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汪清县积极推行“人才+协会”成长模式,通过扶持“特色产业人才联合会”做大做强,人才吸纳范围日益拓宽、培养实效明显提升、使用成果不断扩大,一条“选才、育才、用才”新路径逐步形成。
组织带动,“人才优选”扩容量。完善《特色产业人才联合会会员准入管理制度》,允许每个特色产业吸纳1至2名生产规模大、示范能力强的典型人物入会,会员之间按照“技术共用、渠道共享”理念抱团发展,成功吸引56人抢先加盟。联合会党支部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搭建会员与各乡镇合作社沟通交流平台,鼓励会员采购本行业零散供货商优质产品,辐射带动多名职业农民投产创业,持续壮大特色产业人才队伍。
组织党员前往北仑区新棉村学习瓜果种植经验
党员带头,“特色培育”提质量。党员通过专家讲座、域外考察增长才干,自觉承担“传帮带”职责,深入现场开展“手把手”指导服务余次,分享本行业创业实践心得,提高初创者产品质量和能力素质。党支部书记牵头调研延边黄牛、生态大米、水飞蓟油、蜂蜜等余种联合会致富项目,引导注册产品新商标,为农特产品注入地域文化内涵,打响“延稻香”“一汪清水”等县域品牌知名度,有效开阔人才创新创业思路。
会员在疫情期间捐赠急需物资
会员带富,“履职担当”释能量。当好“农民经纪人”,依托“第一书记代言”“中国·汪清黑木耳节”宣传效应,拓展联合会营销网络,助力农特产品远销上海、浙江、福建和日本、韩国等20余个国内外市场,仅黑木耳一项销售额即达万元以上。使用植保无人机无偿帮助周边缺乏劳动能力贫困户喷洒农药,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心系全县战“疫”一线干部群众,自筹资金10万余元多批次捐赠可充电暖手宝、一次性暖贴、功能饮品等急需物资,用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企业人才社会担当。
(汪清县委组织部王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