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在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制造公司,有一块响当当的招牌,那就是机电工程师汪清和“汪清机电维修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中的汪清深耕企业技术工作一线27年,汪清熟练掌握了从数控机床到一般工业自动化线,再到工业机器人生产线等多种工艺自动化高精尖设备的维修技能。他也从普通的一线工人成长为公司首席机电专家。大学刚毕业踏入江淮汽车时,他是一名新人。如今,他已经是一名久经“战”场的“老人”了。从新人到“老人”,汪清不断在学中干,干中学。这中间,他经历过面对故障束手无策的窘境,也体会过苦战40多天终将故障排除的喜悦。汪清靠着一股钻研的劲,一点一点实验摸索着。年,公司引进一条韩国生产线。为了搞清楚这条生产线,汪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啃下了厚达几千页的全英文机电维修技术资料。“我在这条生产线上待了差不多有7年。”汪清表示。以至于后来这条生产线运转中出了故障时,现场人员只要打个电话,汪清就能告诉他们是哪里出问题、该怎么修,并且能顺利排除故障。当生产线上的一台机器人伺服电机损坏无法正常运行时,为了让减少公司损失,汪清尝试着将其它伺服电机替换到损坏了的机器人电机上,停工的机器人以最快的速度又重新运转起来。“当时我是有把握能做好才去试的。”汪清自信地说道。关关难过关关过。正是在一次次难关的磨练下,汪清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曾先后获得“全国知识性员工先进个人”、“改革开放30年、40年汽车工业杰出人物”、省属企业英才工程“拔尖人才”、中国汽车行业“最美汽车人”、安徽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集众多荣誉于一身的汪清依旧扎根在机电维修一线,勤勤恳恳做事。汪清(右)正与同事讨论机电维修问题对于汽车制造生产线来说,机电维修技术人员就是紧急救援的医生,培养一支成熟的机电维修技能人才队伍对于企业的发展很有必要。年,江淮汽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汪清机电维修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汪清从“一人干”到“带人干”,开始将工作重点转向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上来。“我带领他们学习案例和理论知识,需要他们自己找时间操作。只有学用结合,才能真正掌握技术。”汪清同时也表示带徒的过程也是他自己学习的过程。“在操作的过程或者实际维修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相互学习。”年,公司启动“自动化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项目”。作为项目总负责人,汪清带领学员们组建了12个机器人系统集成工作站,创新性地让生产线上淘汰闲置下来的机器人重新“动”了起来。这12个工作站每年可以节省人力30多人,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强将手下无弱兵。工作室为公司培养维修高技能人才百余人,其中8名高级技师、38名技师、11名机电工程师。其学员多次获得合肥市职工技能比武、安徽省级技能大赛以及国家级奖项荣誉。干一行,爱一行。因为足够热爱这份事业,肯学肯钻的汪清在这个普通的岗位上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精彩。在他的影响与带动下,一些志趣相投的青年们将继续在这个岗位上发光发热。(记者檀美玲)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qingzx.com/wqzx/202401/11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