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召开发布会回应疫情期间群众关心的

临床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503615.html

  2月2日14时,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在省政务大厅三楼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会议的主题是介绍吉林省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民生工作有关情况。吉林省政府副秘书长高材林出席并介绍相关情况,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孙长智,吉林省工信厅副厅长穆可桢,吉林省交通厅副厅长朱韶星,吉林省商务厅副厅长孟庆宇,吉林省市场监管厅副厅长刘顺昌一并出席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省政府副秘书长高材林就政府相关工作作了介绍。   关于教育方面

  教育部门重点围绕“三个节点”开展工作,即做好寒假期间、春节后师生旅游探亲返校、开学师生返校三个节点的防控工作;注重实现“两个贯通”,即横向实现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属地高校的工作贯通,纵向实现省、市、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贯通;实行“一张清单”制度,即公布教育系统禁止从事的事项和延迟从事的事项清单;要求各地各校完善“一套方案预案”,即要对关键节点、重点部位的防控工作建立一套工作方案或预案,如各级各类学校延迟开学工作预案、学生疫情监测方案等等,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禁止师生各类聚集活动。在我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应急响应之后,省教育厅立即公布了严禁师生聚集的各类活动清单,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不得举行任何形式的线下集中教学或集体活动,所有文化教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培训全面停课停训等,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聚集,坚决避免因聚集产生的感染风险。

  二是延期开学推迟举行各类考试。1月27日,吉林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推迟全省大中小学幼儿园年春季开学时间的通知,要求全省各类高校、中小学校(含中职学校)、幼儿园推迟开学,学生不得提前返校。同日,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了推迟部分年吉林省教育招生考试工作的公告,包括原定于2月3日至16日举行的高校艺术类专业报名和考试,原定于2月15日至16日举行的普通高考补报名工作,原定于2月29日至3月1日举行的普通高考高职分类考试等。

  三是开展师生全员全覆盖排查监测。教育部门将所有师生纳入排查范围,对寒假期间留校学生情况、湖北籍和武汉籍学生情况、寒假期间出省师生情况等进行全面排查,实行学校、院系、班级三级排查责任机制,要求每日统计留校学生、返校学生和在外学生的身体状况,逐级上报数据,确保精准掌握每一名师生的动态位置和身体状况。

  四是严格实行校园封闭管理。实行省内各级各类学校校园假期封闭管理制度,认真做好留校学生的疫情防控和健康教育工作,医院(卫生所)、学院(系)、宿管部门“三联防”制度,对进出校园、宿舍的学生实行严格管理。同时,要求学校设立隔离观察区域,对因特殊原因返校的学生、特别是从外省返回的外国留学生进行两周的隔离观察。

  关于疫情防控物资方面

  疫情发生以来,防护物资的需求爆增,现有储备和我省企业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医疗救治和社会需求。工信、药监等部门全力以赴,通过加大省内企业生产组织、扩大省外采购等方式,千方百计筹集防疫物资。

  一是全力推动省内企业生产。工信部门全力组织生产企业充分释放现有产能,深度挖掘生产潜力。帮助企业开展扩能改造。药监部门、卫生健康部门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开辟了“绿色通道”,加快审批速度。工信、科技、卫生健康等部门正在加快推进防病毒产品的研制和产业化。

  二是通过多种路径开展采购。在向国家请求支援的同时,向浙江、山东等物资生产大省寻求支持,购买防疫物资。积极与日韩等国联系开展国际采购,进口采购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的国际采购。省红十字会、省侨联联系日本、韩国等国的企业和个人主动捐赠防疫物资。筹集到的防护物资,除了尽可能保障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和开展排查人员的需求外,拿出相当一部分,投放到吉林大药房,供社会公民采购。

  关于交通运输方面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省本着阻断病毒传播渠道,保障公路交通网络终端、应急运输绿色通道不中断、群众生产生活物资不中断的“一断三不断”的原则,严格落实公路路网管控措施,交通部门积极与公安、卫健等部门联合,在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和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置留观室和开展现场查验。随着返程高峰的来临,交通部门还将指导各地在高速公路出入口设检测站,尽量采取复式检测等方式,提高检测效率,提升公路通道的通行能力。同时,为切实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物资的刚性需求,交通部门在全省准备了包含应急客车、应急货车、冷藏车、维修保障车在内的充足的应急运力。并积极加强与卫生健康、工业和信息化等有关部门的对接,及时了解应急物资调拨、重点人员转运等需求,确保一旦接到应急运输任务,做到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到位。目前,已在高速公路上开辟了余条绿色通道,在通行政策上,严格按照交通运输部不检查、不停车、不收费、保障防控物资优先通行的“三不一优先”的要求,保障应急物资的运输。

