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于黑色土地上的宁安
他长眠于齐鲁大地
他在淄博抗战的战场上英勇杀敌
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
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
他是我们鲁中大地的英雄
他是我们淄博的英雄
历史不会忘记-
鲁中有位英雄王凤麟
——呼唤王凤麟,英雄在哪里?
时任八路军四支队二团三营长的王凤麟(左)和教导员刘春
一、寻找王凤麟-家乡在何方?
王凤麟(—)
原姓李,名芳,号凌阁,曾用名傅合,“七七”事变后改为王凤麟。
年底回国至延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年11月,经中共中央派遣,随后任山东纵队总指挥的张经武等领导人辗转来山东,到山东纵队司令部任职。
年5月,调任山东纵队第四支队一团三营营长。
年7月,任山东纵队一旅二团副团长,
王凤麟率部在齐鲁战场上,驰骋淄河流域,抗战杀敌,老二团、老三营、王营长、王团长,老区人民有口皆碑。年11月10日,在与日寇的战斗中,在淄川马鞍山壮烈牺牲。
然而,从一直到年,在英雄牺牲的淄博、曾跟王凤麟并肩战斗多年的首长和战友,并不知道英雄真正的故乡在哪里,在英雄的家乡不知道王凤麟工作在哪里,甚至怀疑他参加了土匪部队,英雄的家人也备受白眼。
曾任淄博市烈士主任的苏少田与有关工作人员,历经周折,不辞辛苦,终于找到了烈士的家乡,他回忆说: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转遍了大半个中国,寻找王凤麟的首长、战友、部下,先后访问了原山东纵队老二团团长吴瑞林,政委李伯秋,参谋长于松江,四支队司令员廖容标,政委胡奇才,四县联办主任冯毅之,马鞍山保卫战中幸存者刘厥兰等几十个人,搜集、求证他的生平事迹。大家都对他年底来山东后的经历比较熟悉,对他的故乡,大家都知道他是黑龙江省人,具体哪个县呢?有的老战友只模糊的记得,大概叫穆棱县吧。
我们跋山涉水,来到了黑龙江省穆棱县,跑遍了这个县所有的相关部门,也没有查到一个历史上叫王凤麟的人。我们赶到沈阳,求助曾任老二团政委、时任沈阳军区副政委李伯秋。他也深感意外,怎么找不到呢?在李伯秋等人的关心帮助下,沈阳军区、黑龙江省的军地各家报纸先后刊登了寻找王凤麟家乡和亲人的重要启事。穆棱县及周边县市也通过县广播站在广播里寻找。但是,一切努力均告无果,没有任何有关王凤麟的信息。
就在一筹莫展之时,一个消息传来,王凤麟莫斯科东方大学的同学、山东纵队老二团政治处主任、驻外大使孟英回国述职。于是我们紧急赴京向孟英大使汇报了要为王凤麟烈士立传,但找不到他的家乡和遗属时,他半晌没有说话,思绪完全沉入到久远的历史长河。好一会,他才缓缓地说:“王凤麟同志的家乡可能是黑龙江省宁安县一个叫卧龙河的村子。他本姓李,叫李芳,赴苏时改名为傅合,回国后又改名王凤麟......
根据这一重要线索,我们重去黑龙江,很快在镜泊湖畔的宁安县找到了一个叫卧龙河的村子。村中的老人们回忆说,村里是有个叫李芳的人,出去五六十年了,一直没有音信。我们拿出一张王凤麟模糊不清的照片请他们辨认,他们说,这人看着就是李芳。在县、村干部的帮助下,几经辗转,我们又找到了王凤麟在一家农场工作的女儿李淑兰和他的弟弟。 在调查中我们得知,虽然王凤麟在山东是妇孺皆知、英名灼灼的抗日英雄,但他的家人、家乡政府都不知他年离开家乡后,参加了哪路军队,做了些什么事,又阵亡在什么地方。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烈士遗属实行的抚恤政策,王凤麟的亲人不但享受不到,反而遭到一些人的“白眼”和“猜疑”:“谁知道李芳在外边到底干的什么事?”因此,王凤麟的女儿忍辱负重,为了养家糊口,赡养老母,来到条件艰苦的农场做工。而,王凤麟的妻子,在望眼欲穿的思念中贫病而逝......
(王凤麟的故乡宁安市卧龙村风景)
宁安,原名“宁古塔”,是满族的祖居地之一。中华民国成立后,年3月,将宁安府改为宁安县。
年4月,宁安县隶属绥宁省管辖。同年7月,撤销牡丹江省,划归松江省管辖。同年10月,撤销镜泊县,并入宁安县。
年8月,松、黑两省合并后,由黑龙江省直辖。年3月,设立牡丹江专区,将宁安县划归牡丹江专区管辖。年1月至年9月,曾将宁安县划归牡丹江市领导。年10月,将原海林县并入宁安县和林口县的行政区域划出,恢复海林县。年9月3日,撤销牡丹江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宁安县再度划归牡丹江市领导。撤县建市。
卧龙村:
卧龙村属卧龙朝鲜族乡,是乡政府驻地。
卧龙乡隶属宁安市管辖。位于县境东部,东与穆棱县毗邻,南与吉林省汪清县相连。乡政府驻地距县城25公里。卧龙乡名源于驻地村名。卧龙,为满语“沃楞”的转音,汉译为“线麻”,又译为“马肚带”。年11月,成立兴隆公社。年改称卧龙公社。年4月,改为卧龙乡。年9月,改设卧龙朝鲜族乡。 卧龙乡全境地处老爷岭北坡,全乡总面积平方公里。深山区有大面积森林,由东京城林业局的5个林场经营;年末全乡总人口1.64万人,其中朝鲜族约占27%,满族约占13%,汉族约占59%。
年春,王凤麟烈士牺牲四十三年之后,他年迈苍苍的四弟和58岁的女儿李淑兰从东北牡丹江畔不远千里来到了马鞍山祭奠亲人。望着父亲的牺牲地,李淑兰痛哭失声,不能自已。她说:“五十多年来,父亲没有往家里寄一张纸片,也没有捎一句口信。母亲为他担惊受怕疾病缠身,又被闲言碎语压得直不起腰来。现在看到山东人民这样尊敬我父亲,我们感到十分欣慰......
