完成礼毕动作时,我望着师延吉大院,心里对自己说“我不想离开你,师,我故乡我的家!”那天是年11月17日,我十一岁半。
和凯志兄合影(摄于年)左一是王俊峰叔叔凯志送我的枪,小辉兄送我的匕首当年的“嘎斯69”吉普车
赞赏
人赞赏
小孩白癜风能治好吗白癜风能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