  关于市场监管方面

  一是严禁野生动物交易。市场监管部门全面开展市场检查并关闭野生动物交易。截至2月1日,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人次,检查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98家次,农贸市场家次,各类超市家次,未发现有销售野生动物的行为。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全省关停家活禽交易、宰杀摊点,已全面禁止市场摊点活禽交易和宰杀行为。在规范餐饮服务提供者方面,截至2月1日,全省累计“检查”“巡查”户次,出动执法人员14人次。根据疫情需要,已全面停止全省各类餐饮服务提供者接待集体餐饮服务。

  二是加强重点商品价格监管。截至2月1日,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累计向防控疫情医疗用品生产企业、各类医药用品营销单位累计发放《提醒告诫书》份,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人次,检查各类经营场所个,处理价格投诉举报案件起,立案调查案件26起,从严从重快查处经营者不明码标价、价外加价等价格违法行为,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目前情况看,全省口罩、药品、消毒杀菌用品等商品缺货、断货情况较为普遍,但重要商品及百姓生活日用品的价格保持基本稳定。

  三是严查涉疫情违法广告。全面加强对发布出售、购买、转让野生动物及制品广告,以及含有“疫情防控、治疗、治愈、偏方”等内容虚假违法广告的监测,对发现的违法广告进行快速处置、依法查处。截至2月1日,全省累计监测传统媒体广告条次,监测互联网广告条,未发现有宣传药品、食品等具有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功效描述和宣传的内容。

  四是迅速处理投诉举报。1月30日,省市场监管厅明确了疫情防控期间投诉举报受理与处置流程,省、市两级平台施行24小时全天候人工值班值守,保证电话接通率和受理率,对群众举报活禽和野生动物交易、价格、质量违法等行为及时核查,依法从快处理。

  关于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方面

  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商务部门按照“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要求,迅速行动、强化领导、压实责任、靠前智慧,立足最复杂、最困难局面,及时预警、加大储备、科学调配、多级保障,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全力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稳定供应。从目前看,市场货源充足、品种丰富、供求基本平稳,没有出现因供不应求而引发市场波动的情况。

  近期,各级商务部门和企业还在全力调运补货,增加市场供应。比如,近日,长春市生猪日上市量为吨,禽类日上市量3万只,蔬菜日上市量吨,并投放吨市级冻猪肉储备;白山市在现有7天保障能力的基础上再增加3天储备量,第一车鲜蔬已于1月30日到货;白城市保胜农产品批发市场1月31日鲜菜进货量.8吨,确保全市“菜篮子”供应。目前,市场供求比较平稳,希望广大消费者不必恐慌、不必担心,理性消费。

针对延期复工期间工资待遇问题,发布会现场有记者进行提问,省政府副秘书长高材林作出回答。

  记者:

  延期复工期间,企业加班工资有何标准,长期不能复工的企业,企业职工如何保证基本的收入?

  高材林:

  对于企业因受疫情影响而导致生产经营困难、长期不能复工的,职工工资参照关于停工停产期间工资支付相关规定执行。企业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的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企业应当发放生活费,生活费发放标准建议不低于企业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的70%。但对企业与职工协商在延迟复工期间使用带薪年休假等各类假,包括企业自设的福利假的,按照国家有关休假规定和本企业的福利假规定支付工资。对企业要求职工通过远程办公等形式提供正常劳动的,依法支付工资。另外,需对隔离治疗或者隔离观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外,因政府采取封锁疫区等紧急防御措施,导致职工在政府规定的延迟复工期间内,期满之后仍不能返岗提供正常劳动的工资支付问题,参照有关法规执行。   在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应主动与职工联系,及时掌握职工被隔离治疗或者医学观察、实施隔离治疗等情况,关心关爱职工,按照有关规定,科学合理安排职工复工、休息休假,依法依规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对于企业因受疫情影响而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已解决或者终止职工劳动合同的,建议事先与当地人社部门沟通,避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发生。

针对社会   记者: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防护服、口罩等防护用品都在大量紧缺,请问我省在解决抗疫的关键问题上都采取了哪些扩大供应的办法,目前成效如何?大规模的复工即将来到,群众都担心到时候买不到防护口罩,请问我们何时能达到充足供应?