感谢苏少田主任等烈办的工作者,历经周折和辛苦,找到了烈士的家乡,感谢德高望重的孙丰深记者,用美丽的篇章记载了这一过程,让我们知道了英雄的故乡。
二、思念王凤麟-鲁中曾有凤麟墓?
王凤麟牺牲后,鲁中军区、二团指战员得到消息后悲痛万分。二团举行了庄严肃穆的追悼大会,指战员失声痛哭........
老战友孟英说:凤麟同志的遗体一直没有找到。其原因一是战斗频繁,我们的部队没有在马鞍山一带;二是敌人派兵占据着马鞍山。直到年才回到我军手里。
孟英深情地说:这是我们的一大憾事。
老主任回忆:“后来,鲁中军区(在马鞍山)为凤麟同志修建了陵墓,供后人瞻仰。鲁中军区、二团的不少同志都去祭奠过他,孟英同志说:记得上山时,我还让同志们注意随手采集一些野花,到凤麟同志墓前搞成花束献给他。”
老团长、开国中将、原海军常务副司令吴瑞林同志曾专程到马鞍山陵墓拜祭亲密的战友王凤麟凤麟同志。将军在悼诗中写道“忆昔同志中,凤麟足称猛。”“壮哉马鞍山,永展烈士容。”
老二团政委、开国少将原沈阳军区李伯秋政委在年到马鞍山悼念过王凤麟同志,并写诗词一首:《水调歌头—悼念王凤麟烈士》
鲁山青,潺潺淄水绿,又听当年钟鼓,英雄长眠处。幸得战地重游,欣看云消雾散,漫天烟花舞。半生亡国恨,应随东风去。倚黄渤,枕沂蒙,沐汶沭。心驰长白,神归镜泊湖边树。未计生前毁誉,何虑身后荣辱。山川今作墓,随意入大千,留得英风驻。
孟英回忆,在年5月从驻扎在连云港的华东警备3旅任上调外交部工作,途中专程去到马鞍山吊唁战友王凤麟同志。在凤麟同志的陵墓前,将军告诉凤麟同志:我们的革命胜利了,打败了日本鬼子,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请凤麟同志好好安息吧!
年春,王凤麟烈士牺牲四十三年之后,他的女儿李淑兰从来到了马鞍山望着父亲的牺牲地,痛哭失声,不能自已。她说:“五十多年来,父亲没有往家里寄一张纸片,也没有捎一句口信。母亲为他担惊受怕疾病缠身,又被闲言碎语压得直不起腰来。现在看到山东人民这样尊敬我父亲,我们感到十分欣慰。回去后,我一定到坟上告诉我的母亲。”年,李伯秋政委不顾年迈体衰,重返故地马鞍山。这位白发苍苍的八路军老战士迎着飒飒秋风,老泪长涕,连声呼唤:“凤麟同志,凤麟同志——”
孟英说:凤麟同志的英雄事迹在鲁中各部队流传,激励着我抗日将士奋勇杀敌。马鞍山就是凤麟同志的纪念碑,记载着人民英雄的英勇事迹,鲁中的苍天就是凤麟同志光辉事迹的见证,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凤麟同志与日月同辉,光照人间;王凤麟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勇敢前进,奋勇杀敌,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年民政部公布《第二批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单》,王凤麟团长名列其中。
三、呼唤王凤麟-英雄在哪里?
淄博日报资深记者孙丰深曾深情道白:每次我告别马鞍山,沿长长的淄河走出老远老远的时候,最愿意驻足回望,回望在绚烂的晚霞沐浴中的马鞍山。在我的视觉意象里,那巍然耸立的马鞍山就是王凤麟威武的身躯。马鞍山周围的群山,便是他的战友们的群像。
风在山中,山在风中,山风和鸣,发出了一种悲壮的回声。这回声,时而如泣如诉,时而如歌如吟,时而如瀑鸣如松涛。这是历史的回声。
王凤麟团长在山东整整战斗了4年,在淄博在抗战的战场上他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为全中国、为淄博的解放贡献了年轻生命。
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
他是山东的英雄
他是淄博的英雄。
鲁山在呼唤
淄河在呼唤
齐鲁大地在呼唤
王团长您在哪里?
不知烈士的陵墓现在何方?
只知道在烈士长眠的土地上,
应该给养英雄一个安息之地。
不知烈士魂归何方?
只知道,英雄永远活在老区人民的心中。
习近平同志说: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王凤麟同志是齐鲁大地著名的战斗英雄,是我们争做英雄当之无愧的榜样。
历史不能忘记也不应该忘记:鲁中有位英雄王凤麟
(下篇:寻找英雄踪迹-王凤麟淄河流域抗战记)
于祖荣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