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庆文化盛宴迎州庆我州非遗文化

8月29日,悦动吉林——全省传统表演艺术类非遗项目汇演延边专场演出在龙井市群众文化艺术中心举行。来自全州各地的非遗项目演职人员献上一场闪烁着延边记忆之光的文化盛宴。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基德观看了演出。

此次专场演出是喜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65周年庆祝活动之一,是全省悦动吉林、非遗汇演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省文化厅、州政府主办,州文广新局、龙井市政府承办,延边歌舞团、延边群艺馆、延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全州各县市文广新局协办。

演出在延边群众艺术馆、图们市文化馆联合演出的舞蹈《盛开的金达莱》柔美的旋律中拉开帷幕。群舞《捣米舞》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气氛;朝鲜族奚琴二重奏《垂柳》时而悠扬婉转,时而欢欣跃动,仿佛柳枝在眼前翩翩起舞。演员们还表演了《盘索里》、《棒槌舞》、《长鼓舞》等,生动再现了非遗项目根植于生活、根植于民间的特质,传承了朝鲜族民俗文化。伽倻琴弹唱、洞箫合奏、长唢呐独奏等器乐非遗演奏,呈现出朝鲜族独特的韵味和风情,令人回味无穷。

观众表示,演出集中展示了我州表演艺术类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让各族群众共享延边文化发展的成果,体验灿烂的民族文化,使州庆喜庆气氛进一步升温。

我州有哪些世界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面跟随小编一同了解~

世界级1

农乐舞

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的综合性性民间艺术,反映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舞蹈具有生态、纯朴、粗犷、和谐的特征。舞前踩地神祭祀,表达了尊重自然、依靠自然的原始信仰。舞者伴随唢呐、洞箫、锣鼓的节拍欢歌起舞,表达了追求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朝鲜族农乐舞场面热烈奔放,民族特色鲜明。耸肩、走垄步等动作展现了劳作和生活的场景,体现了中国朝鲜族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朴素的审美意识。

国家级1

朝鲜族跳板、秋千

跳板和秋千是朝鲜族妇女最喜爱的传统体育运动。跳板一般在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传统民俗节日里举行。跳板中间有一个支点,跳时两人分别站在两端,轮流跳起,利用跳板的反弹力把自己和对方弹向空中。这样反复地一起一伏,参加者奋力向上跃起,不断增加腾空的高度并作出各种花样动作。跳板讲究多种技巧和空中姿态,有腾空而起、翻滚而下的动作,有跃身曲体、双腿伸开、落地垂立的动作,有挺胸展臂、双腿叉开、落地合拢的姿态。

秋千一般是一人荡起,也有两人合力的双秋千。秋千绳一般拴在高大的树木结实的横枝上,在秋千的前方上空悬有彩带或铃当,秋千板要触及这个标志才能获得欢呼与赞扬。常常是一人荡起,众人瞩目,场边喝彩连连。大型荡秋千竞技比赛更为精彩,比赛中常常可见到空中悬挂着一面皮鼓,荡秋千的姑娘们在观众的助威声中高高荡起,在空中用力踢鼓,谁踢响的次数最多,谁就将成为冠军。

2

象帽舞

象帽舞是农乐舞中表演难度和艺术价值最高的艺术形式。因此,一般由象帽舞将农乐舞推向高潮。象帽,视其彩带的长短分为短象帽、中象帽、长象帽。中象帽是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最为常用的象帽。中国朝鲜族象帽舞中使用的33米长的象帽彩带,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彩带。朝鲜族象帽舞甩帽动作由过去仅有的“平甩”、“左右甩”发展到“立甩”、“抖甩”、“旋甩”、“飞甩”、“抖露珠”,还创造了“穿圈技法”、“三彩带齐甩技法”。其中,穿圈技法和三彩带齐甩技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表演技法。

