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4日晚,由北京舞蹈学院主办,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承办的“年一带一路民族传统舞蹈展演”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剧场成功举办,为国内外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原生态民族文化盛宴。北京舞蹈学院校长郭磊、副校长邓佑玲、张强、王伟,党委副书记刘岚、纪委书记张盈出席并观看演出。到场嘉宾有海淀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长利、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宣传处主任赵晓伟、项目处处长刘军、规划处处长邬岩伟、尼泊尔大使馆大使LeelaManiPAUDYAL、副馆长(公使)SushilKumarLAMSAL、尼泊尔音乐与戏剧学院院长BhaktaShrestha、副院长ShambhujeetBaskota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十九大代表。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以及吕艺生、潘志涛教授等老专家们观看了演出。
本次展演共征集到46个国内外节目,经过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以及教学实践指导委员会的评审,共有9个节目入选赴京参加展演。展演节目包括甘肃武威《攻鼓子》、辽宁海城高跷秧歌《欢喜冤家》、越南岱依族《山望》、甘肃文县白马藏族《池哥昼》、吉林汪清县朝鲜族《丰收乐》、尼泊尔山区传统《婚礼舞蹈》、贵州雷山县苗族《铜鼓舞》、韩国黄海道地区朝鲜族《康翎假面舞》、西藏桑日县藏族《巴郎卓巴谐玛》,以及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的助演剧目彝族《打歌》。
攻鼓子
流传地:甘肃省武威市
领队:付泓
演出:甘肃省武威市凉州攻鼓子艺术团
欢喜冤家
流传地:辽宁省海城市
领队:杨敏邢传佩
艺术总监:陈平
演出:海城市民间高跷秧歌艺术团
山望
流传地:越南
领队:LuongXuanThanh
演出:越南-胡志明市舞蹈学校
池哥昼
流传地:甘肃文县白马藏族聚居地
领队:杨雪晴余新娟
演出:甘肃省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丰收乐
流传地:吉林省汪清县
领队:金明春金英花
演出:吉林省汪清县文广新局非遗保护中心
彝族《打歌》
流传地: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
传授艺人:李怀秀
演出: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
婚礼舞蹈
流传地:尼泊尔山区
领队:SHAMBHUJEETBASKOTA,MADHAVPRADHAN
演出:尼泊尔音乐与戏剧学院
流传地:尼泊尔山区
领队:SHAMBHUJEETBASKOTA,MADHAVPRADHAN
演出:尼泊尔音乐与戏剧学院
铜鼓舞
流传地: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大塘乡掌坳苗寨
领队:张川
演出:星海音乐学院舞蹈学院
康翎假面舞
流传地:韩国黄海道地区
领队:宋寅雨
演出:韩国庆尚大学
巴郎卓巴谐玛
流传地: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桑日县绒乡巴郎村
领队:顿珠次仁桑丹嘎珠
演出: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桑日县绒乡巴郎村
上述10个剧目和“年一带一路民族传统舞蹈展演”征集的其他37个舞蹈的珍贵视频资料将被收入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中国民族舞蹈学术资源库”。基地期冀通过舞蹈艺术的分享,承续“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积极寻求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舞蹈交流合作可能性。让舞蹈艺术的文明成果沟通你我,惠及各国人民,共同建设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演出结束后,北京舞蹈学院校长郭磊为各节目领队颁发荣誉证书。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领导对该活动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表示高度认可。年一带一路民族传统舞蹈展演取得圆满成功。
北京舞蹈学院郭磊校长为各民族领队颁发荣誉证书
专家留言板
