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汪清:这是《探秘中国民间医》纪录片摄制组7年来第N次“公益与科考”活动了。这次“北京——川西行”总里程公里。成员有汪清、吴广庆、杨三龙、杨泱、郭淑红、李荣霞、王年、史君超。这八位队员将在川西等地公益+科考8天。以下是7月31日、8月1日公里行程掠影。
1号车驾驶——汪清
2号车驾驶——杨三龙、王年
夜逛西安风味小吃一条街
途中保健与疗伤
将在今后的公益科考活动中做连续报道。
版面有余拿出旧文回顾一下:
我的车,我的路,我的行...一汪清水
,这是我第一部采访车
虽然今天看起来
如此破旧
不堪一击
然而,在她的伴随下
不仅驱行数十万公里
而且
碾压了无数社会不平之事
才有了“汪青天”这个名
,这是我第二部采访车
记得
一家企业老总
特爱《社会之窗》
虽然,他也是我的披露对象
关于“电价高”
农村人用不起电
但他都服气
也很大气
送了这辆“切诺基”
在当时
那是县委书记的座驾
也是电视台开创的第一部
真正意义上的“采访车”
,这是我第三部车
来源于
香港友人合资
扶贫开发
兼作采访
帮助一位全国人大代表
农民企业家
承包五万亩湖面
养殖数亿只河蟹
跻身于
改革开放的浪潮
只可惜
央视三下《调令》:
《焦点访谈》1组
非你莫属!
于是,弃湖进京
,我进京开的是这辆车
这是央视记者第一辆私家车
富康,第一代国产车
我的好兄弟
虽非完美
但,动力十足
虽不气派
但,经济适用
他,随我3年
也遭罪天
唯有它
跌落河谷
然,吊起后
仍然前行
这,也是我
30年驾车生涯的唯一失误
,我驾驶了第五部车
这个“越野”
完全是为了
《海岸线》
一部50集的大型纪录片
用时两年,行程12万公里
海岸寻遍了
海鲜尝够了
海水呛足了
海味嗅腻了
,我有了第六辆车
国产“菱帅”
私人用车
无题发挥
年驶万里
仅以代步
....。
—至今
我开了第七第八部车
这是
最为耗资
最为耗时
最为艰辛
最为跋涉
为拍纪录片
《探秘中国民间医》
我欣慰
我甘愿
我乐意
我得到
那就是....
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挖掘
我喜欢她
汪清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