  穆可桢:

  疫情发生以来,面对我们省社会防疫物资严重紧缺的局面,我们为了保证防疫物资的供应,通过加大省内企业的生产组织,扩大省外采购等方式,千方百计来筹措防疫物资,在不断加大省内生产企业组织方面,一是充分释放现有产能,目前我们省有医用口罩生产企业是5户,有辽源的广而洁、长春市弗朗医疗、吉林市的友华、吉林荣欣医疗器械、吉诺生物,这5户企业日产能是在19万只,全省工信部门通过协调用工、金融支持等,正在全力组织这些企业24小时加班生产、不间断生产,现在均已达到满负荷生产。有一家新注册的企业已经于2月1日投入了生产,通过检验后,一次性口罩的日产量可以达到5万只;还有一家企业今天可以完成新订购设备的安装测试,最快于明天就可以投入生产,预计可日产一次性口罩10万只。二是我们深度挖掘生产潜力,全省工信部门帮助企业开展扩能改造,积极协调购置设备,组织新建生产线,进一步提高现有的生产产能,药监部门也开辟绿色通道,开展现场审批,进一步加快投产的准备。三是我们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信、科技、卫健委等部门正在加速推进防病毒口罩、消毒液等抗病毒消毒新产品的产业化。

  在寻求多种采购路径等方面:我们一是扩大国内采购,在请求国家工信部给予援助的同时,正在积极向浙江、山东等物资大省发函求援,购买防疫物资,目前我们已经从山东、浙江购买到11.5万只口罩。二是加强进口采购,商务、海关等部门正在紧紧抓住国家药监局放开进口采购的机遇,积极与日韩等国联系,协调进口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目前我们已经进购了一批口罩。三是开展多方捐赠,省红十字会通过日本企业、省侨联通过韩国企业以及部分企业主动捐赠等方式,目前韩国江原道政府向我省捐赠的12万只口罩预计2月4日可以到货,日本捐赠的物资正在组织中。

  在供应上,由于我们省目前防疫物资还是相当短缺,为此,我们省坚持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最有效的地方,重点保医院、各级医疗机构以及机场、铁路、公路、公安等公共服务机构的供应。同时,我们也不断增加市场的供应。从全省的疫情物资保障机构的调度来看,截至2月1日,全省共发放N95口罩10万只、医用防护口罩76.9万只,仅省级层面通过吉林大药房等医疗连锁机构两次向社会投放医用口罩25万只,以满足市场的供应。同时,我们还发放了医用防护服套,医用防护口罩、手套1万副。

  另外,我们现在正全力供应消杀产品,来缓解口罩等防疫物资紧张的压力,一方面在节日期间,我们紧急启动了18家消毒液、消杀产品的生产企业,目前各类消杀产品日供应量可以达到近百吨;另一方面,我们已经确定了6户企业作为酒精消杀用品的定点供应企业,日供应防疫酒精量近千吨。今天,我们正组织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学校、商店、宾馆、饭店、铁路、公路、民航、重点企业等场所进行统一的消杀。

  尽管如此,我们省重点防疫物资的供应与需求仍然有较大的缺口,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防疫物资保障工作的组织,全力扩大省内企业的生产和对外采购的规模,做好物资的调配发放,将重点防控物资陆续投放到市场中,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随着我省生产能力的不断放大和采购物资的陆续到货,我想我们市场口罩等短缺的局面将逐步得到缓解和改善。

针对消费品上涨问题,发布会现场有记者进行提问,省市场监管厅副厅长刘顺昌作出回答。

  记者:

  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日常消费品和防控物品的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上涨,老百姓的意见也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口罩方面,觉得我们的处罚力度还不够,请问市场监管部门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回应和解释?

