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一)汪清简介
汪清县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东北部,地处长白山麓,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2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6万人,有汉族、朝鲜族、满族、蒙古族等11个民族,县内辖8镇1乡3个街道,个行政村及3个国营森工企业。是吉林省长吉图开发先导区,毗邻东北亚经济贸易区,面向珲春、图们等13个对外口岸,与牡丹江、绥芬河以及朝鲜罗津、俄罗斯扎鲁比诺等区域重点城市和港口共同构成“一小时经济圈”,同时也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二)汪清黑木耳简介
汪清县地处茫茫长白林海之中,自古就生产野生黑木耳,但由于过度采摘,野生资源逐渐匮乏,自上世纪70年代,汪清县开始探索新的黑木耳栽培模式。汪清黑木耳发展共有3个重要节点,一是年引进木耳菌实行木段栽培;二是年开始袋料栽培技术;三是5年实行的单片黑木耳生产技术;时至今日已发展为“小孔出耳”+“棚架晾晒”的生产工艺。年汪清县黑木耳产量就达到14万斤,并被国务院授予“黑木耳千担县”,年被国务院命名为“木耳之乡”,1年成功举办“中国首届汪清黑木耳节”,5年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食(药)用菌优秀基地县”和“全国食(药)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9年被评为“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县”;年被评为“年度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区”;年汪清县被评为“国家级食用菌安全出口示范区”;年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产地地理标志”认证;年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创建单位”、同年被国家9部委联合认定为全国首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年“汪清黑木耳”入选全国农业品牌名录。
经过40多年的努力,黑木耳产业在汪清县已成为区域特色,形成集菌种研发、菌包生产、基地建设、产品加工、物流配货、废弃料治理等为一体的生态循环产业园区,年,全县黑木耳栽培量达6.5亿袋,产量3.5万吨,实现产值34亿元,从业人员近4万人,占有劳动能力总人口的52.6%。黑木耳产业已遍布全县9个乡(镇)余个村屯,成为我县五大扶贫产业(种植、畜牧、光伏、旅游、食用菌)的支柱产业,为农民脱贫致富、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汪清黑木耳产业发展优势
(一)资源禀赋
1.气候条件独特。汪清县地处长白山麓,属山区,平均海拔米,属于大陆性中温带多风气候,冬长夏短,四季分明,垂直变化较大,年平均气温3.9℃,年平均降雨量为毫米,无霜期为-天,年日照时数为小时。无霜期短、积温低的气候为黑木耳产业发展创造了便利的气候条件。
2.土壤资源丰富。汪清县四周群山环绕,中间为河谷平原,群山河谷之间为起伏的丘陵,全县地貌大体呈北高南低之势,概括起来为“八山一水半草半分田”,耕地面积公顷,占总面积的7.4%。县内土壤环境质量良好,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8)中的二级标准,能够满足农业用地的土壤环境质量要求。
3.水环境良好。汪清县境内主要有嘎呀河、绥芬河、珲春河三大河流,其中嘎呀河境内流长公里,年径流量达12亿立方米,占汪清县河流径流量的67%,流域面积平方公里。绥芬河境内流长98公里,年径流量4.85亿立方米,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占汪清县总土地面积的27.3%。珲春河境内流长32公里,年径流量1.35亿立方米。汪清县有大小河流条,河川年径流量18.2亿立方米,水质良好,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2)中Ⅲ类标准要求。
4.木屑资源充沛。汪清县有林地面积公顷,森林覆盖率89.3%。拥有红松、柞树、桦树、云杉、紫衫、椴树等丰富的林产资源。其中,黑木耳主要原材料柞树林地面积达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28.7%,柞木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占活立木蓄积量的26.3%,林地活立木蓄积近1亿立方米,通过透光、抚育采伐等方式,预计每年可提供木屑30万吨,从其他地区可采购木屑约20万吨,每年可从俄罗斯进口木材及木屑至少30万吨以上,资源充沛,是黑木耳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产业优势
1.技术水平领先。汪清率先采用液体菌生产菌包技术,该技术具有生产周期短、菌龄一致、菌丝发育点多、萌发快、成本低等优点,菌包生产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黑木耳生产的核心区域,已经实行“统一供种、统一制菌、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每个生产基地都设有专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基地内农户数从几十户到几百户不等,栽培规模少则几万袋,多则几十万袋,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模式,为技术推广和普及创造了有利条件。
2.科技创新领先。以中国农科院、吉林农大、延边农科院等科研机构为技术依托,实施战略合作,推进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科技含量。目前,通过与科研单位的联合,全县在农业技术、食用菌食品加工、质量控制和食用菌高端产品研发等方面进行了10余项科技成果转换。有富硒木耳、黑木耳提纯胶囊片剂、木耳超微粉、木耳饮料等。
3.生产规模领先。目前,汪清县菌包总供应能力10亿袋,菌包生产企业、代加工企业(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其中实现标准化生产的企业27家,供应能力8亿袋,占总供应能力的80%。木耳机械加工厂2家,生产筛料机、拌料机、装袋机、刺孔机、灭菌锅炉等机械类产品,全县自给率达到30%。拥有黑木耳标准化基地45个,其中超千万袋的3个,超五百万袋的10个,基地生产的优质黑木耳占全县总量的30%,黑木耳产品良种覆盖率达%。
4.加工行业领先。现拥有吉林省郑氏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吉林省中华参加工有限公司、延边丹华食品有限公司等42家农业产业化省州级重点龙头企业,生产黑木耳干品、压缩块、木耳茶、木耳酱等10多种初加工产品,现拥有省级名牌产品8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
5.服务体系完善。拥有全省最大的区域性黑木耳产地市场——天成黑木耳批发交易市场,现有交易门市间,交易业户个,大型仓储库房30个,市场建有物流配货中心,结算中心、电子商务网上现货交易平台、检验检测中心、监控系统及物流管理服务中心,年,市场黑木耳交易量1.8万吨,实现交易8亿元人民币,单日最高交易额达0万元。现有北京三聚、上海环垦、武汉凯迪等8家废菌袋回收加工企业,用于生产炭基肥、有机肥、塑料颗粒及燃烧发电等,总体回收利用率达到55%。
三、汪清黑木耳品质特征
汪清黑木耳特质:汪清黑木耳形似人耳,单片、无耳基,碗形、元宝形、牡丹形(故有“黑牡丹”的美誉),呈波浪状,颜色为黑褐色或黄褐色,新鲜时半透明,角质,有弹性;干燥后强烈收缩成角质,硬而脆;背面凸起,有短绒毛,腹面下凹,表面光滑或有脉络状皱纹。春耳腹面黑褐色,有光泽,背面暗灰色,耳片1cm~3cm,厚0.4mm~1.0mm;秋耳腹面黑色,有光泽,背面黑褐色,耳片1cm~2.5cm,厚0.9mm~1.5mm。
“汪清黑木耳”有详细的技术规程和地方标准,对感官特点、理化指标(蛋白、脂肪、粗纤维等含量)、安全指标(铅、汞、二氧化硫等含量)、类别指标、等级指标及栽培管理等有严格规定,结合严格的质量管控和独特的气候特点,汪清黑木耳较其他地区生产的木耳质量更好、胶质含量更高、口感更佳。
汪清县农业农村局吉林省农业宣传中心报道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