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姓起源弘扬姓氏文化传承祖先美德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07905.html

私人定制姓氏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中华民族诸位始祖、先贤,示范数千年:伏羲八卦理论,教人懂天地人世间万物和谐宜生存;燧人取火,让后人懂得以火防敌和熟食宜身;神农尝百草,让后人懂生存之道;皇帝内经,让子孙后代知如何防病治痛宜健康长寿;四大发明推动社会进步。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辈留与后人的为人处世宝典。几乎每一个人都受到家训潜移默化的滋养;通过家训鼓励人们疏正渠,堵邪流:家家学祖先之长,人人避个人之短,继先人之德才,启子女之宏志;开凿兴家之畅河,奔流强国之大海;人人比学赶帮超祖先,家家和谐相处出圣贤;以家训,教子孙,学良向善。为弘扬姓氏文化传承祖先美德,感恩我们祖先,阳光东莞将定期推出中华各姓氏起源,本期推出孔姓起源!

孔姓是一个历史悠久姓氏,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二位的大姓,人口约三百三十二万三千余,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9%,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的0.21%左右。

来源及得姓始祖

1、源于子姓,出自商朝君主成汤之后裔,其子孙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以成汤名字中的「乙」组合起来,为子姓孔氏。

2、源于子姓。出自宋国司马孔父嘉之后,西周初期,成汤的后裔微子启被封于宋国,微子启死后,其弟宋微仲继位。微仲九世孙孔父嘉为宋国大司马,遭受迫害,他的后代逃到鲁国,以其名字中的「孔」为氏,也是子姓孔氏。孔父嘉的六世孙为孔子。

3、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姬孔悝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卫国大夫中有姬孔悝,所以在姬孔悝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孔氏。

4、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陈国大夫孔宁,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记载,春秋时陈国(今河南淮阳)有个大夫叫妫孔宁。

在妫孔宁的后裔子孙中,有的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孔氏,是为陈郡孔氏。

5、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穆公姬兰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君主郑穆公姬兰有后人名姬孔张,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世代相传至今,史称郑国孔氏。

6、出自古佶姓的孔氏。

7、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1)满族崆果啰氏,亦称孔果洛氏,满语为KonggoloHala,汉义“黄马”,世居黑龙江流域。后多冠汉姓为孔氏、广氏等。

(2)满族孔尼喇氏,满语为KongnilaHala,世居黑龙江。后多冠汉姓为孔氏。

(3)满族叩岱氏,亦称阔代氏,满语为KodaiHala,汉义“汉人的口袋”,世居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后多冠汉姓为孔氏。

(4)满族库雅拉氏,亦称揆雅拉,源出库雅拉女真,以部为姓,满语为KuyalaHala,世居东海(今吉林汪清)、绥分(今绥分河上游地区)、乌拉(今吉林永吉)、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黑龙江流域、毕尔腾(今黑龙江牡丹江镜泊湖)、扎思胡里(今黑龙江第二牡丹江)、兴堪(今黑龙江省及俄罗斯兴凯湖周边地区)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孔氏、胡氏、李氏、礼氏等。

(5)满族温都氏,亦称文都氏,源于金国时期温都部,以部为氏,与温敦氏、温屯氏同部族,满语为WenduHala,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绥分(今绥分河上游地区)、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海岸则自俄罗斯滨海地区南,包括赫席赫、鄂漠和苏鲁、佛讷赫托克索等地)、乌苏里江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孔氏、温氏、都氏、文氏、闻氏等。

(6)满族温屯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温敦部,以部为氏,与温都氏、温敦氏同部族,满语为WentunHala,世居乌拉(今吉林永吉),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孔氏、空氏等。

8、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土家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孔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孔氏,世代相传至今。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孔氏族人主要活动于山东、河南地区。秦汉以后,孔姓很快散播到河北、山西、湖南、广东等地。三国两晋时,迁移到浙江、江西东南地区。唐宋时播散到全国各地。清朝初期进入台湾地区。孔子单传七代,四十八代孙孔端友,年南迁。

