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延边五十年的上海知青藤长根

白癜风的治疗与预防 http://pf.39.net/bdfyy/bdfzd/170923/5719502.html

转载自   

滕长根耕耘了38年的田地

眼前的这个人,还是上海人吗?黑黑的脸,粗糙的皮肤,弯弯的腰,长满老茧的双手,穿着退了色的衣服,开口就是东北话,活脱脱一个东北老农民的形象啊。我握着他的手问他,上海话还会不会说了?他勉强用磕磕巴巴的上海话说,差不多已经忘记了!是啊,近40年来,长期生活在东北老乡中间,脱离了上海话的语言环境,谁还能够记得住家乡话啊?这能够怪他吗?我们给他家带去了一袋白面,一桶豆油和猪肉,张谈兴夫妇还特意给他买了好吃的回族月饼。

到达滕长根的家,看到他的老伴,花白的头发,步履蹒跚,行动极为不便。滕说,老伴昨天刚出院,脑梗已经10多年了,小脑萎缩,后遗症特别多,现在年年住院,今年就住了两次院,虽然有新农合医保,但是自己也花费了好几千元了,即使不住院,每个月买药钱也需要好几百元钱。两口子因为张谈兴老师的帮助,现在每个月退休工资有了元左右,现在都花在了老伴吃药打针上了。

现在的住所,是因为去年八月份山洪暴发前,滕夫妇住了38年的破房子随时随地都有屋塌人亡的危险,所以在农场领导强行要求下,才重新在农场二队租了一个小房子,月租50元钱。我问他,汪清县城买的新房子,已经交钥匙一年半了,为什么还没有住进去呢?滕说,到现在还没有装修完,我问他为什么呢?他说,还是缺钱,去年准备了几千元钱,准备装修,可是,儿子已经37岁了,在延吉开出租车,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对象,去年张罗结婚,老两口商量儿子结婚是头等大事情,所以又把准备装修的钱给了儿子结婚用。听到滕这么说,张谈兴又毫不犹豫地给了滕长根1元,说:“新房子木匠的活差不多完成了,现在还留下粉刷墙壁刮大白了,这些钱应该够了,墙壁粉刷好了,铺上地板,马上就可以住了!”   

藤长根师傅家装修中的新房子

回汪清县城的车上,我向滕长根了解一些具体情况,滕对我说,下乡45年了,自己只回去过三次,其中一次结婚,一次是父亲去世,离最后一次回上海,已经过去十几年了,对上海的印象已经很模糊了。由于父亲再婚,后妈和那些同父异母的妹妹对自己不好,所以一点感情都没有。45年前,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5个子女中,长根选择了下乡,45年过去了,自己有家却不能回,因为上海的家根本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处了。后母和那些妹妹们,坚决反对滕全家把户口迁到上海去,就是怕长根来抢房子,损害他们的既得利益。张谈兴去长根家许多次,做家人的工作,那些姐妹看到张谈兴老师就像看到仇人一样,眼睛里都冒着凶光,那一种冷漠让人感到害怕。就是因为种种原因,长根儿子的户口到现在还没有迁到上海去,可惜了谈兴的一番苦心。刚开始张老师打电话她们还能够接,以后就不接电话了,有几次滕长根打电话到上海家,那些妹妹说:你是谁啊?电话打错了!长根伤心地说:这些亲人还是我的亲人吗?她们怎么那么冷漠啊?我真的很害怕她们!就是因为我穷没有能耐,我过得不好呗!大家瞧不起我啊!

回到汪清县城已经中午了,我们一行四人又来到滕长根的新楼,房子在三楼,54平方,一卧一客一厨一卫,挺好的,由于缺装修的资金,装修全部都是自己的姑爷抽空干的,由于水平差一点,墙砖贴的不平整,木匠活也勉强说得过去,我们问他,什么时候才能搬过来啊?长根说,今年秋天一定努力,好好地享受一下现代生活。

回到珲春的家,我想了许多,当年上海一共插队到全国各地的知青有万名,到延边1.8万人,到汪清0多人,现在还留在汪清度晚年的只有十几个人了,目前估计留在延边的上海老知青顶多人左右,这些人,已经完全融到当地人中间去了。这些年,当地政府也出台了一些对待老知青的优惠政策,也为留守延边的上海知青做了很多事情,可单靠政府的力量,还不能完全解决留守知青的所有问题,知青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   

藤长根师傅在新楼前留影

有的时候,我想想自己,拿着国家事业编制的工资,住着宽敞明亮的楼房,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再想想滕长根的坎坷经历,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刚从张谈兴老师那里得到消息,年1月份,藤长根因病去世了,在延边生活了五十年,他的坎坷人生画上了句号,他感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温暖,也感受到了好心人的关爱。

留守延边的知青兄弟姐妹们,望你们都多多保重身体,祝大家都健康快乐!

来源:头条

草根茶社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qingzx.com/wqys/76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