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回顾:
东满剿匪(上)
东满剿匪(中)
安图县是东地区满连结南满和北满的交通要道,盘踞和活动在那里的土匪主要是两伙,一伙是以单氏三兄弟(单秉钧、单秉仁、单秉义)为匪首的一伙,另一伙是以毕书文为匪首的一伙。这两伙土匪很顽固,盘踞时间很长,军分区领导几次派人送信劝降改编,都遭到拒绝,直到年3月才被基本消灭,组建起县委,县政府和县大队。对这两伙土匪的清剿,采取了军事围歼、谈判收编和武装缴械三种方式。
单氏三兄弟是伪满时期投靠日本侵略者的汉奸走狗,光复后网罗敌伪残余成立安图县公安队,是安图县敌伪骨干分子组成治安维持会的土匪武装,有匪徒余人,活动于松江、二道白河一带。后来被国民党派到延边的建军头子收编,编为先遣军第二军第五师第二团,单秉义任团长。对这伙土匪的围剿,最后是由通化保安部队司令部派兵解决的。
年3月16日,通化保安部队司令部派杨靖宇支队副司令员祝顺鹏率三团3个营、一团1个营和李红光支队1个排的兵力挺进到二道白河。根据先前侦察到的情况,部署兵分三路攻打单匪驻二道白河的各个据点。上午11时,双方在外线交火,尽管单匪从安图(今松江镇)调来40名匪徒和3名日军炮手紧急增援,也抵挡不住民主联军的猛烈攻击,只好仓皇逃回屯内据点。
在民主联军突破单匪的外围防线后,于下午2时发起对二道白河屯内据点的攻击,打碉堡、渡白河,边战边进,一直激战到平夜时分。这时,单氏兄弟预感不妙,偷偷溜走,匪徒无首,也纷纷溃逃。17日凌晨2时,民主联军攻克了敌人的各个据点,胜利解放了被土匪盘踞半年之久的二道白河屯。
在这次战斗中,民主联军牺牲11人,负伤30余人。战后经2天休整,于3月19日挺进安图。在大军重围的形势下,守敌单匪一中队和从二道白河溃逃回来的土匪,吓得胆颤心惊,不敢鸣一枪就被我军收降了。至此单氏匪部基本上被歼灭了,但单氏三兄弟却死不投降。单秉钧、单秉义被俘后,拒绝教育,执意与人民为敌,于4月20日被处决;单秉仁率残部逃往国民党统治区吉林市,投靠反动的长白军,吉林市解放后被捕获处决。
毕书文在光复后拉起一伙土匪,共百余人,主要活动在安图县大甸子(今万宝镇)。年3月中旬,率警备一旅八团在和龙、安图交界的五道阳岔剩匪获胜后,直接向大甸子挺进。行军途中,八团团长、政委共同分析情况认为,毕书文匪部多数是坐地户,难舍妻儿老小,在东北民主联军剿匪斗争节节胜利、敌营人心惶惶的形势下,通过谈判收降是具备条件的,如果谈判成功又可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于是,部队于年3月18日晚在距大甸子20华里的二十街西南屯宿营时,延边军分区副司令邱会魁给毕书文打电话,在电话中交待党的政策,讲清形势,指明出路,并郑重地警告说“要打要谈必居其一。要打,我带部队去!要谈,我自己去,你看怎么办好!”毕书文被震慑了,在电话里战战兢兢地说:“要谈,要谈,你不要带部队来”。
3月19日,延边军分区司令姜信泰听说邱会魁要单枪匹马去同毕书文谈判,怕土匪不讲信誉而不同意去。邱会魁说服了姜司令后,对部队做了应急的布置,便带领一名参谋和一名警卫员,直奔毕书文匪部驻地大甸子。毕书文老奸巨滑,在头天晚上接到电话后,一方面想方设法稳定下属的情绪;一方面按打、谈两手而且立足于打做了准备,把部分匪徒埋伏在村外西山上。19日上午,毕书文亲自出山迎接,又安排匪徒架着机枪列队“欢迎”。在谈判中,邱会魁进一步交待党的政策,分析形势,指明出路,并阐述了收编方案。毕书文听后提出两点要求:一是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二是保持原有建制。
邱会魁针对毕书文的两个条件提出:一,你部必须绝对服从我军指挥;二,可以保持原有建制,但必须按我军宗旨进行整训;三,你部必须撤出大甸子,改由我军八团驻防。由于形势所迫,谈判比较顺利,毕书文接受延边军分区条件后便达成了协议。3月22日,根据东满军区的命令,将毕书文部带到龙井镇进行整训。