宋朝时期,孔姓大约有2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8%,排在第70位。孔姓第一本省是山东,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66.5%

明朝初期,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孔姓后裔分布于冀、鲁、豫、苏、皖、鄂等地。

人口分布

从孔子至今,已经二千五百多年过去了,孔氏宗族又传承了八十来代。孔子之后的数代,多次出现过单传情形,人口增长缓慢,到了唐朝末年的四十二代孔光嗣时期,在曲阜的孔子一族后裔竟然尚不足十户,外迁的数量极少。五代后梁时期,经历过“孔末乱孔”的劫难,族人存世更少。一直到了宋朝以后,孔氏在赵宋王朝的大力呵护下,族裔繁衍大幅度增长,到清朝末年,仅四十三代孔仁玉这一支的后裔在曲阜即已经达到了数万人;与此同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发展,外迁人口也得到极大扩散。

宋朝时期,孔姓大约有21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28%,排在第七十位。孔姓第一本省是山东。

从元代开始,孔氏族人就开始了向海外的迁徙。当时,元朝最高统治者为控制高丽,采取联姻政策。至正九年(年),承懿公主远嫁高丽忠肃王之子王颛,孔子裔孙、五十四代孔昭为公主所带侍从之一。到高丽后,孔昭得到高丽王重用,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一职),先后受封为桧原君、昌原君,死后葬于昌原。孔昭的后代在高丽累世为官,其子孔帑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平章事,其长孙孔俯官至判尹,次孙孔德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与孔昭相同,至此,已是孔氏一门三代之中两人出任高丽朝的宰相。以后世代繁衍,名人辈出,成为朝鲜南部的望族。由于其祖孔昭墓葬在昌原,他们遂以昌原为籍贯。

至明末清初之际,又入迁福建、广东、贵州、云南一带。清朝以后,孔姓子孙已遍布全国各地,还远播海外,使孔姓成为我国诸多家族中一个著名的大宗族。当今孔姓族人分布很广,以山东、江苏、吉林多此姓,上述三省孔姓约占全国汉族孔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而孔姓“圣地”山东独占百分之六十。

高丽王朝皇帝崇奉儒学,对孔氏后裔屡予优待。高丽王国正宗十六年(年),国王考求曲阜孔氏族谱后,命高丽国的孔氏以曲阜为籍贯,以示不忘祖先,并仿中国衍圣公之例封以世爵。

20世纪末,孔子后裔已遍及世界各大洲,其中,以韩国、朝鲜、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缅甸、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数量较多,英国、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有一定数量的孔氏族人。

家规家训

一、春秋祭祀,各随土宜,必丰必洁,必诚必敬,此报本追远之道,子孙所当知者。

二、谱牒之设,正所联同支而亲一本,务宜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雍睦一堂,方不愧为圣。

三、遵儒重道,好礼尚德,孔门素为佩服,为子孙者,勿嗜利忘义,出入衙门,有愧先德。

四、孔氏子孙流寓各府州县,朝庭追念圣裔,优免差徭,其正供国课,只凭族长催征。皇恩深为广大,宜各踊跃输将,照限完纳,勿误有司奏销之期。

五、谱牒家规,正所以别外孔而亲一本。子孙勿得勾相眷换,以混来历宗枝。

六、婚丧嫁娶,理论守重,子孙间有不幸再婚再嫁,必慎必戒。 

七、子孙出仕者,凡遇民间词讼,所犯自有虚实,务从理断而哀矜勿喜,庶不愧为良吏。 

八、圣裔设立族长,给与衣顶,原以总理圣谱,约束族人,务要克已秉公,庶足以族望。 

九、孔氏裔孙,男不得为奴,女不得为婢,凡有职官员不可擅辱,如遇大事,申奏朝庭,小事仍请本家族长查究。

十、祖训宗规,朝夕教训子孙,务要读书明理,显亲扬名,勿得入于流俗,甘为下人。

历史名人

孔子(公元前年9月28日―公元前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伯明[元]南海(今广州)人,事父母以孝闻,能诗善画。士女用笔工细。元画院以“万绿丛中一点红”试士。伯明取杜陵“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诗意画美人,绿衣倚竹,惟朱唇一点,风致嫣然,非诸史所及遂擢第一。按据陆丹林云:“元朝并无画院取士之事,仅有御衣局主管绘事。据广东通志、南海县志元代并孔伯明其人。现在广东所传孔伯明的画,仿仇十洲仕女画法的较多,至早只能是明末人。”又按万绿丛中试题乃北宋画院试题。

