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的激战牡丹江战

泛发性白癜风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64743.html

苏军冲破重重封锁“兵临城下”

(《牡丹江晨报》年8月19日)

抵达牡丹江防御阵地外围

  为了入侵苏联并为德军提供帮助,长期以来日军在中苏边境不断地制造军事摩擦,公开地进行军事挑衅。接连不断地发生日军边防军射击和犯境、劫走和击沉苏联运输船只和飞机越境侦查,以及间歇性将坦克和拖拉机开到边境等一系列挑衅活动。年,随着希特勒军队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中苏边境的紧张状态戛然而止了。

  德军进攻的遇阻,使得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不得不重新评估自己与苏军作战能力间的差距,随着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节节败退,日本军事集团的头目们开始心急火燎地寻找摆脱当前困境的如意之策。在中国东北的日军拟定了且战且退的应急战略,就是要将战线缩短到最低程度,利用有利的防御地形,实施冲击和反冲击,以此消耗和疲怠苏联军队,然后,日军将部队不断后撤到南满,以便以朝鲜的交通线为依托,重新建立战略防御。

(牡丹江市区地图)

苏军重重部署

  苏军“满洲战役”的第一次战役刚刚结束,面对复杂多变的战争局面,使得苏军最高统帅部对苏军远东第1方面军的作战部署得到变更。最高统帅部决定全力加强攻克东宁堡垒的第25集团军。从第5集团军抽调第17步兵军、第72坦克旅和第军属炮兵旅,另外从方面军预备队抽调第88步兵军、第10机械化军和第坦克旅,加强到第25集团军进攻的方向上去,第25集团绕过牡丹江,堵住牡丹江敌人的退路,从南面向汪清、吉林进攻,准备包围长春,该集团军已经因战略调整在战斗中的作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配角成为了主角。

  随着苏军“满洲战役”的第二次战役的全面实施,日军沿着穆棱河构筑的鸡西到穆棱(镇)的第二道防线,马上面临着苏军的正义挑战。苏军第1红旗集团军进攻地带的日军第二防御地区(穆棱地区),留有日军第步兵师团,三个国境守备队和一些其他的部队,把守兵力二万五千至二万六千人。第1红旗集团军步兵几乎占三倍于敌的优势,坦克和火炮也占有绝对的优势。

  实际的战斗并不是如预想的那么顺利,苏军59军75坦克旅,虽然提前一天突破了森林地带,但是日军在他们的前面运用原有的土木火力点等野战防御阵地,对苏军进行了猛烈而有组织的打击。这次战斗延误了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影响了整个第59军及先遣队75坦克旅的军事行动,他们未能按原定计划于改日占领满洲东北部的大型工业中心——梨树镇。为了弥补这一损失,第59军深夜开始向梨树镇继续进攻,并成功占领了梨树镇和麻山车站,控制了密山的敌人向牡丹江撤退……

(一长溜苏军坦克,一眼看不到边)

日军疯狂阻击25辆坦克仅剩8辆

  苏军红旗第1集团军司令员别洛鲍罗多夫上将命令第26步兵军、第坦克旅向八面通进攻,攻下并坚决守住日军撤向牡丹江的必经之路桦林车站。8月10日上午九时,第坦克旅进入向八面通方向进攻的突破口。这时,第坦克旅的一个坦克营被调往其他部队支援,另一个轻型坦克营在通过原始森林时落在了后面。旅长叶绍洛夫只剩下的一个坦克营25辆,要挡住敌人几个后退的师团,兵力过于单薄,难度可想而知。

  第坦克旅高速向着八面通疾驰,在距离八面通的梁子河,坦克部队遭到敌方交叉火力的严重阻击,日军得神风特攻队开始发挥作用了。特攻队员通常是链锁状配置于山道上,躲藏在良好伪装的狭深散兵坑中。当坦克接近时,他们或用绳子把装好地雷的旧弹药从道路的另一侧拽到路上,或是用长杆子把地雷推动坦克履带下,或是周身捆上炸药扑向坦克车底。据统计,在苏军解放东北的战斗中,坦克遭受的最大损失,不是由于地雷场,也不是由于日军得炮击,而是,日军特工队的自杀性行动……

  强击航空兵78团对敌人的炮火和防御实施了猛烈打击,先遣部队兵临城下,日本三百守军被围。8月11日上午,第团在第旅的协同下,肃清了八面通的敌军。城内,躲藏在门坎下和其他掩蔽物后企图炸毁坦克的近百名特攻队员被消灭。下午二时,阿尼希克中校的第旅继续奔袭敌后方。糟糕的道路,直到傍晚时分坦克旅才走了10公里。

  8月12日清晨,第坦克旅开始向桦林车站开进。日军在苏军必经的山口设下包围圈,企图先把苏军坦克引进来,而后用各种火力一起将其消灭。坦克经过了山口,向口子河逼近。此时日军发动了攻击,这段路地雷爆炸声响起,接着日军开展炮击。受阻的苏军坦克部队马上停止前进进行炮火还击,并寻找迂回的道路前进。坦克突入了敌军堡垒,战斗越来越烈,在山头上,在纵横交错的堑壕,地堡、掩蔽部和火炮阵地上,到处都是坦克的轰鸣,和日军的枪炮声。战斗持续一个小时之后,妄图逃跑的日军被彻底消灭。

