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县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升级工作城乡生

一、坚持生态和谐发展,体制机制趋向完善

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以“生态改革”为指导,创新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生态等转型提供动力保障。

一是改革林业体制,创新激活国有林业“资源资本化”机制,实现了林业生态化和林业资本化并举。

二是创新社会经济体制,尤其是完善了社会保障机制,推行农村低保“补差式”救助,实行社会救助与保障标准同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确保城乡标准不低于全县城镇居民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5%;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实行“集中居住,统一管理,分户生活”模式。

三是实施了“政府组织、市场化运作”,货币化安置为主的棚户区改造与安居模式,同传统的新建安置方式相比,大大缩短了回迁安置时间、节省征收费用、回迁安置方式更加多元化。

四是探索创新出“1+9”组织管理的脱贫攻坚模式,有效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已形成“省州县乡村五级联动包保机制”,即省州县包保单位,县级领导包乡镇联村扶户,各部门、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包村扶户,实现了全县个行政村包保全覆盖。

五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创造性提出“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模式,即三分之一看门办事、三分之一登门服务、三分之一出门发展,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二、生态指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一是活立木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森林资源的林分质量正在逐步改善(如表1、图1所示)。

  

表1汪清县森工特征指标变化

图1迹地更新面积和成幼林抚育面积变化

二是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显著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废气处理能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能力显著增强(如表2、图2所示)年9月,被省环境保护厅命名为“吉林省生态县”;年5月,被批准为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成为边境民族地区生态发展和绿色转型的典范。

  

表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及垃圾废物处理

图2城市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三、未来重点工作

立足于“生态立县”的经济社会建设目标,以“生态县”建设带动产业经济生态化发展、社会民生和谐化发展、生态环境优良化发展,集中化解转型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整合全县生态建设与保护资金,按照以地方财政收入为基本,以国家财政转移为支撑,以吸引社会资金为主体的原则,将各渠道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资金集合起来,在保证完成生态建设项目自筹资金比例(40%)目标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生态保护与建设资金要着重向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倾斜,集中解决生态保护建设的重点问题,发挥生态建设资金的“合力”作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避免资金的分散投资,防止资金流失与浪费。

(一)加快美丽汪清建设,全面优化生态人居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汪清最大的优势和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魅力宜居环境。

(二)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深入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全面推行河长制,扎实做好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工作,强化森林、水系、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恢复,严厉惩处非法垦荒、采砂采金、滥采盗伐、毁林种参等破坏环境行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赞赏

长按







































治白癜风长春哪家医院好
福建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qingzx.com/wqzx/201802/2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