孔宪彝[清]字叙仲,号绣山,一号秀珊,山东曲阜人。道光十七年(一八三七)举人,官内阁中书。工诗、画、篆刻。著对?楼诗录。

孔融[公元一五三年至二0八年]字文举,鲁国人,孔丘二十世(《续汉书》作二十四世)孙。建安七子之一。生于汉桓帝永兴元年,卒于献帝建安十三年,年五十六岁。少慧,性孝友,好学多览。年十岁,见李膺,膺与宾客都奇之。独太中大夫陈韪讥他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他对道:“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为之大??。何进辟为侍御史。后又为虎贲中郎将。献帝时,为北海相,立学校,表汝术。寻拜太中大夫。值汉室之乱,志在靖难,然才疏意广,迄无成功。尝发豪语道:“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吾无忧矣。”献帝都许,徵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他与曹操多乖忤。操因他名望大,表面上假做容忍,后卒加诬杀,并戮及他的妻子。融的著作,有诗、颂、碑文、论议之属。凡二十五篇。今有《孔北海集》,乃后人辑本,所收亦不全。

孔继荣[清]字十山。善画,出于自然,人物如生,花鸟秀?。子小山,能绍父业。《越中历代画人传、?砚田斋笔记》

孔公恂[明]字宗文。天顺元年(一四五七)进士,给事中礼科,?少詹事。颖敏绝人,能诗,善书。《学编、孔氏世家》

孔继尧[清]字砚香,号莲乡,江苏?山人。山水、花鸟无不入神,尤精人物。郡人顾沅集吴郡名贤图册、圣庙祀典图考,继尧为绘图像,无不得神。《?田斋笔记》

孔尚大[清]浙江建德人。明诸生,晚年弃去,以书、画自娱。《安徽通志》

孔千秋[清]号瑶山,江苏江阴布衣。敦行好古,精究六书。著有说文疑疑。偶游城市,见汉铜印一方曰孔千秋,爱不能释,解袱被易之归,遂自名千秋。又得奇石高尺许,峦壑甚美。文徽明署刻瑶山二字其上,因自号瑶山。其刻字兴俗工异。毕氏经训堂帖多出其手。以铁笔世其业;子昭孔(一七六九-八三一)字微明,号味茗。孙宪三,字省吾,省吾之子曰庆鬃,为李申耆弟子。《广印人传》

孔亚[宋]善制瓷器,元?五年(一0九0)尝制邛窑小瓷盘。《王敦化稿》

孔继泰[清]字鹤瞻,号鹗庄,江苏?山人。乾隆五十四年(一七八九)拔贡。能山水,书卷之气,盎然纸上,骚?树帜,早擅时名。文史之余,兼工翰墨。所藏书、画,绝无赝本。人服其精鉴。《墨香居画识、墨林今话、画传编?、墨竹册记》

孔兴燮[清]字起吕,号辅 ,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六代孙。顺治(一六四四?一六六一)初袭封衍圣公。性至孝,工书、画。《清画家诗史》。

孔璐华[清]女。字经楼,山东曲阜人,孔子七十三代孙女。庆?女。阮元(一七六四?一八四九)妻。幼娴诗礼,兼工绘事。著唐宋旧经楼稿。《阮享瀛舟笔谈、清画家诗史》

孔绍安[公元五七七年至六二二年左右]字不详,越州山阴人,孔奂之子。生于陈宣帝太建九年,约卒于唐高祖武德中年,约四十六岁。少于兄绍新俱以文词知名。年十三,陈亡入隋,徙居京兆鄂县,闭门读书,诵古文集数十万言。外兄虞世南异之。与词人孙万寿为忘年之好,时人称为“孙、孔”。大业末,为监察御史。