3

朝鲜族洞箫

洞箫是朝鲜族独有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传统乐器,迄今已有年历史。洞箫是一种竹杆乐器,用吹气振动洞箫膜,同时协调十指按眼,演奏出优美动听的旋律。合奏时可多达几十人至上百人,演奏队伍庞大,观赏性极强,充分体现出朝鲜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

4

朝鲜族传统服饰

朝鲜族传统服饰素净、淡雅,色彩以白色为主,象征纯洁、善良、高尚、神圣,因而朝鲜族素有“白衣民族”之称。朝鲜族传统服饰最大的特点是斜襟,无纽扣,以长布带打结。男女服饰迥然不同,男人穿裤,女人穿裙。朝鲜族服饰由于采用平面裁剪法,穿在身上,直线显得简洁明快,曲线则显得优雅而富于变化,完美地体现了服饰的直线美和曲线美。

5

朝鲜族鹤舞

朝鲜族鹤舞历史悠久,是朝鲜族民间舞蹈中唯一的鸟类假面舞。朝鲜族鹤舞一般是以[古哥里长短]节奏起舞。表演者下穿土色长裤,脚穿红色木鞋,身着“白鹤”或“青鹤”制具,围绕莲花起舞。表演分鹤蹲、探步、悠腿、搭颈、啄鱼、展翅飞翔、摆臂、鹤飞等8种动作。朝鲜族鹤舞主要通过模拟鹤的悠闲动作,搭颈、啄鱼和摆臂等动作,描绘出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态,形象地表现了朝鲜族人民崇敬仙鹤的精神信仰和对善与美的强烈追求。

6

朝鲜族花甲宴

花甲宴是朝鲜族人民为60岁老人举行的生日宴,由生日祝寿和尊重老人的风俗演变而来。在老人花甲那天,儿女们为老人摆设宴席,广邀亲朋邻里欢聚一堂,感谢父母养育之恩。花甲老人坐在寿席中央,男左女右,同亲朋邻里中的同辈兄弟一起接受祝寿礼。筵席上摆满糖果、鱼肉、糕点和酒类。祝寿是基本的仪式。祝寿礼开始,按儿女长幼之序,亲朋远近之别,依次敬酒祝寿。或者敬酒磕头,或者献祝寿诗,或者载歌载舞,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7

朝鲜族传统婚礼

中国朝鲜族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实行“半亲迎”和“亲迎”两种方式,其中以“半亲迎”方式为主,后统一为“亲迎”方式。传统的朝鲜族婚娶方式包括议婚、大礼、后礼三大阶段。议婚包括核对宫合、书写婚书、涓吉等内容。大礼包括新郎家向新娘家赠送礼装函、奠雁礼、交拜礼、合卺礼、新郎接受大桌等内容。后礼包括新娘前往新郎家接受大桌,第二天举行妇见舅姑礼等内容。

8

朝鲜族传统乐器制作

朝鲜民族的传统乐器距今已有近年的历史。朝鲜族乐器制作讲究乐器音色,而且都以手工完成,对材质、制作工序尤其是个人制作技术有着严格要求。常用的朝鲜族传统乐器有30多种,均以竹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以弦乐器为辅。流传至今的弦乐器有伽倻琴、洋琴、牙筝、奚琴等;竹木管乐器有横笛、筒 箫、短箫等;铜管乐器有唢呐,打击乐器有长鼓、圆鼓、龙鼓、手鼓等。

9

朝鲜族三老人

三老人是朝鲜族特有的一种曲艺表演形式。三老人以说为主,唱演为辅,运用延边地区的方言,具有人物定型化的特点。先进者正气凛然,彰显智慧;中间派墙头草形象左右逢源,对白滑稽;落后者易走极端,头脑简单,三个人物相得益彰,浑然成趣。