毕书文部被编为警备一旅三团的一个营,实际是一个连,约人。毕书文任营长,但未到职,借口扩充部队又回到大甸子,而在那里暗结残匪,招募了部分人马。这时,安图县委决定成立县大队,任命毕书文为大队长。惯于投机钻营、狡滑奸诈的毕书文,一面对县委书记方德鑫表示同意县委任命,愿意转到县大队工作;一面又借口治病留在大甸子进行阴谋活动。
年4月至5日间,毕书文在大甸子进行的阴谋活动,主要的有两项:一项是扩充反动势力,恢复大甸子反动据点,并与当地的国民党地下建军和敦化县的土匪勾结,进行反革命串联;二是派出亲信,以搞副业为名,潜入龙井镇等地,拉拢被民主联军收编的旧部下属,并有几十人逃回大甸子,又变成毕书文的走卒。
年5月末,毕书文到安图就职,将在大甸子结伙的部分亲信带到安图,集中编在县大队一连;同时在大甸子留下几名亲信带领一个连。这时,毕书文认为时机已到,准备即刻举旗叛变,推翻县委和县政府。不料,东北民主联军一支主力部队路经安图,毕书文的阴谋未能得逞。到6月间,毕书文的阴谋活动更加露骨,又勾结了逃到两江口的单氏骑兵中队,企图搞里应外合,东山再起;同时在暗中筹集作战物资,备足干粮,等待有利时机进行暴乱。
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方德鑫,对毕书文的反革命行径早有察觉,并向东满军区周保中司令作了汇报,决定对毕书文及其亲信县大队一连进行武装缴械,并于6月29日命令警备一旅三团速去安图执行缴械任务。在大部队出发之前,由李子祥营长带一个连急行军先到安图。就在李营长到达安图的当天上午,方德鑫召集副县长金犊士、李营长等开会,研究缴械事宜,并让县大队副队长尹炳午通知毕书文回县大队部开会,借机对其缴械。毕书文接到电话通知后,编造理由说不能回来开会,到下午4时,却又突然闯进会场,说声请假又走了,缴械未能得手。
片刻后,方德鑫按部署集合部队,金犊士、李子祥等乘毕书文回办公室之机,在递烟送茶时将毕和他的警卫员缴械捆绑起来,并由金犊士看押。李子祥和方德鑫速带部队包围了县大队一连驻地,正在命令他们放下武器的时候,却遭到毕书文亲信的反击,双方交火,激战约一小时,毙敌3人,俘敌50余人。交战中,金犊士押着毕书文转移被土匪冷枪击中牺牲,毕书文挣脱逃跑。当天夜里,警备一旅三团赶到大甸子,将毕书文安排在那里的一个连全部缴械。至此,盘踞在安图县将近一年的毕书文匪部,被彻底的歼灭了。
汪清县在光复后土匪帮伙较多,有马喜山匪部、安振有匪部、李茂庆匪部、王庆云匪部等等,均被国民党建匪头子收编和委任过。围剿这几股土匪,主要是由延边军分区和牡丹江军区所属部队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取得胜利的。
李茂庆是天桥岭大地主,光复后利用收缴的日军武器,在天桥岭成立保安团,在维护地方治安方面起过一些作用;后被国民党收编为先遣军第二军第五师第一团,李茂庆任团长,扩充到多人,在天桥岭一带进行惨无人道的烧杀抢掠,并与剿匪部队多次交战,造成民主联军重大损失。
年2月,根据东满军区周保中司令的指示,延边军分区决定,对活动在天桥岭一带的李茂庆匪部,采取军事夹击和谈判收降相结合的方针,重新部署围剿,争取谈判成功,减少损失,谈判不成则军事歼灭。延边军分区司令员姜信泰负责统一指挥,并率警备旅一部和汪清警备团,自南向北推进到天桥岭城下;按战前部署牡丹江军区所属田松支队自北向南亦逼近天桥岭;在进军同时,延边军分区参谋长李平野带几名人员直插匪穴,冒着生命危险准备与匪首谈判。李平野等进入土匪占领区便被匪徒缴械扣押起来,在第二天又被押送到驻骆驼山的马喜山匪部。
当李茂庆发现东北民主联军南北夹击,预感到自己已成笼中之鸟的时候,便急忙派亲信把李平野等接回天桥岭,并安排在家里进行谈判。李茂庆当时表示:“听说你们是八路军,我们天桥岭保安团要投降,所以把你们接回来了。”李平野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早想到你们的结局,没有别的出路,欢迎你们投降,但必须把队伍全部交出来。”谈判中,李茂庆的母亲也出面赔礼道歉,哀求保全儿子的生命。李茂庆也为此担忧、再三问对他怎么办?