  刘顺昌:   

  价格监管是市场监管部门的主要责任之一,针对这次疫情,市场上出现了以口罩为主的一些防疫物品的价格波动情况,为了稳定口罩等防疫物品的市场价格,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迅速反应,连续下发通知,部署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做好市场价格监管工作,切实维护防疫用品在内的市场价格秩序。

  一是全面强化执法,从快、从重、从严查处价格违法案件。组织全省系统力量,全面开展疫情相关用品价格专项检查,有关举报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处置。坚决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强制搭售、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等违法行为。截至2月1日,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人,检查市场主体个,处理价格投诉举报件,立案38宗。近期长春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查处了吉林大众药房有限公司某分公司未按规定明码标价的违法行为,吉林市、延边州等市场监管部门立案5起涉嫌未按规定明码标价案,蛟河市市场监管局查处了同薪医疗器材销售处销售的“千伯盾”牌N95口罩涉嫌哄抬价格违法行为,辽源市东辽县市场监管局查处了东辽县白泉镇仁和大药房一次性口罩涉嫌哄抬价格违法行为,梅河口市、榆树市市场监管局对销售假冒伪劣口罩进行了立案调查。

  二是持续开展提醒告诫,推进价格监管关口前移和行业价格制订。省市场监管部门会同相关行业协会,组织省内有关医药销售公司、连锁企业召开医药用品价格提醒告诫会,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召开价格提醒告诫会,发布公告,送达提醒告诫书份,还有告诫   三是持续开展督导检查,压实监管责任落实。全省对疫情防治相关的口罩等商品及生活必需品开展了拉网式价格监督检查。我们派出了5个督导组分赴全省各市县开展了督导检查,督促指导各地落实好1级响应后的各项监管措施,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工作落地见效。

  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强化与工信部门、商务部门的合作,加大生产源头保障市场供应的同时,突出抓好市场价格监管,抓实抓细各项监管措施,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应有的贡献。一是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保持高压态势。依法从严从重打击各类串通涨价、哄抬物价、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二是发动社会举报,共同监督违法违规行为。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将保持投诉举报热线电话的畅通,对群众举报的价格违法行为及时核查,依法处理。三是持续开展正面舆论宣传,彰显监管成效。及时发布权威监管信息,公开曝光典型案例,稳定人民群众价格预期。

  大家知道,口罩等防疫用品属于市场调节价格范畴,由经营者按照进货价格、经营成本以及合理的利润率等因素自主制订价格,如果目前口罩等防疫用品价格超过疫情前的利润率或者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上其他经营者同类商品价格,则涉嫌哄抬价格违法行为。我们希望广大经营者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严格依法经营,不哄抬价格,不囤积居奇,不强制搭售,做到明码标价,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诚信经营,也希望广大消费者要理性消费,坚定信心。

针对消费品供应问题,发布会现场有记者进行提问,省商务厅副厅长孟庆宇作出回答。

  记者:

  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影响,近期部分日用消费者价格上涨,还有网传部分地区有市民抢购蔬菜、副食品、生产用品的情况,请问省商务厅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稳定价格保障供应?

  孟庆宇:

  疫情发生以来,全省商务系统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把市场供给、保障作为当前商务部门最重要的工作来抓,省商务厅主要领导始终在一线指挥,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立足最坏的情况,做最好的准备,充分制订好应急保供预案,完善防控工作机制,打好主动仗,全力保障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特别是各地商务主管部门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迅速行动,主管领导也都亲临一线,深入到商超、菜市场等保供企业,摸排库存情况,及时调度和补货。

  当前各地生活必需品供应十分充足,保障是有力的,广大消费者不必担心。针对前一段极个别地区有集中购买、囤货的现象,我们也做了及时的理性消费的引导,同时指导商家加快补货上架,保障供应,这种情况没有再持续发生。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最复杂的局面,多措并举,全力保障市场供应,一是强化市场监测的研判,严格落实生活必需品11大类和65个品种市场日报告监测、供求情况报送以及市场异常情况的零报告制度,通过加强监测数据的分析研判,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各地生活必需品市场的供求情况,完善与市州商务主管部门疫情联防联控的联保机制,随时启动全省应急保供预案,确保关键时刻极端情况下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清、找得到、找得快、用得上。二是加强需求储备,目前全省主要生活必需品包括米、面、油、蛋等储备足够供应一周以上,全省蔬菜的主要城市库存量已经超过2.5万吨,基本上可保证各地3-5天的供应量。接下来,我们还要指导企业加大储备,既要重视储备的数量和规模,更要重视储备的结构,尤其是加大传统品种蔬菜例如白菜、土豆、萝卜等的储备,确保一旦出现蔬菜供应紧张,市场波动的时候,吉长两市或其他重点城市可投放冬春储备蔬菜,确保持续供应。三是强化企业的主体作用,建立大型流通企业产销对接和调运机制,引导各类商务流通企业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在生活必需品市场保证供应中切实发挥决定性作用。目前,长春市东北亚物流有限公司粮油大市场与吉林市的东北亚批发市场以及延吉万源批发市场、欧亚集团、新天地超市、地利生鲜等大型骨干交易市场和商超连锁加大了货源的储备力度,扩大投放规模,纷纷承诺不涨价、不抬价,在稳定物价、保证供给方面主动发挥了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