孔臧[约公元前二0一年至前一二三年间在世]孔臧为汉蓼侯孔?之子。约自汉高帝中年,至武商元朔末年在世。文帝九年,(约公元前一七一年)嗣?为御史大夫。臧愿嗣家业,求为太常,与从弟安国缀集古义。武帝重违其意,遂拜太常,礼赐如三公、臧与博士等议劝学励贤之法,请著功令,自是公、卿、大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在官数年卒。臧著书十篇,(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今不存;又有赋二十篇,(同书诗赋略)亦不传。伪孔丛子末有连从二卷,旧称臧作,中有谏虎赋、杨柳赋、号赋、蓼虫赋四篇,未能知其真伪。

孔颖;达编订《五经正义》,排除经学内部的家法师说等门户之见,于众学中择优而定一尊,广采以备博览,从而结束了自西汉以来的各种纷争;是他摒弃南学与北学的地域偏见,兼容百氏,融合南北,将西汉以来的经学成果尽行保存,使前师之说不致泯灭,后代学者有所钻仰;也由于他的《五经正义》被唐王朝颁为经学的标准解释,从而完成了中国经学史上从纷争到统一的演变过程。他是一个对中国经学具有总结和统一之功的大经学家。

孔敬通[南朝?梁]梁大同中(五三五?五四六)东宫学士。能一笔草书,一行一断,婉约流利,特出天性,顷来莫有继者。又创为左右书,座上酬答,无有识者,庾元威见而达之,遂呼为众中清?法。《庾元威论书》

孔瑜[清]字琢文,安徽无为人。司铎颖上。工山水。《庐州府志》

孔丘[周](前五五一?前四七九)字仲尼,其父叔梁纥,与颜氏女祷于尼山而生。仕鲁为大司寇,行摄相事。去周游列国,有弟子三千人。称为圣人。尝题季札墓十字(吾衍学古编云:按古帖止云:鸣呼有吴君子而已。篆法敦古,似乎可信。今妄增“延陵之墓”四字,除之字外三字是汉人方篆,不与前六字合)。开元中为耕者所得不传矣。卒年七十三。

孔天允[明](约公元一五四五年前后在世)字汝锡,号文谷,又号管沈山人。生卒年不详,约明世宗嘉靖二十四年前后在。登嘉靖十一年(公元一五三二年)进士。以藩戚外补陕西提学佥事。后官终浙江布政司参政。天允所著诗文,有《孔文谷集》十六卷,续集四卷,诗集二十四卷及《霞海篇》一卷,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孔鲁孙[清]钱塘(今杭州)人。乾隆时(一七三六?一七九五)以画竹名。《李良年墨竹册记》

孔齐[元](约公元一三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行素,号静斋,曲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惠宗至正末前后在世。父退之为建康书掾,因家溧阳。元末,又避兵居四明。生平事迹不详。齐著有至正直记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孔兰英[清]女。英一作瑛。浙江桐乡人。汪圣清聘室未婚卒。工绘事,有燕姬出猎图。著爱日轩诗草。《清画家诗史》

孔甲;夏王孔甲,生卒年不详,不降子,扃侄,扃子廑继王位后病死,由他继位。

孔广其[清]四川隆昌人。副榜。秉性浑厚,制行端方。官犍为教谕。子二:长昭?选拔,次昭亮举人,父子均精书法。《益州书画录》

孔小俞[近现代]一八九九年生。又名思撷馆。上海人。擅国画。安徽省艺术学校。

孔叔平[元]未详何许人。尝为史官。能古隶。善画古木竹石。《书画史》

孔庆德,山东曲阜人,孔子73代后裔;年2月14日出生,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年12月入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历任营长、团长、冀南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阳明堡、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历任旅长、纵队副司令员、军长等职,参加了上党、邯郸、邓县、襄樊和进军大别山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南军区炮兵代理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年10月离休;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年9月29日在武汉逝世,享年岁。

