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孙振棨
性别:男
毕业学校:汪清县四中
高考分数:分(文科)
录取学校:浙江大学社会科学试验班
学子的话:国家和社会并非遥不可及,其实离我们很近,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努力去做,就可以改变这个国家的面貌,让我们国家和民族有着美好的未来,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孙振棨是汪清县今年高考文科第一名,以分的高分被浙江大学社会科学试验班录取,这是浙江大学开办的一个新班级,针对文科优秀学生,第一年将不分专业,学习基础学科,大二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孙振棨的目标是法学,他的理想是当一名法官。因为“法官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给别人带来更好的生活,能给国家做贡献。”
这个有点桀骜不驯的男孩,被老师推荐参加本报资助活动时还有些犹豫,“因为觉得接受别人帮助很不好意思。”当听说本报针对受资助的孩子将会举行公益活动,受资助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时,他一下豁然开朗,“我一定要和资助我的人直接联系,我一定会参加公益活动,我一定要让他们知道我会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在学校排多名刺痛了他
孙振棨并不是一名学霸,作为一个男孩,他从小有着所有男孩的特点,调皮、淘气,不爱学习。妈妈说,刚上初中时还迷恋过上网,经常到网吧去玩。在初中升高中时,他在汪清县四中排名多名。这一结果深深刺痛了他。
“当时就觉得这样下去大学肯定没希望了,父母这么辛苦,将来拿什么来回报父母,就觉得一个男人这样下去肯定不行,我就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孙振棨说,从高一开始,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开始发奋图强,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他的家在汪清县天桥岭林业局,他在学校住宿,学校有一个自习室。从高一开始,他就是自习室里最后一个走的。
“妈妈总跟我说,一个男人要养家,要做点事,我想将来当个法官,我觉得这个职业有尊严,能为别人解决问题,能为社会做贡献。”孙振棨说。
因为努力和勤奋,他的成绩迅速上升,高二时排名多名,到了高三就进入前十名,到了下半学期就开始遥遥领先,排名全校第一。到了高考,他考了全县第一名,考入了浙江大学。
“父母供我挺辛苦的,我想让他们为我骄傲,我要做点有意义有价值的事,要为别人带来什么。”孙振棨说。
三年来能省则省没买过手机
孙振棨的父母是天桥岭林业局工人,每月工资0多元,每年淡季时还会休息几个月,开50%的工资。因为身体原因,孙振棨的母亲不能干重活,要常年吃药维持。孙振棨在汪清县读三年高中,家里全力以赴供他读书,工资捉襟见肘。孙振棨也非常懂事,三年来,能省则省,连一部手机都没有买过。
“我也跟儿子说,儿子虽然说咱家条件不太好,但是你要是想用手机妈妈就给你买一个,但他说,妈妈不用,有手机挺影响学习的。”孙振棨的母亲说,儿子三年没用手机,三年也没有参加过一次同学聚会,他觉得这样会浪费学习时间,还要花不少钱。就连过生日问想要什么礼物,孩子都说,“给我买本书吧!”买上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就是对他最大的奖励。孩子省钱,懂事,父母很开心。
这次考上梦想中的浙江大学,通知来了,全家开心的同时,也有点担忧,学费加杂费一年多元,加上生活费,这一笔钱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需要东拼西借。
老师:他是班级的顶梁柱
“这个孩子绝对是我们班级的骄傲,顶梁柱,他是团支书,我不在班级的时候,他把班级管理得可好了,总得流动红旗。”班主任宋老师说,孙振棨从入学时多名到高考时考到第一名,付出了巨大努力,他学习非常刻苦,不仅如此,还在班级起到了很大作用。高二开始学校开展一个学习课堂活动,分组学习,让学习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和学习一般的孩子组成一个小组互帮互助,孙振棨是组长,他义务给学习不好的讲题,讲得非常认真。每天晚上五点半到六点二十是小晚自习时间,会有学习好的同学到课堂前面讲课,孙振棨从高二开始,一周讲一次政治、一次数学,讲得非常好,很受同学们欢迎。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