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全面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让非遗文化

北京最好湿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w/210426/8890895.html

一段欢快热烈的农乐舞,是朝鲜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的独特民间艺术;一件惟妙惟肖的传统手工剪纸,闪烁着延边人民创造社会文明的灵慧之光;一个民俗风情浓郁的秋夕节,流淌着朝鲜族先民的文化血脉……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勤劳智慧的延边人民创造了许多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目前,我州共搜集、整理出包括民间音乐、舞蹈、美术、民俗等10大类非遗项目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7个、省级非遗项目83个、州级非遗项目个。

近年来,我州始终坚持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并重的原则,通过开展有效的活态传承,搭建丰富的非遗活动载体,完善非遗保护体系和制度等措施,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让非遗文化真正融入现代生活。

活态传承,留住文化根脉

近日,汪清县文化馆内乐声阵阵,象帽飞转,几十名来自汪清县各乡镇、街道文体站及民间艺术团体的文艺骨干,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地练习着象帽舞动作。作为中国朝鲜族农乐舞传承基地,汪清县文化馆每年都会定期举办这样的传承活动,培养农乐舞后继人才。

每逢周二、周四,“朝鲜族笒”省级非遗传承人李金浩都会到延吉市兴安小学,向该校学生传授“朝鲜族笒”的演奏技艺。在他的努力下,“朝鲜族笒”演奏已经成为该校的艺术品牌项目。

传承是非遗发展的根基。近年来,我州十分重视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工作,先后命名名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其中,4人被授予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称号,54人被授予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称号。此外,我州还先后命名了朝鲜族长鼓舞传承基地、朝鲜族洞箫展示点等22个非遗传承基地和12个非遗展示点,并通过传承人带徒授艺、定期开展传习活动等形式,有效促进了非遗的活态传承。

多彩活动,感受非遗魅力

今年8月29日,悦动吉林——全省传统表演艺术类非遗项目汇演延边专场演出在龙井市群众文化艺术中心精彩上演,盘索里、三老人、农乐舞、洞箫等15个最传统、最原始、最典型的非遗项目表演,让观众零距离感受到我州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

为推动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近几年,我州利用“文化遗产日”、传统节日、文化节庆活动,开展了非遗项目展演、传承人技艺展示、非遗项目研讨会等一系列非遗文化活动。同时,积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非遗项目调演、上海世博会、成都国际非遗节等大型非遗活动,通过外界平台宣传展示我州的非遗项目。

在我州各县市,非遗项目与群众文化活动也是紧密相连。图们市向上街道是出了名的“长鼓舞之乡”,每逢节日、婚礼等重大活动,只要鼓点一响,男女老少就会聚集在一起翩翩起舞;安图县长兴乡作为“朝鲜族民俗活动之乡”,这里的朝鲜族群众经常举行各种游艺活动,包括荡秋千、跳板、摔跤等,活动项目多达余种;汪清县百草沟地区,从四五岁的孩子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能跳象帽舞……

突出重点,加强非遗保护

近年来,我州在做好非遗普查的基础上,坚持以朝鲜族非遗项目为重点进行深度挖掘,开展调查、评审、申报工作,目前,我州已建立了国家级、省级、州级、市(县)级非遗保护名录体系,实现了非遗分级保护。

为加强非遗立法保护,年,我州公布实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规划、监督、管理、开发与利用进行了规范,明确了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责任,对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和传承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社会保障措施等内容给予了设定。

此外,我州还编辑出版了《中国朝鲜族风俗》《延边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中国朝鲜族农乐舞》《中国朝鲜族阿里郎》《中国朝鲜族民俗舞蹈和民俗游戏》等7部书籍,为非遗的保护传承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延边网,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家都在看

·号外!通往雪国长白山的直通车开启

·多条旅游直通车带你畅游延边

·飞北京从天津走!便宜快速还能顺便旅游

·厉害了!旅游把老白山变成“金山银山”

回复“晚安”,送你一张特别推送。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qingzx.com/wqzx/202106/89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