孔厥(1914--1966),原名郑挚。作家。江苏吴县人。曾任《抗战日报》编辑。1938年入延安鲁艺学习。后任鲁艺研究员。曾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及冀中文艺界协会从事创作。建国后,历任《人民日报》编辑、文化部电影局编剧、北京通俗读物出版社编辑、中国作协第一届理事。1953年后,专门从事创作。著有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与袁静合作)、《新儿女英雄续传》,短篇小说集《受苦人》。

孔广森孔广森,人物名,(年-年)清朝学者。字众仲,一字撝约,号顨轩,堂名仪郑,以希追踪郑玄。山东曲阜人。孔子七十代孙。尤精《公羊春秋》,多独到之见。擅骈文,论者以为兼有汉魏六朝初唐之胜。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

孔迈,又名孔东平,祖籍普宁下架山镇南城村。年,他出生于印尼苏岛,其父孔繁光年从中国潮汕漂泊到印尼谋生。年,孔迈随母亲回故乡南城,故乡的一草一木,在他那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印象。年他随母亲重返侨居地。

孔祥熙(年9月11日-年8月16日),字庸之,号子渊,孔子第75代孙,出生于山西省太谷县一个亦商亦儒的家庭。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亦是一名银行家及富商。孔祥熙的妻子为宋霭龄,孔与宋子文、蒋介石为姻亲关系。孔祥熙长期主理国民政府财政,主要政绩有改革中国币制,建设中国银行体系,加大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控制等。

孔宪正(1897--1984),教授。直隶(今河北)高邑人。192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博物研究科。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河北大学西北技艺专科学校教授,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西北农学院副教授,西北师范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西北师范学院教授、生物系主任、植物研究所所长、副院长。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60年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毕生从事植物分类的教学和研究。先后发现河南蓼、太白蓼、细叶蓼、东亚市藜硬枝盐蓬以及新属苞藜属。三十年代初在小五台山采集到的忍冬科新种,被命名为“孔氏忍冬”,得到世界植物学界的公认。著有《中国北方植物图志》(第四、五册)、《陕西渭河流域之杂草》、《兰州植物通志》,主编《中国植物志》第二十五卷第二分册。

孔瑞云,福建省上杭县人。年参加反帝大同盟。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孔令仁,女。教授。山东曲阜人。194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建国后,历任山东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山东省第五、六届政协副主席,民盟山东省委第三届副主任委员、第六届中央副主席。

孔祥有,男,汉族,年7月生,浙江金华人。中专文化。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4月参加工作。历任遂昌县委农工部秘书,松阳区委办公室主任,县委办公室秘书、副主任。遂昌县人武部生产办公室副主任、县“五七”干校劳动。青田县委办公室主任。浙江农业大学知青办干事,援乌干达农场专家组副组长,浙江农业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团委组织部副部长、团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浙江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兼事校长。温州市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孔照年,山东平阴人。1940年参加八路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鲁豫军区连副指导员、江汉军区独立旅连长。参加了中原突围和高山铺、荆门、西南等战役。曾立大功三次。1950年后,任营长、团参谋长、海军舰艇大队大队长。1961年毕业于海军学院基本系。1965年任海军水警区副司令员时,率舰艇编队在八六海战中,击沉台湾国民党海军剑门号、章江号猎潜舰,所部受到国防部通令嘉奖。后历任海军水警区司令员、海军基地副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海军舰队副司令员。是中共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孔宪涛,临床免疫检验专家。山东泗水人。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华医院统计员、医院化验员。1962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后任该校讲师、副教授、教授。1975年至1984年,在国内先后发现免疫球蛋白轻链病、γ重链病、μ重链病、d重链病、IgA半分子病。著有《临床免疫学技术》、《临床实验诊断》等。

孔庆三(1926--1950),战斗英雄。山东历城(今济南)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班长。同年11月27日在朝鲜咸镜南道长津郡新兴里战斗中,为摧毁美军火力点,将步炮推上距射击目标只有20米的小岗。因无法构筑阵地,便用肩膀顶住炮支架,命令炮手开炮,失信毁了敌火力点,为部队前进打开了通路。自己受火炮后坐力撞南,腹部又中一弹片而牺牲。1952年9月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追记特等功。

