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还南湖一汪清澈,真的很难吗

  “双塔高,百花艳。我的校园南湖边,杨柳依依,碧水涟涟......”走在春日下的南湖湖畔,伴着耳熟能详的校歌,与身边的朋友们开心地谈论,偶尔还能听到几句“南湖水质差”“南湖污染重”的抱怨。不过关于南湖的污染问题,同学们未来的福音到来啦!我校环境污染净化材料研究和应用创新团队已进入国际高水平行列,在环境污染治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瞄准国际前沿引领绿色未来

——记中南民族大学环境污染净化材料研究和应用创新团队

环境污染问题始终是困扰人类发展的全球性课题。对空气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的治理一直是材料化学、物理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研究的重点。在我校有这样一支环境化学学术团队,他们以污染净化材料为重点研究对象,在环境化学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理论突破、技术创新的成果。

“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去除污染物的材料。如吸附剂、催化剂及一些净化材料等。”团队带头人、国家民委领军人才计划入选者邓克俭教授告诉记者,“团队共有15人,研究涉及到很多不同的交叉学科。但目标都是一致的——去除污染物,达到绿色净化。”

(图为团队成员讨论)

(图为邓教授与学生研讨课题)

(图为我校学生在三金潭污水厂处理厂实习)

在环境化学领域,很重要的研究点就是光催化。对此邓教授解释说,光催化是在光照环境下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在光催化剂的辅助下,光催化利用太阳能推动转化为化学能。直接利用太阳能也成为当今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

“环境问题是全世界热点问题,应该说我们还是抓住了一个比较前沿的领域。同时光催化也是最有应用前景的技术之一。”邓教授说道。

围绕光催化材料的研究,邓教授及团队将一类叫做含硫四氮杂卟啉的人工合成物作为仿生催化剂,来模拟生物酶催化,实现在常温常压下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和矿化。“这种新型化合物在全球范围内研究的人都比较少。国外的专家学者也在相关文献综述中充分肯定了我们这方面的探索工作。”邓教授称。

(图为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专家来我校参与饮用水与废水处理研讨会)

(图为催化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

(图为研制的光催化试剂&材料)

除了仿生光催化材料,在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生物吸附材料等研究领域,团队也都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如唐和清教授围绕高毒性环境污染物,提出了水相中表面分子印迹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人工抗体型光催化剂”的概念,并运用此方法成功合成一系列人工抗体型光催化剂。杜冬云、孙杰教授开展的重金属、抗生素等难降解、难处理工业废水的达标处理与回用研究,通过与企业合作,成果应用于实际的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解决了相关行业难题。其他团队成员也在新型材料制备,研究方法创新,或是工业应用上取得了实质性成果或研究进展。

年,我校化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学科排名前1%行列。这标志着我校化学学科研究水平已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在年国际自然指数排行榜上,我校排名显著提高,这其中化学学科也是该指数涵盖的4个学科中(化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和物理学)贡献比例最大的。

(图为国内、外学者不定期与团队成员进行学术交流)

(图为水污染降解过程的简易实验装置)

(图为邓教授在台湾中正大学讲学)

结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团队也在湖北武陵山片区的环境保护及治理上提供技术帮助。“我们主要在实际应用中和化学结合起来,利用催化剂把生物质变成有用的化学品。并且要把这个转化过程变成绿色的,对环境友好的。”邓教授称。

环境污染净化材料研究和应用创新团队,在不断发展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今后,团队将继续面向材料化学学科的国际前沿,面向环境科学领域的国家需求,开展具有原创特色的基础研究,以及实用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工作,为环境污染治理、为创造绿色明天添砖加瓦。

美丽的南湖

每天都能与之相遇,目睹着她的细微变化。南湖默默陪伴着民大人度过色彩缤纷的大学生活,愿她能成为历届毕业生心里最美好的回忆。

中南民族大学

图片来源|民族画报

编辑排版|程佳

投稿邮箱|weixinminda

.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地址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qingzx.com/wqwh/1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