李平野根据党对起义投降者的一贯政策,明确答复说:“交出队伍后,送你上延吉军政大学念书。”这时,李茂庆仍然不托底,便与部分亲信商量后提出,南来的部队多数是朝鲜族人,北来的部队是汉族人,是真正的八路军,要求投北不投南。李平野心中有数,便明确地说:“只要放下武器,不继续以人民为敌投降哪边都可以。”
谈判成功了,李平野一面让李茂庆下令,让在城外山上打仗的匪徒撤出阵地,进城集中交出武器;一面派人给姜信泰送信,请命令部队围而不攻,由田松支队进城受降。阴历正月十六日晚上,李平野到城边迎接田松支队王营长率领的先遣队进城。这时,李茂庆已将保安团人马集中到一个大院里,全部放下了武器。李平野和王营长先后给保安团人员讲话,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指明出路。然后,根据他们的自愿,一部分编入我们的部队,一部分归乡种田了。李茂庆保安团的缴械投降,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相结合方针的胜利。
马喜山原系日军驻春阳宪兵队特务,光复后纠集敌伪残余和闲散人员余人,成立保安总队,活动于春阳、转角楼一带。年10月,曾被牡丹江军区司令李荆璞收编,编为军区司部警卫团,并拨给了军饷。这时,驻东京城的苏军来马莲河要收缴马喜山部的枪械,发生激战被苏军打死30多人。
马喜山说:”这次我们吃了共产党的亏,共产党靠不住,共产党要咱们不能归,国民党军是中央军,门头大,有靠头。投国民党将来中央军来了咱们都能升官发财。”这样,马喜山投靠了国民党,被驻牡丹江地区的东北第一挺进军总司令郑云峰收编,编为挺进军第一旅。年12月初,东北挺进军哈绥、图佳警备司令部第一旅在鹿道正式成立,经郑云峰委任,旅长马喜山,副旅长王忠林,旅直设8个处、4个团,还有独立营、特科连等,全员扩充到1人。第一旅成立后,竭尽全力扩大地盘,疯狂抢掠百姓。
年1月20日开始,马喜山按郑云峰的命令,几次攻打马莲河车站和周围村屯。守备在那里的牡丹江军区四团一部,进行了英勇的还击,终因寡不敌众,便撤出与匪徒周旋。1月24日,四团在苏军的配合下,向占领马莲河屯的匪徒展开猛烈反击,将其打回老巢鹿道。战斗中,团政委邹世环负重伤后牺牲。1月27日,马喜山按郑云峰的命令,出征东京城,途经大荒地和马莲河之间,被我伏兵阻击,只好退回春阳和鹿道。
年2月25日(农历正月十五),牡丹江军区派出第二支队包围了鹿道,在田松司令的指挥下经过激战,攻占了匪徒的各个据点,歼敌多人,匪首郑云峰被活捉后就地处决。接着几次粉碎匪徒反扑,围歼逃到老庙的匪徒1个营。在马喜山主力被歼之后东北民主联军乘胜直逼匪巢春阳。马喜山见势不妙,便弃城逃往罗子沟。民主联军在追剿中解放骆驼山、五丰楼,歼敌余人。
在东北民主联军的沉重打击下,第一旅内部也开始瓦解,那些不想与人民为敌到底的成员,纷纷弃暗投明,以至携械投诚,副旅长王忠林也带出30多人投降了。而马喜山及其亲信却负隅顽抗,在罗子沟一带抢掠之后,又窜到团山子、芦家屯一带活动,在新安镇抢粮,被东北民主联军毙伤10余人,马喜山也被击伤。