10

朝鲜族长鼓舞

朝鲜族长鼓舞又称“杖鼓舞”,具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朝鲜族代表性舞蹈之一。长鼓表演以柔软的扛手、伸肩、鹊雀步等动作为主,肩挎长鼓,右手持鼓鞭,边跳敲鼓,身、鼓、神态融为一体,高度协调统一。长鼓两面具有不同的音高。舞蹈时,右手用鼓鞭敲打高音鼓面,左手拍打低音鼓面,由于音高不同,节奏不同,变化多端的鼓点和着优美的舞姿,使人格外的兴奋和愉悦。

11

阿里郎打令

阿里郎打令是中国朝鲜族的代表性民歌,各种各样的《阿里郎》凝聚成了一个歌曲群。《阿里郎》歌曲群的内涵包括对翻越“阿里郎山岗”的“郎”的真挚爱情,对抛下妻子翻越“阿里郎山岗”的“郎”的怨恨,以及对翻越“阿里郎山岗”后的美好未来和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歌曲群生动地表现了朝鲜族人民的内心世界,具有旋律旋律明朗、优美动听、感情哀婉等特征。

12

伽倻琴艺术

伽倻琴是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弹拨弦鸣乐器,音色柔和,琴声深沉,外形似筝。演奏时,奏者席地而坐,将琴体横在身前,琴首置于右膝上,琴尾触地,也可将琴身平置于桌面上。右手用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弹奏琴柱右侧弦段,左手按抑琴柱左侧弦段。伽倻琴低音区音色内在而有魄力,中音区音色柔和,高音区音色明亮尖锐。表现力极为丰富。

13

朝鲜族回婚礼

回婚礼是为纪念结婚60周年而举行的贺礼。在朝鲜族先人们的观念中,回婚礼成为一种特殊的时间概念,它不仅是结婚60周年的代名词,而且含有长久和吉祥的寓意。回婚礼比普通婚礼还要盛大。这一天老两口穿着结婚礼服,接受摆满山珍海味的婚席。

14

盘索里

“盘索里是,以一个特定的主题为主,一人诠饰演唱者,一人诠饰鼓手的说唱艺术。演唱者站着以唱歌、话语、肢体语言的方式来表现故事的内容;鼓手坐着用鼓击出长、短不同的节奏。它由演唱、阿尼里、科、鼓伴奏等要素构成,还要用对话的形式向观众交代必要的情景和故事,具有演唱难度大、节奏情绪难掌握、调整和引导听众参与等特点。

15

秋夕

农历8月15日,朝鲜族称作秋夕。在朝鲜民族的历史上,秋夕曾经是乡里田家“一年最重之名节”,现在仍是朝鲜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秋夕这天,人们首先要到墓地割除坟上的杂草,而后陈设祭品,举行祭祀。秋夕节要宰牛,各家都用刚收获的新谷制作打糕和松饼请邻居共享酒宴。此外,屯与屯、村与村都要举行秋千、跳板、摔跤等民俗体育活动,全村、全屯的人都前往观看助威,气氛十分活跃。

16

朝鲜族摔跤

朝鲜族摔跤在古代称作“角力”“高丽技”“撩跤”“脚戏”,是朝鲜族代表性的传统竞技体育项目。朝鲜族摔跤一般根据参赛人数先进行预赛选拔出八强或六强参加决赛,决赛的争夺冠亚军赛放在最后进行,是整场比赛的高潮部分。为了鼓舞士气、活跃气氛,决赛前先将披红挂彩的大黄牛绕场一周,并拴在场边等待新的主人,比赛双方的亲朋好友和观众为选手呐喊助威,边歌边舞热闹非凡。

(延边日报州文广新局及综合)

推荐阅读

○ 同叙归乡情共创崛起路延边州“回归工程”隆重开幕

○ 省委第二巡视组专项巡视延边州扶贫领域工作动员会召开

○ 州庆小长假来了!美术书法摄影诗词作品展、朝鲜族灯光节与你有约~

○ 延边体育健儿展风采!州第二十届运动会在汪清开幕

○ 非法安装使用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有奖监督举报电话

赞赏

长按







































合肥白癜风医院
引发白癜风原因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qingzx.com/wqys/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