孔令甫(~),河南镇平人,年参加耀县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孔庆平,固体物理学家。安徽安庆人。1950年毕业于安徽大学物理系。1980年至1982年作为访问学者,在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工作。后任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固体物理研究工作。在固体的高温力学性质和内方面,开辟了许多重要的研究领域。对固体缺陷在蠕变、蠕变--疲劳交互作用和内耗中的作用,有深入的研究。在高温断裂力学方面,取得了有实际意义的研究成果。关于高温蠕变和持久强度的外推方法的研究成果,已被电力工业部门采用。

孔原(-)江西萍乡人。原名陈铁铮。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参加南昌起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社会部副部长、西北工委委员、西南工委书记、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和组织部部长。解放后,曾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海关总署署长、对外贸易部副部长、国务院外办主任、解放军总参谋部顾问、全国人大常委副秘书长等职。

孔石泉,年11月生。湖南省浏阳县人。原名孔石苏。高等小学毕业后参加劳动。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在中共九大、十大、十一大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第十二大、十三大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七大正式代表,十四大、十五大特邀代表。杰出的高级政治工作领导者,济南军区原顾问孔石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年6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孔勋,四川南部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第九军团作战参谋。参加了长征。1935年后入红军大学、延安抗大学习。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旅组织干事,中央军委供给部教导员,冀中军区团长、团政委,第二野战军团长、师参谋长。参加了襄木然、淮海等战役。建国后,历任西南煤炭管理局局长,煤炭工业部地质总局副局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管理局局长、经委副主任,西北煤炭管理局局长,中共平顶山特委书记,燃料化学工业部经济协作组组长,煤炭工业部基建局局长、副部长,中国煤炭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煤炭开发总公司董事长。

孔安民,浙江安吉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赤城县委副书记、赤城县县长、中共天津市第七区委宣传部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共长沙市委书记,湘潭地委书记,湖南省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省革委会副主任,湖南省第五、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孔德堋,高级工程师。山东曲阜人。1957年毕业于莫斯科汽车机械学院拖拉机系。同年回国。历任机械工业部洛阳拖拉机研究所工程师、室主任、副所长兼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山东省对外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任,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第二、三届常务理事。长期从事拖拉机系列型谱的研究工作。负责研制成功的工农--10型手扶拖拉机,是我国最早自行设计并大批生产的型号之一。撰有《关于制定拖拉机系列型谱的原理和方法》等论文。

孔志锋;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财政学会城市财政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许毅财经科学奖励基金副秘书长。吉林省延边州经济顾问,延吉市旅游经济顾问。主要研究领域:财政政府与政策,政府间关系,绩效预算,农业、生态,交通财政政策。

孔少琼,女,年11月生,广东南海人,汉族,年5月参加工作,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历省委党校研究生(广东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班)。现任广州市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兼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

孔众(年-),谱名维众,生于北京,祖籍山东曲阜,孔子第78代孙,是一名企业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世界孔子后裔联谊会副会长。父孔德墉先生,是孔子第77代嫡孙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先生的从堂弟,也是续修《孔子世家谱》的发起人和组织者。

孔栋,年出生,年毕业于江西工业大学电机制造专业,高级经济师。曾任中国海洋直升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深圳机场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首都国际机场党委副书记、航站区扩建指挥部总指挥、中国航空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等职务。年10月民航联合重组后任中航集团副总经理,年8月至今任中航集团党组书记、副总经理。

孔令奇(JEFFREY),出生于美国洛杉矶,祖籍中国山东,华语流行乐男歌手。年发行首张专辑《01》,正式进入音乐圈;年发行专辑《WorldPeace》;

孔舒航,年2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毕业于山东政法学院,中国歌手,TimeZ队长。年10月15日,孔舒航作为TimeZ成员亮相,并于10月18日通过Mnet的MCountDown节目正式出道,首秀《偶像万万岁》。

了解更多私人定制姓氏文化礼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qingzx.com/wqwh/70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