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仁山寨,仙游布达拉,追寻千年不息的木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3.html

图文:吴翠慈

仙游山-仁山寨

木兰溪源头

(仙游县西苑乡仙东村仁山)

导语

据新版《仙游县志》载:“木兰溪为福建省八大河流之一,发源于西苑乡仙西村黄坑桥头”。附近还有一处海拔比它高约几百米的仁山寨源头,也应该列为木兰溪流的发源地。

万千愁肠

绕不出

一座山的思念

——戴云山

母亲节这天,我临时起意要去探寻木兰溪母亲。不知这条世世代代养育兴化人民的木兰溪源,到底要以怎样的面目来迎接我?

去仙游山的路上,到处都是风景。经过度尾,车刚爬上山岭回首遥望,山路弯弯,如一条来自木兰溪母亲的脐带,魂牵梦绕出门在外游子的梦,穿过山腹鱼跃而上,高些,再高些……

在拐进仙游山的入口处,不经意碰到一些采茶姑。

她们戴着斗笠,背着一篓篓嫩绿的茶叶刚从茶山下来,如从老树的《采茶》歌走来:“有木在山,春芽初发。棌之以归,名曰为茶。”

到达仙游山,已将近中午。远望田野,一垄垄田野绿意扑面而来,仿佛要把我的全身心全部染绿。一块块水田正在待春,但更多的是被青草蔓延的绿意包围着,无边无际,似流动的绿绸在原野上流动。

偶尔会看见一两个老农扶犁耕田,那一声声吆喝如牧鞭打在大山深处的胸膛,发出空荡荡的回音——田园将芜胡不归?

这就是母亲河最初流过的地方吗?对,她曾用她最甜的初乳养育这一方的人们!看那一川川的田垄,那一层层的梯田,那一块块的田野……

曾经该是多么的富庶、肥沃?!闭目是风吹稻浪的声音,眼前浮现是原野花如沸的场景。

如此肥田沃野,却是牛羊成堆躺着安详反刍记忆里的农耕时代,或徜徉田野吃草无事可做,岂不让人心痛?归来吧,游子!

“人间走遍却归耕”、“桃花源里可耕田”,这片祖先和老牛曾经流过汗的地方多么盼望你悄悄地归来,轻轻地呵护。

怀着急盼,我们来到了仙西黄坑村。蓝蓝的天空下,木兰溪源头在几棵苍天古树荫凉下,于一方沟渠里默默流动。我本以为她应该来自高山,干净清冽,从悬崖峭壁喷射而出;或来自林间幽壑,明净碧绿,从石潭汩汩而冒。可是,她竟然那么不起眼!也不是不起眼,她应该站在更高的地方让人们来朝拜。

“这一路,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了您的温暖;这一天,我不管山高水长,跋涉前来,只为寻您的一丝气息。”可是当我面对您,却是有些失落感。

只有一块“清源林”碑引起了我的注意,碑文介绍了莆田市委驻京党工委和北京仙游商会在六年前发动建设“清源林”,保护源头生态环境,推进美丽莆田建设的经过。背面还刻有陈春玖、张志雄、黄文盛、詹阳斌等多位捐款企业家的芳名。

再往周边一细看,果然在山坳里、山坡上、道路旁种满了红豆杉、桂花、香樟、乐昌含笑等树木,树很小,还没长大,但很有生气。

不远处,有一处奇石景观“抱芋上书”正在施工。中间五米多高的“笔毫”昂立向天,上面镌刻人民网总编余清楚先生的题诗,书法飘逸俊秀,两只圆圆的“小山芋”如稚依偎,据说创意取自明臣郑纪为仙游百姓上书减赋的典故。

人民网总编余清楚先生题诗

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余寿文教授题写

“海滨邹鲁众朝绅,独有吾村郑纪真。抱芋上书轻赋税,何须青史识孤臣?”追溯着当地子民对这位据说是出生在此地的爱乡爱民的历史名人的的怀念……

就在我神思恍惚时,云山先生打来电话,说不爬仁山寨去看木兰溪另一个源头,就等于没来仙游山。听到此话,刚才的那个心理落差好像又缓缓上升了。既然这样,我是一个不到黄河不死心的人。不管有多远,今天一定上仁山寨与我遐想中的母亲见面。她一定捧着银碗,盛着最圣洁的乳汁站在仁山寨之巅,翘首以盼我的到来。

在当地一位老乡的带领下,我们先来到厚德宫。别看这小小宫庙,原来大有来历。明中叶一戴姓人家来此开居,因“公擅诗书,心向圣人,‘仁者乐山’”,取名仁山。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题写

一个村庄开枝散叶之后,必然伴随一座宫庙的诞生以供村人精神寄托,这是遍布民间的遗产景观。

厚德宫也是这样的产物,它的取名来自苏轼的《道德》“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戴姓人以此教谕子孙后代务把诚信仁爱作为道德践行。据说,厚德宫建成后,永春德化一带出现了“鸡不鸣犬不吠”怪象,经两地群众协商,为践行“厚德”,厚德宫搬到了对面的现址,永春德化的鸡狗才恢复原状。四百年来,此地民风淳朴,耕读传家,人才辈出。

看完厚德宫,我们又去参观一条小瀑布。

走过一座百年古桥,看见一棵百年水杉高高屹立,另一棵却是横跨溪面,犹如“野渡无人舟自横”。

一群山娃正卷起裤腿在水中摸螺抓鱼,满是童真童趣。我不知有多久没有看到这样的景象?儿时嬉水的石潭啥时候被泥石填满了?浣衣的村姑啥时候失去欢乐的歌唱?