针对延迟开学问题,发布会现场有记者进行提问,省教育厅副厅长孙长智作出回答。

  记者:

  延期开学后,学生的正常学习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如何保障他们的学习进度,教育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呢?

  孙长智:

  大家知道,由于地域和气候的原因,我们吉林省和南方省份的寒暑假在时间上是有一定区别的,南方的学校的暑假比较长、寒假比较短,寒假开学时间比较早,而我们吉林省相对来说是暑假短、寒假长,我们寒假开学的时间就比较晚。现在看,我们省中小学校寒假原定的开学时间是2月24日,高校原定的开学时间基本是集中在2月下旬和3月上旬,所以,延迟开学相对来说对我们省的影响要比对南方省份学校的影响要小一些。

  现在还是在假期,距离原定的开学时间还是有一定距离的,目前,我们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正在按照一校一策的研究,研究制订延期开学的工作预案,省教育厅也在分别制订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延期开学的教学工作预案。总体来说,我们将根据疫情防控的实际情况,按照延期开学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

  一、如果延期开学的时间比较短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来调整暑假期间的办法,顺延教学计划,能够保证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二、如果延期开学的时间比较长的情况下,将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利用网络平台以及网上的教学资源来开展网上教学和辅导。比如中小学就可以利用我省教育信息化的“三通两平台”,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来开展网上教学。高校本身就是线上课程和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很多的机构,各个学校也可以利用线上课程来开展教学活动,我们也看到有关高校已经在开始着手新的线上课程的准备。同时,我们也可以鼓励学生在相同的专业里跨学校来选课,来提供更多的网上课程资源,切实做到延假不停学、停课不停学。以上就是我的介绍,谢谢大家。

针对公共交通安全出行问题,发布会现场有记者进行提问,省交通厅副厅长朱韶星作出回答。

  记者:

  目前我省大多数城市采取了暂停道路客运和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的临时举措,随着返城复工的需求增加,我们是否有新的考虑,另外特别是上班族现在也比较担心公交出行的问题,担心公交车、地铁人群过于密集,请问相关部门对此有何应对?

  朱韶星:

  我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之后,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政府为了防止病毒通过交通运输工具扩散传播,相继采取了暂停道路客运和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等临时措施,据我们交通运输部门了解,截至2月1日,全省道路客运和旅游包车客运全部暂停了营运。

  在城市公共交通方面,长春市、吉林市两个规模较大的城市和辽源市、梅河口市以及舒兰市、蛟河市、磐石市、珲春市的城市公共交通还在运营,其他城市采取了暂停营运的措施。

  在城市出租汽车方面,全省除了通化县、汪清县、乾安县暂停了出租车服务之外,其他的城市出租汽车均保持正常运营服务。应该说,当地的党委政府根据本地的疫情防控的需要,采取暂停营运措施,对有效地遏制病毒传染起到了积极作用。道路客运和城市公共交通既是遏制病毒传染的重要环节,又是服务人民群众出行的重要支撑。当前春节假期即将结束,能否保证必要的日常出行,也是广大群众十分   第二个问题,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要督促公共交通运输企业、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根据客流的变化,及时调整运力的投入,通过加大发车密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的聚集,相关运输企业要严格按照规定,对交通工具进行消毒、通风,减少乘车的感染几率。也请广大群众合理选择出行方式,优先选择步行、私家车等出行方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的,尽可能错峰出行,并且一定要做好个人的防护,佩戴好口罩,准备好消毒纸巾,保护好个人的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qingzx.com/wqxw/6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