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文化”因您而精彩
一汪清泉水,善行乐长明
——读汪长明作品《快乐物语》
冷丽珍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彼此的唠叨达到治愈,因为表达自己的内心才重要。”著名主持人鲁豫3月25日在新书《偶遇》签售会上这样说道。无独有偶,谷城籍著名企业家兼作家汪长明先生的新作《快乐物语》就是从身边的事写起,一路播撒慈爱善心,时时记录乡音乡情。
我与汪长明先生素未谋面,只能从书中探寻一二。打开《快乐物语》了解到汪先生是中国企业家群体里的一股清流。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做慈善应该先从身边做起,先从故乡做起,这也是热爱祖国的基础。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从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为家乡的孤、寡、残、老等弱势群众献爱心,家乡的学校、公路、自来水、路灯建设等都有他奉献的身影。
一句句爱心语录,一段段岁月记忆,一篇篇哈里哈语,都是那个时代的人面临的最典型、最艰难、最普遍的问题。汪长明先生用他的执着和诚恳,把他对朋友、对爱人、对生活、对命运的态度都写进了新书《快乐物语》。
汪长明的随笔,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数《抓沙堵水》、《赞美故乡》、《怀念“大神树”》和《二砍头的打柴游记》。他作品中的那种朴素与深挚、温暖与细微恰到好处地到了我的心中,与我的心灵产生动心的交汇,我相信这就是汪长明先生作品的魅力之处。
佩索阿在他的《惶然录》中说过这样一段话:“真正的聪明人,都能够从他自己的躺椅里欣赏整个世界的壮景,无须同任何人说话,无须了解任何阅读的方法,他仅仅需要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五种感官,还有一颗灵魂里纯真的悲哀。”作家汪长明正是这样一个“聪明人”。在汪长明的作品中“乡愁”像一根红线贯穿于作品的始终,而且大都是从一些微小的事物或情绪出发,往往收获的却是大的力量与境界。“那坚如磐石月牙形的大堤和护坡,牢固的捍卫着汪家洲人民的每一寸土地。”对于作者来说,汪家洲就是生养他的故乡。在时间的深处,他常常地渴念,故乡一次次召唤他回到那源头。“汪家洲,冷秋秋,男人上山把柴打,女人在家把线抽。”在这样的作品中,我能感受到作家对故土乡情的一种原生的力量。作家怀揣一颗赤子之心,直接进入故乡的根部,以精神还乡的方式体验着“上南川,下南川,四十八个大泉眼”的意境。
在虚构文学盛行的当下,作家汪长明以他的“本真”为心灵提供土壤,为当下获得未来,为生命呈现愿景。他的作品来源于他细微的观察,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情看着熟悉的它们。写一篇随笔就把自己交给那篇随笔,带着他的体温、骨血、心灵一头地扎了进去。
博尔赫斯在他的一篇名为《创造者》的小说中写道:“一个野心勃勃的创造者想按照真实的比例画一张完整的世界地图,为此他用尽了毕生精力。而等他完成这张地图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所画下的竟是自己的那张脸。”而作家汪长明在他的作品中所做的,在我看来正是那个“创造者”所做的。作家通过作品表达的“乡愁”其实也就像这个“创造者”一样通过画自己的脸,自己的心,进而画出对故土亲人的难舍与怀念。“至今在我身边还萦绕着歌唱声、喝酒划拳声、狗叫声、喊孩子吃饭声,一片片祥和之声。”作家以白描的手法将夏天夜晚宵夜的温暖场景实实在在地放到了他自己与读者的面前,这种实实在在就是作家对故土亲人的真切思念,是作家心灵中那永远也无法绕过的“乡愁”,是作家的精神家园与心灵的栖居地。
“一汪清泉水,善行乐长明。”我们依然可以看见:在文字的后面,汪长明那颗跳动着的对故土火热激情诚挚的心。
李富平摄
谷城县文化馆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