年6月14日,马喜山在汪清县春阳带领匪徒潜入沙镇,将我守备连副连长10余人杀害,策动40余名战士叛变投敌。6月30日,马喜山又带匪徒在南湖头堵截东北民主联军运输汽车杀害押车指战员24人。马喜山匪部作恶多端,在东北民主联军围剿使其寸步难行。到8月中旬,马喜山不得不带领残部逃出东满解放区,取道舒兰逃往国民党统治区吉林市,被编为东北保安第二支队第四团,继续作恶,直到建国后镇反运动才被速捕,年3月15日在宁安县执行枪决。
安振有原系抗日联军的一个团长,叛变后充当日本宪兵队特务,光复后在罗子沟网罗日伪残余和游杂人员余人,成立自治队,后被牡丹江国民党派出的建军头目陈万基收编为东北挺进军第五团,安振有任团长,继续活动在罗子沟一带。他们作恶多端,仅年11月制造的一次惨案,就杀害无辜百姓余人。在东北民主联军围剿马喜山匪部的同时,也多次对安匪进行了围剿。
年4月15日,汪清县保安团对罗子沟的安振有匪部再次发起围攻,经激战一昼夜,歼敌一部,攻占罗子沟,安振有带残匪逃往老黑山。4月20日,安振有又结伙吴三虎匪队,向罗子沟反扑。
为将这股土匪一网打尽,民主联军又主动撤出罗子沟。5月5日,延边军分区集中优势兵力,四面围住重新占据罗子沟的安、吴匪伙,乘敌不备发起猛攻,顿时枪声大作,杀声震天,片刻间匪徒死伤过半。在安振有再次带领残匪逃往老黑山时,东北民主联军乘胜追击,途中击毙吴三虎,追至老黑山又把安振有打伤后死亡,匪徒有的被俘,有的逃散,猖獗8个月的匪伙以彻底被歼而告终。
作者简介:
鸿凤,实名朱宏启,现任东北史料征集编纂委员会主任,东北历史人物传记研究会会长,鸿凤历史文化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东北解放战争纪实》丛书编委会总编辑。年生于吉林省汪清县,原籍山东省昌邑市。笔名鸿凤、洪峰,东北师大中文系毕业,中国人民大学近代史博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曾任教师、秘书、编辑、记者、记者部主任、记者站站长、总编辑。代表作《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义勇军》《九一八事变》《满洲国统治》《关东响马列传》《满洲省委》《东北抗日联军将领传》《战斗在白山黑水》《白子将军》《敖东英魂》《图们江史话》《吴大澂传》《吴禄贞传》《王德泰传》《高福源传》《东北抗日联军十大将领》《东北抗日义勇军十大将领》《中国共产党十大领袖》《中国共产党十大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十大将领》《八路军抗日十大将领》《新四军抗日十大将领》《东北解放战争十大将领》《东北解放剿匪纪实》等部万字。先后主编《中华上下五千年杰出人物大典》《中国当代决策文库》《中国当代教育改革文库》《中华当代英才录》《中国当代教育教学研究》《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中国党政干部调研》《中国当代决策参考》《中国少数民族精英录》丛书(十三卷)《中华全民族抗战将领传记》丛书(二十二卷)《东北解放战争纪实》丛书(二十卷)《大东北通史》(十卷)。是中国最有实力作家之一,被誉为“中国当代传记作家第一人”,“中国红色记忆领军人物”。原创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