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资讯他们的故事,彰显了科技志愿服务

如何防止白癜风复发 http://www.dashoubi.org/news/hqsy/2019-10-21/104912.html

5月30日,第三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科技工作者们用一份“科技志愿服务”的倡议庆祝自己的节日。

“研必以报效国家为己任、学必以反哺人民为担当”。秉持着这种精神,一代代中国科技工作者从服务奉献中体现自身价值,在互助进步中砥砺前行。

从航空航天发展,到乡村科普行动,从东西部能源开发,到生命科学领域突破,到处都有科技志愿服务者的身影。今天,让我们认识其中的几位,从他们的故事中感受科技服务的魅力和力量。

郭素萍:在太行山间播撒科技“火种”

对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员郭素萍来说,李保国是生活伴侣,也是工作上最好的搭档。

这两位河北农业大学的老师30多年把自己所学全部倾注在太行山间。上世纪80年代,郭素萍和爱人李保国教授就离开大学办公室,一心扎根农村搞科研。30多年来,两个人走遍了太行山区的大小山村,“山当餐桌地当炕,躺在地上吃干粮”,就是他们真实的生活写照。

曾经的荒山秃岭、穷山恶水如今变成了太行山最绿的地方,曾经贫困的村庄和村民逐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李保国也被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不幸的是,年,李保国因病离世。

“保国手机里有多位农民朋友的电话,以前他们经常打来咨询问题。他去世后,我没把手机停掉,接到多个电话,帮他们一一解答。”在郭素萍看来,这是一份信任,绝不能断。当果农们陆续听说李保国去世的消息后,电话越来越少了,郭素萍索性把自己的手机号登在了当地的大小媒体上,继续为果农们服务。

郭素萍

已届花甲之年的郭素萍如今每年有多天在下乡。把先进的果树栽培等技术带给了广大农民,让乡亲们脱贫致富,始终是她人生最大的心愿。

郭素萍以女性特有的温婉与细致,在燕赵大地的沟沟坎坎里继续播撒科技的“火种”,践行着“太行新愚公”的精神。在她的心里,“保国虽然走了,但是我们的团队还在,他没有完成的事业,我们继续完成。”

郭素萍好像更忙了,河北曲阳张家庄、内丘岗底、临城绿岭,还有江苏徐州、新疆若羌……她一年中90%以上的时间都行走在乡亲们需要的地方,“把我的手机号给乡亲们”也成为郭素萍的口头禅。

作为林业科技工作者,郭素萍先后主持(参加)完成了国家、省级科研课题18项。同时,她把更多的论文写在了大地上。曾经有人和她说:“你运气真好,每次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有变化。”她笑着回应:“不仅仅是运气,我在每个地方都走过每一片田、看过每一棵树,农民朋友们喜欢我、和我有感情,我自然就能带着他们一起致富。”

雷振民:愿作温暖别人的“小太阳”

几乎每周末,都有一个骑着摩托车在陕西省渭南市秦岭北麓穿行的身影。这个人是49岁的雷振民,他生于陕西省合阳县,现为渭南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但人们更愿意称他为“暖男”或是“快乐哥”。

他认为快乐易获得,脸上始终洋溢着青春的笑容,久而久之朋友便叫他“快乐哥”。多年来,雷振民一直活跃在公益活动中。他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坚持4年带领志愿者帮助干燥综合征患者张莎莎,使原本卧床不起的莎莎能够站立并借助拐杖行走。他还策划了爱心接力援助马欢的行动,坚持5年给这名孤儿的学习生活提供帮助,使她顺利完成初中、高中学业,并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安外国语大学。

雷振民

雷振民定期为渭南市临渭区桥南镇留守儿童之家、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开展志愿服务,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qingzx.com/wqwh/107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