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抗日英烈立碑
用英雄精神育人
现年71岁的金春燮,先后担任过汪清县委副书记、人大副主任等职务,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承担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在14年的时间里,协调修建了87座抗战遗址纪念碑,编撰了40余本多万字的抗战书籍资料,创办了汪清抗日战争纪念馆和汪清英烈网。先后获得“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吉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工作者”“年度感动吉林人物”等荣誉称号,年,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时代楷模”。
一、为抗日英烈树碑立传
20世纪30年代,汪清是中共东满特委所在地,是延边地区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和党的领导核心。这期间汪清发生了19次惨案,经历次战斗,涌现出童长荣、金相和、梁成龙等名革命英烈,给后人留下丰富的革命遗址。但由于年代久远,这些革命遗址已残缺不全。为了不让历史“断茬”,不让抗联烈士“无名”,从年开始,金春燮带领县关工委的老同志实地踏查了全县处革命遗址,其中抗战时期遗址处。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详细了解英烈事迹,制定了修建传统教育基地规划,决定修建童长荣烈士陵园,复建东满特委所在地——小汪清抗日根据地遗址,建设两条红色旅游路线。
为修好纪念碑和遗址,金春燮从选址、设计、备料到施工、刻字,都要深入研究。付不起设计费,就跑到县设计院当“小学生”,学习绘制图纸。为节省交通费,坐小翻斗、大吊车等施工车辆去工地,甚至在寒冷的天气里坐过铲车的铲斗。年9月,建设童长荣烈士陵园的关键时期,金春燮因拔牙感染丙型肝炎,需要定期注射干扰素。不良反应特别强烈,浑身瘙痒,食欲减退,全身无力,彻夜难眠,体重从72公斤下降到60公斤。为不耽误工期,他晚上打针,白天到工地施工。年6月下旬,经过两年的奋斗,投资50多万元的童长荣烈士陵园按时竣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党性教育的重要阵地,为开展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后人弘扬和传承抗战精神,留下永久的纪念设施。
金春燮翻阅大量历史资料,撰写了2万多字的朝、汉两种文字的碑文。不论路途远近,上门寻访知情人士,比照印证,校勘核对。重要的碑文还要送到省、州党史研究部门,经专家学者审核认证后再刻碑。
“抗战不分你我,抗战没有国界,只要是在这片土地上为抗战牺牲的烈士,我都要给他们树碑立传!”金春燮对牺牲在汪清土地上的国外抗日英烈资料做了详细的考证和研究,为没有留下名字的55名苏联红军将士立碑,刻下金黄色的大字:“苏联红军无名烈士碑”。
伊田助男是日本关东军间岛辎重队队员、日本共产党员,为了坚持正义,反对侵华战争,年3月,伊田助男把装在汽车里的10万发子弹留给抗日游击队,并留下遗书,饮弹自尽。“建伊田助男的墓碑就是为了说明两点,一是日本人面对这些铁证,无法否认侵华历史;二是广大日本人民还是爱好和平的。”
14年来,金春燮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自筹和协调政府部门投入资金余万元,修建童长荣烈士陵园,复建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立了87座抗战遗址纪念碑,建立烈士英名墙,建成两条红色旅游路线。童长荣陵园和小汪清抗日根据地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和党史教育基地,被省委宣传部授予全省东北抗联红色教育基地。这些革命遗址,凝聚的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伟大追求,把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烈士的敬仰刻进了人们的心里。
二、坚持不懈传播红色精神
为了给英雄著书立传,从60岁开始,金春燮虚心向年轻人学习电脑打字。写童长荣传之前,他和同事跑遍了安徽、上海等9个省市,行程2万多公里,收集资料13万字,《民族英雄童长荣》于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前出版。14年来,先后用朝汉两种文字编写了《闪光的足迹》、《汪清红色记忆》、《汪清英烈转》等40多本、多万字的抗联书籍资料,筹集资金8万多元,编印2万多册传统教育的教材,发放到基层党组织和全县中小学,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与汪清县广电局配合,亲自策划和撰写解说词,先后拍摄了《不朽的丰碑》、《光辉的历程》、《历史的呼唤》、《抗日名将朴吉松》等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专题片6部,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年筹建了延边州第一个县级抗日战争纪念馆。金春燮深入民间查访,靠人格力量感动收藏人,康存香女士把多件抗战时期的珍贵文物无偿捐赠出来。纪念馆建成后,来自四面八方的参观者络绎不绝,社会各界参观人士达2万余人次。金春燮既当“馆长”,又当讲解员,有时一天连续讲解几个小时。
年,金春燮建立了“汪清英烈网”。网站开通以来,每天点击率已上升到两千多人次。已有美、日、韩、英、法、德等20多个国家和全国各地的网友浏览“汪清英烈网”。网站的创办,开启了全省县级运营“英烈网”的先河,提高了汪清和延边的知名度,向国内外宣传了东北抗联烈士的事迹和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三、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为更好地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在汪清县42所中小学校全部建立了英烈班和英烈中队,0余名学生成了英烈班级的成员,发扬英烈的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洗礼。组建了“五老讲师团”,请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向青少年讲历史,讲传统,传精神。14年来,义务作报告多场次,13万余人次得到精神洗礼。
金春燮带领学生们参观汪清县抗日游击大队指挥部、“东满特委”兵工厂、印刷厂、被服厂等教育基地,参观童长荣烈士纪念馆,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了解烈士生前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感受当年抗联战士的艰苦环境,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加强对青少年精神培育的同时,金春燮也对贫困学生加强生活上的关怀照顾。汪清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有1.4万余名中小学生,特困生占5%左右。年以来,他通过各种途径筹集资金多万元,解决了多名贫困生的实际困难。为三个“留守儿童之家”举行挂牌仪式,筹集资金,帮助儿童之家解决困难,帮助贫困生学习和成长。协调有关部门,先后解决了全县15名单亲、无亲未成年人的户口、低保问题。这些孩子们得到帮助后,继续学业,圆了大学梦。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金春燮凭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历史责任感,在黑土地上再现红色记忆,努力传承抗联精神。他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红色基因承载着历史,其包含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等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特质,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强大精神动力。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汲取前进的力量,金春燮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这个时代书写着自己的精彩。
-END-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