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已经好几周了,每周六天的高强度工作让人疲惫不堪。一直闷在这里真的会疯掉。还好这里离秦岭不远,这个星期天我打算继续找个山爬爬,只是不再一个人行动了,确实不大安全,这回有同事老王作伴。他虽年已50,但却是个运动健将,跑马拉松也不在话下。一同出差的这些日子,每天早晨六点就起床去跑步,从未间断,是个好习惯。
我提前一天才去找去哪里。看了看地图,附近有个嘉午台,似乎不远,山里路线看起来不错。就这里了。
9月20日早8点半,我们开车出发。爬嘉午台有三条路线,分别是大峪、小峪、白道峪。从网上资料看,白道峪算是正道,比较好走的路线。我们打算从这里上,到了山上看看能不能从别的路线下。从宾馆到白道峪只有十几公里,路不错。车到白道峪村里,一条长上坡直通村子最深处。有个老太太自建的停车场,收费的,5元。前方修路,就停这里了。也许我们算早的,停车场空荡荡。问了问停车场的老大娘,她说大峪那边的路几个月前已经被冲断了不能走了,最近几个月来的人很少很少,这边的路也刚被冲毁不久,不大好走,但是将就能走。9点整,整理行装,正式进山。
天气虽然是晴天,但显然没有我去爬翠华山时的天气通透,天空有点发白,希望到了山顶能够见到蓝天。从村里的土路直接上山,路边的石碑很明显,嘉午台,小华山。但是听这名字倒是有点儿像是“假五台”的化名。而这附近还有一片山名为南五台。这蹭大V的功夫看来古已有之。
路过一辆被烧的面目全非的汽车,就来到一道小溪旁,路就消失了。小溪中满是石头,水很少,我们踩着大大小小的石头前进。虽然没有任何明显的路标,但是石头中时不时出现的矿泉水瓶倒是给了我们充足的信心。
没有想到的是这段溪中道很长,走起来需要特别小心。这是一条山谷中的小溪,阴暗潮湿,还好溪水并不算多。
我俩没有碰到一个游人,小溪变成了乱石堆,我们在石堆中奋力前行。
河边洒落着不少带着刺球的板栗,我们边走边捡着吃,倒也不失乐趣。
河中除了乱石堆,还有被冲倒的大树。看来这是一次威力巨大的山洪。不仅将道路冲垮,卷下了无数巨石,还横扫了路边的树木。难怪山路入口有指示牌“下雨天严禁进山”。
这颗板栗刺球很奇怪,半枯半荣。记得金庸有部小说里面似乎有位老和尚也是半枯半荣,一时想不起来是谁了。
如果岸边有路,我们还是很愿意走的。河中石堆走起来太慢了。为了找路可是没少费功夫。
岸边野花很多。路边小景。
有的树上会有户外驴友留的路标,或者是某些户外团体的领队的个人广告。
阳光开始射进河谷,透过淡淡的雾气,形成了一片温暖朦胧的氛围。拍个什么古装魔幻剧这种环境最好了。除了高大的乔木,这片树林还有藤木。从大树上垂下来根根藤条,看起来有点像热带雨林。
上午10点,正在河中艰难前行,抬头发现岸上有一间小屋子,一条小路通向那里。不管怎样,去问问路也是好的。这里是一间小庙,有人居住,一个中年男子,但不是僧人。交谈了几句,他说可以不走河里,从庙前小路可以绕行一段,只是最终仍然会回到河中。
小庙前有佛塔一座,是前任住持的灵塔。塔碑写着该住持的生平打油诗一首。塔旁花开正艳。
可能岸上小路走的人也不多,杂草丛生。在这里我们发现了这种圆圆的板栗,我很怀疑它不是板栗,但是长的很像。老王尝了一个,大叫“这不是栗子”,味道不一样,后来才知道这是榛子,好大的个儿。好奇多拍了几张。它像栗子一样也是被刺球包住。不同的是它的刺非常软,几乎没有攻击性。整体看上去像是个迷你鸟窝。