潘志涛(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看了展演以后,我感到非常振奋。我毕业后留在(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当老师,一辈子做民间舞系的事情,昨天一看,自己做的也是九牛一毛。原来还有这么多令人振奋的东西,这么多令人感染的事情,新鲜的东西又在面前。进入一个新时代,确实大家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北京舞蹈学院的前六十年在做舞蹈学院的奠基工作,现在中国进入一个各领域突飞猛进的时代,我们不能在这个时代落下。
贾安林(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院长):
展演很成功,学生们看后的感觉特别好,觉得丰富多彩,震撼人心。舞者情感特别真挚,演出完全发自内心,没有虚假,好像是与生俱来的。在“一带一路”的语境下,把这几个国家聚集在一起,非常有意义,令人耳目一新。
朴永光(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次展演的演出效果很好,带有泥土芳香,民族色彩非常浓,让人大饱眼福,受益良多。与以往舞台演出不同,它非常朴实,情感表达也非常真实,给人一种震撼和力量。原生态的感觉更浓,过分雅化的舞蹈与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的舞蹈差别不大,意义不大,我们更需要泥土性、民间性的舞蹈,更具有生命力。
吴露生(浙江传统舞蹈专业委员会主任、研究员):
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举办的“一带一路民族传统舞蹈展演”是一场让人感动得直哽咽的演出,久违了的动作韵律间的民族风格,扑面而来的乡风俚俗,让人既亲切温暖又极其美好!展演启迪着我们的舞蹈从哪里来,该到哪里去,真诚地告诫中国舞蹈动律体系的建构还存在着什么问题?相比之下一些一味只在小我肢体间变动的“纯舞蹈”是如何对大我群体审美基础及理想的悖离!感谢主办方,这样的活动多多益善!
田湉(北京舞蹈学院学报编辑部):
我作为一个观看者,觉得这个演出像一股清泉。从攻鼓子开始,有一种仪式感,很容易被带入。民间舞的节奏、队形很简单,但是令人感动。我一直在做古典舞的研究,在思考民族身体的事情。台上这些就是民族身体。你们把真正民间的东西,最根性的东西,活生生的东西保护下来,也体现了世界文化的丰富性。
观众留言板
马永吉(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
谢谢北京舞蹈学院提供这样好的学习机会给我们,原生态的质朴的民间的艺术,很有味道,很震撼!辛苦你们了!
屈武(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
北京舞蹈学院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主办的这次活动,让我们观众欣赏到了来自各个国家、民族的舞蹈艺术。随着国家对一带一路和传统文化的重视,我们的高校也开始加强对民族文化艺术的支持。那么,舞蹈作为文化艺术的一种,它发挥着什么作用呢?通过对各个国家、民族的舞蹈欣赏,我们可以认识他们的文化习俗、历史、宗教信仰、民族风情、民间文化等。所以,舞蹈是我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文化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作为一名文化艺术研究者,我们需要不断扩展自己认识艺术的能力和水平,那么我们应该借鉴人类学的方法和视角,来阐释和理解舞蹈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等。
我们认识舞蹈,不能苍白肤浅的去理解,要挖掘舞蹈深刻的思想内涵,要看到舞蹈背后的故事、思想、生命,这样才能让我们离艺术不太遥远。一个舞蹈,可以是一部生活史、思想史、人文社会史。我们做艺术的,就要多反思,多观察,多总结,多学习,这样我们的艺术才能走得更远!
李经启(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分校教师):
这些舞剧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展示了多民族、多地域、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舞蹈。保留了原生态的美,有很强的生命张力,可谓最传统,最原汁原味的文化,精彩绝伦,令人赞不绝口。这些舞剧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大国气象,包容情怀以及“一带一路”的文化精髓,非常喜欢。
文化部艺术司某观众:
与专业舞蹈不同,这台展演更多呈现出一种非遗和原生态特点。最直接的感受是“简单”,多重复少变化的动作、节奏和音乐(有时直接只有骨感的打击乐)。这种“简单”既是因为它是老百姓自己跳的,也是因为它本来就不是娱人的,而是娱己、甚至是祭天娱神。在自己和天地面前,情感比技巧更重要。
责任编审:闫晶
文字撰稿:杨秀明
许文颖
图片摄影:高天
石磊
资料统筹:常译允
排版设计:孔垂成
基地详情,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