站在没膝的童话里,仰望阳光透过古老的水杉在水里折射的点点光斑,我感觉我的影子好像被击倒水面,犹如一棵大树的倒下。

银亮的水面,匆匆而逝的飞瀑加速的何止是我一个人的回溯?!

带着无限的遐想,我们开始向仁山寨跋涉前去。听说,仁山寨代表的是整个仙游山的高度,建于清朝,有“守山”、“破风水”、“避土匪”等不一说法,真相也无法考究。我不知道站在这样的一个古寨等待我的又将是怎样的风景?木兰溪源是否就在寨上,我爬山涉水而来,沿着她流经的公里溯流而上,千万不要让我再次失望而归。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我们穿过山间临时开辟的小道登上了仁山寨。果然如我所料,寨基已被杂木覆盖,只留下隐约可见的痕迹。

不过,站在寨上极目四望,风光无限。仙游、永春、德化三县大大小小的山峰,似大海的波浪连绵起伏。东可看前洋山村、西可望德化石壶山风景区、北可眺凤山十八股头……

闻名华东区的抽水蓄能电站就在下方,蓄着一溪绿水。

伫立巍巍仁山寨上,我试图在这里获取人生的另一个高度。脚无法抵达的地方,就用心;心无法抵达的地方,就借助翅膀。

向着正在缓缓落下的夕阳,向着木兰溪的另一个源头,我感觉自己好像在寻找丢失的前世一般。挤满天空的是染红了仁山寨的晚霞,似七匹骏马,驮着太阳神,神游八荒。我要趁太阳下山,赶上去与木兰溪母亲见面。

终于到了,就在霞光万丈处。一汪清泉从林下石缝汩汩而出,流入一汪清湖。近在眼前的母亲她眼含清泉,发髻如雪,正向着我频频招手。

我不禁掬水而喝,一股山泉顺着喉咙咕咚咕咚流入我的喉咙,流遍我的全身,顿时爬山的疲惫已被这清冽的甘泉涤荡干净。

我想要的纯净,便是一汪这样的清泉,透明、清澈,在世外的桃源里,白日甘甜,月下温暖。

水的源头,有一山一湖一屋舍,山上有牛有羊,湖里有鱼有舟,屋舍上有袅袅炊烟……

门前还有一犬,守护家门。

一猫与它嬉戏。

夕阳下的上园农场犹如西藏的布达拉一样,静谧、神秘。

如果说仓央嘉措住进布达拉宫是雪域之王,那么,谁是仙游布达拉——仁山寨的王?通过谈话,得知他的名字叫尚斌,一个能真正离开红尘放牧自己的人!

他在这里养一群牛,在山上自由出没不问人间事,只负责吃草;他在这里养一群羊,徜徉草山之上,与山上白云相互追逐不管江湖风;他在这里养一池鱼,小舟轻划,只收放一网属于自己的一山一水;他在这里养狗养猫养山养水,只为靠近母亲河的乳房,吮吸那一滴从未污染的乳汁!

夕阳缓缓落山,当我与木兰溪母亲告别时,忽然想到仓央写的一首诗:“在东边的山涧上,白亮的月儿出来了。‘未生娘’的脸儿,在心中渐渐地显现。”不用再苦苦寻觅了,我心中的“未生娘”就在这里(备注“未生娘”是仓央心中最圣洁的母亲,也是“佛”)。木兰溪母亲,好多年了,您一直在我的生命中幽居,今天在这里得以一见,您那圣洁的脸儿终于在我心中也渐渐显现。

您,就在这里,巍巍仁山寨,仙游布达拉!

旅游小贴士

仁山寨旅游小贴士

导航目的地:仁山寨(仙游县)。

仁山寨,位于仙游县西苑乡仙东村仁山。

自驾游路线:莆田市区——莆永高速——县道——西苑仙东仁山村——仁山寨。

作者简介

吴翠慈(网名听雪),仙游县小学教师。喜欢文学,爱好摄影。摄影乃业余,文字以记录。“人要有另一个世界”,愿常得一颗温柔善感心,行吟岁月,寄情山水,常约草木,写意江湖,做一个岁月的知情人,把路过的缘分,遇到的人,都一一成全。

《听雪作品集》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责任编辑:煎包侠)

本文根据作者授权发表

在这里,遇见最美莆田!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qingzx.com/wqxw/7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