河中倒掉的树上正好有这货,来看看它青涩的样子。
想要进山,会一点跨栏也是必须的。
这又不知道是什么果实,莫非也是榛子?又有点不像。
看到下面这张图里这个样子的果实让我突然想起了一个著名的形象,于是我也就知道它是什么东西了。
喏,就是这个可爱的小东西。
为了这个果实小松鼠真是经历了千辛万苦呢。很多人包括我在看电影的时候想当然地以为这个果实是松果,实际上它是一枚橡子。就是眼前树上的这枚果实。这时候要是也有一只小松鼠过来玩耍就好了。既然是橡子,那这棵树就是橡树了。我想起了舒婷的那首《致橡树》。任你是把根扎的多深的橡树,如果挡在山洪的正面,树干仍然将会被摧毁。这又让我想起了年经历的那场风波,算了,不说了,三句话不离本行。不过橡树是真的可以很长寿,目前世界上最长寿的树就是位于美国加州的一棵橡树,1.3万年。
山核桃我还是认识的。一脚踩碎,尝了尝,味道很不错哦。第一次吃新鲜核桃。壳虽然黑了,果肉还是新鲜的。
河道变窄,几乎都看不见水了,应该是渗到石头下面了吧。没错,我们就是一直在寻找道路,所以我把本文命名为“秦岭嘉午台寻道”,顿感寻道这个词的逼格被我降了好多好多档。
有时需要手足并用才能翻越障碍。
石头上的一汪清水中,泡着一堆榛子和核桃。红的是榛子,绿的是核桃。红配绿是这个鲜艳的世界的主基调。我们股民对这种颜色搭配也毫不陌生。又扯回本行了,这算职业病么?有句话是情人眼里出西施。资深股民看西施的话,能看出的绝不仅仅是西施本人。又有句话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自已的修炼还是不够哇。
河岸边又出现一间土屋,屋顶已长满了茅草,很有古意,可惜已经残缺了半边。
上了河岸我发现我们已经走到了这间房子的后面。房子的那一边还有条小路。我决定走过去看看。小小的石门上用油漆写着“二天门”。门口的石磨已经成了桌子。门前的小院长满了茅草。庙门大开,空无一人。神像如新,蒲团似絮。门口拜了几拜,新来贵山,叨扰了。二天门前小院。
至此,总算不用再走河道中的乱石堆了,有了一条小小的土路。
沿着小路走了大概二十分钟,前方高处出现了一处建筑。阳光从斜上方射过来,有一种朦胧的神秘感,这里是绝佳的隐居之地。
走近一看,原来是另一处寺庙,牌匾上书“圣泉禅寺”。走进一看,一僧一狗一泉,这是寺里所有能动的东西。
僧除了敲木鱼外,还有别的工作。这不,我们刚要穿堂而过,他就过来了,收门票,5块每人,交钱继续。问了问前方路况,得到的答案是前面的路要好走多了。果然,这次都是石阶路,比河中的乱石堆要好多了。
上午11点17分,登上第一个山峰。终于开阔了许多。山边有一小庙,无人。这里居然有一个商品摊点,一位大叔躺在摇椅上,有方便面、饮料、小食品卖,只是没有顾客该如何是好。大叔盯着我们的眼光感觉像是要热情得冒火。
在这里可以看到山的另一边,雾很大,远山朦胧。
山上的榛子树多极了,山道上满地的榛子。可惜了这坚果之王,市价40元一斤呢。四大坚果:榛子、核桃、杏仁、腰果。我最爱杏仁。
不再在阴暗潮湿的山谷中徒步,有阳光的感觉很好。
路边的野果。老王尝了尝,说有点枸杞的味道。也许它就是枸杞也说不定。
如果没有雾,该多好。
透过头顶的雾还是可以看到高空的蓝天白云的。
前方又快到了一座山峰,坐山道上休息一下。在这里,我们真的遇到了一位云游道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