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郑州沿郑新路向南大约10多公里,有一座小村庄——“刘湾”,那是我出生长大的家乡,是一个在地图上不显示的小乡村。
说实话,心里是爱煞了乡村的这个名字,总觉得念着村庄的名字,眼前就会呈现记忆中的菜园、果园和打麦场,还有村外那一汪清凌凌的河水。
但有件事却让我总是耿耿于怀。随着年龄长大,参加了工作,走出了小村庄,每当有人问我的家乡时,我总是满脸自豪地说出自己小村庄的名字,可是,总看到对方一脸的茫然!渐渐地,以后再向人家说来自哪里时,我只好用乡镇的名字(十八里河镇的)来代替。
我记忆中的小村庄:是绿色的,灵动的,朴素的。村南有一个果树园,村东南有一块供全村人一年四季菜篮子不空的大菜园,更有村外那座“刘湾水库”……总之,那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是熟悉的,香甜的,美好的。
当年,每次回家,我的心境有一份雀跃的感觉。幽深的树木掩映着一排排青砖红瓦房。桐树、槐树、榆树……这些或高大,或低矮的树木,会让漂泊在外人的心一下子沉静下来。
我是最喜欢村外那片榆树林的。每到春末夏初,一串串淡青的榆钱在密密的叶子间散发着清香,随风灌进院子、飘进屋子。整个村庄上空都是那一树树榆钱的香,孩提时,一群乡村少年便会麻利地爬上榆树,先捋一把榆钱塞进口中,再折断几枝扔下来,给下面不会爬树、口水直流的伙伴,如今想起来那味道,真是美极了。
我记忆中的小村庄:是灵动的。水,是刘湾村灵动的眼睛。走出村北头,下一个土坡儿,有一条从水库中自然流出的一条河沟(在大跃进时期,乡亲们硬是挖出一条水渠,曲折蜿蜒一直通向最东面的一个村庄,八郎寨,实现农田用水,全部自流灌溉。)这条小河沟曾伴着村庄好几拨儿的少年在这里,摸鱼捉虾,洗澡打闹,生动着,活泼着,把乡村枯燥、乏味的生活融化在小河中,释放着原始的美。
如果起得早,在小河沟里,你会瞧见浮头的鱼儿在水里跳跃。欢快的鱼儿穿梭在水里,整个水渠便生动了起来。小时候的我,最喜欢用割草的篮子,在下游阻挡,另几个小伙伴在上面开始轰着小鱼儿游过来,我屏住呼吸,用极快的速度端起篮子,就会有活蹦乱跳的小鱼儿在篮子里跳跃。尔后,又把篮子沉入水中,看惊慌失措的它们逃也似的游走。
我至今也说不出为什么念念不忘乡村的这条小河,也描不出它哪儿好,我只会本能地从记忆中搜寻它的影子,任一个个欢快的镜头从思绪中飞快地闪过。水库大坝下面那一大片的芦苇,夏天长得最茂盛,呼啦啦在风里翻卷,间或夹杂着翠鸟的叫声,很是清脆。岸边有很多不知名的花儿、草儿……随着南水北调工程开挖,到通水,如今的水库、河沟、芦苇塘再也寻它不着。
毕竟,“南水北调”于国于民来说,都是造福于千秋后代伟大工程。特别是通水以后,在郑州南四环附近修建了一个大型水厂,还是用我们小村庄名字命名的——刘湾水厂。于是,心下释然。
站在南水北调总干渠旁,看到清澈的丹江水奔涌流向远方……心情无比激动:给我生命的乡村啊,无论是充满了悠闲还是布满希望。我都深深地意识到,这块有过我的身影、我的脚印、我的汗水的土地上,始终有一根坚韧的丝线牵引着我。
如今,在给朋友们介绍村庄的名字时,会特别的强调,知道吗?刘湾水厂就是用我们村庄命名的!看着朋友羡慕的表情,我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既沧桑又自豪的感觉:刘湾,我的故乡,你曾经的过去,可有人愿意再轻轻抚慰?
作者简介刘文玉,博客名“激情飞扬”,郑州市第八十八中学党支部书记。陕西师范大学特聘新教师数字化培训专家,已为河南省市、县(区)中小学骨干教师、主任专题培训,中、小学校长班讲座百余场。
《河南思客》签约作家。
本文作者刘文玉授权河南思客独家刊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河南思客
博客/微博/ 委 吕佩义 胡耀桢 王银玲
庄凤娟 刘文玉 陈 旭
王立国
统 筹 杨海燕
本期编辑 王睿鹏
指导单位 河南省直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刘文玉的相关文章●岁月在,青春在
●儿的生日,娘忘了
●遇到郑东,你就嫁了吧
●演绎一场诗词的传奇
●幸福之约
●那冬?那火?那乡愁
●乡村少年的雪趣
●深秋无愁
●环翠峪的秋雨声
●灰色,永远的时尚色
●乡村九月九的韵味
●伴着《思客》一起成长
●9月的祈祷
●匆匆中,享受另一种“旅行”
●初秋对饮
●心愿,在秋风中放飞
刘文玉
●圆月斜画在葡萄藤上
●陪护父亲的那些日子
●打麦场的记忆
●情醉青龙峡
●泪水中的父爱
●我是河南考生
●曾经年少爱追梦
●消逝了的村庄,模糊了的乡愁
●母亲节,乡下母亲不知道
●怀念乡下的麦田
●久违的柳笛声
●摇醒了冬日的麻雀
●母亲的面条,母亲的碗
●醉在浓烈的乡情中
●,继续故事
●做一名会读书的管理者
刘文玉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