  仅剩下的19辆坦克离开口子河向朱家沟的仙洞会让站冲击。冲上了公路,只见前面有1座日军兵营。苏军坦克推倒围墙,院子里的几个日军士兵胡乱放了几枪就各自逃命去了。这是1座日军的大型仓库,约有40多座库房。其中还有油库。坦克加满了油料,又加速向桦林车站驶去。此时1列日军列车疾驶而来,车头上架着机枪和小炮。苏军坦克抓住战机,袭击了日军列车,活捉了1名日军士兵,通过审讯得知,这是日军师团从林口调往牡丹江的1个步兵营,阿尼希克旅长决定趁日军还没有弄清苏军的情况,快速向桦林车站进攻。

  8月13日清晨5时,阿尼希克旅长发现日军的车队沿公路开来,苏军坦克利用日军车队毫无作战准备,对其进行了猛烈的炮火袭击,日军车上运的全是弹药,引发了巨大的爆炸,接着便燃起了大火。

  时值正午,坦克旅进入桦林,街道空无一人,坦克径直向牡丹江的桥梁上开去。突然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横架在牡丹江上的公路桥和铁路桥飞向了天空。日军炮兵从高炮阵地开始发射炮弹,数十挺机枪一齐嚎叫起来。身穿黄绿色军装的日本特攻队员脖子上吊着地雷和炸药包从路沟中蜂拥而出,在道路上还有一些日本特攻队员埋伏在早以挖好的地洞里,用木板盖在上面,听到坦克从身边经过就推开盖子扑向坦克,引爆炸弹。坦克搭载兵用冲锋枪向他们射击,向敌军投掷手榴弹,一片片特攻队员被撂倒。然而,顷刻之间,一批又一批特攻队员不断从洞穴、石缝中和土丘后冒出来,直扑坦克车底。双方损失惨重。

  战至当晚六时,第坦克旅只有8辆坦克了。阿尼希克中校决定退出战斗,撤到桦林车站。8辆坦克隐蔽在铁路两侧。等待战机。

危难之际援兵赶到势如破竹兵临城下

  大约1个小时之后,1列日军列车从林口方向开了过来,苏军坦克一排炮弹击中了日军列车,整个车站顿时成了一片火海。20分钟之后,日军又有1列火车开了过来,由于看到了大火,远远地将车刹住了。苏军坦克兵们连续开炮,由于离得较远,只炸毁了几节车厢。车上大批的日军士兵向坦克包围过来,他们还从车厢里推出了几门反坦克炮,连连向苏军坦克射击,又有2辆坦克中弹起火。

  阿尼希克中校此时果断下令突围。苏军坦克冲出敌阵,开往离车站2公里远的一个小山包。坦克开到山上,一字排开。日军连续攻了几次,都因为地形不利,没有攻上来。这样,苏军坦克兵们坚持到了14日晨。

  早六时,从林口方向日军又开来了1列军车,这是日军调来的1个重炮联队,有24门重炮和大量弹药,企图将苏军坦克一举摧毁。苏军坦克不等火车停住,瞄准车头开了一炮,正好击中了机车的锅炉。车头和车厢全部出轨倾覆。日军恼羞成怒,下了死令,一定要消灭苏军坦克。于是,又再次发起了进攻,日军伤亡惨重,但仍没有罢手的迹象。

  苏军援兵终于赶到了。第22步兵师和第步兵师从公路上冲了过来,冲在前面的20多辆苏军坦克枪炮齐鸣,日军士兵成群地倒下了,活着的发疯一般地向后逃去。坦克旅只用1个营的兵力,歼灭和打垮了日军师团2个步兵大队,1个重炮联队,1个后勤运输队,缴获1个军用仓库,取得了惊人的战绩。更重要的是他们占领了桦林车站,为主力部队打通了进攻牡丹江的通道。

  8月14日夜晚,第旅的坦克兵仍然在激战中度过的。第1,2坦克营和两个自行火炮营组织起环形防御。以密集的机枪火力把日军特攻队员压倒在地上,冲向坦克的特攻队员,则被实施掩护的坦克兵消灭。

  自8月13日起,第5集团军恢复了对牡丹江的进攻。部队沿公路和铁路运动,于穆棱镇以西突破了敌防御阵地,形成了一个宽五至七公里的“走廊”。一天推进了30多公里。日军指挥部调集了九到十个野炮中队和七到九个迫击炮中队对狭窄的“走廊”进行轰击。集团军抗击着敌人的猛烈炮火和机枪火力,和敌人展开了“拉锯战”,并成功向前推进了12公里。步兵和63师的先头部队已直接抵达牡丹江防御阵地的外围。

  空军第9集团军夜间出动了76架次,白天高达架次的火力支援,保证了部队的顺利进攻。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激战——牡丹江战役(一)

陈达的原创

非专业可真诚

专业的技术专家

非专业的文学创作

写意生活写意人生写意梦想

是我的真诚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qingzx.com/wqxw/98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