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珍惜爱,了解艾

12月1日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年第2季度,中国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例,其中性传播占93.1%。当下,年轻人和老年人安全意识低下,有的甚至因为美容不当而意外感染病毒。正确认识艾滋病,是保护自己的盔甲,也是守护患者的心花。

前段时间,一篇《欢迎加入艾滋俱乐部》的文章刷屏朋友圈,一些艾滋病人主动传播疾病的话题开始在网上发酵。

图片源于网络

当人们还在惊恐和怀疑这种反社会的“俱乐部”时,网上还有许许多多的视频、截图都证明了:的确有HIV的携带者在通过“约炮”等方式恶意传播疾病。

今年二三月份,网上流传着这么一段视频。

视频中,裹着被子蹲在墙边的女孩子,与一个艾滋病患者发生性关系后惶恐不安。

图片源于网络

在大家还没有确定这段短视频的真实性时,更多恐怖离奇的爆料正在赶来的路上……

有HIV患者在社交平台上炫耀着自己的“战绩”。

图片源于网络

无论这些骇人听闻都消息是否正确,

性传播

仍是艾滋病感染主渠道

去年有一条新闻,很少引起重视,那就是湖南长沙的大学城校区,出现名学生感染艾滋病情况。

不仅长沙如此,其它省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南昌:全市37所高校,报告艾滋病感染或病人,例,死亡7例。

在细思极恐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艾滋病患者的年轻化。

据中国疾控中心、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截至年底,我国估计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约万。

截至年9月底,全国报告存活感染者85万,死亡26.2万例。估计新发感染者每年8万例左右。

其中,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

现在大中学生,尤其大学生,性观念、性心理、性行为虽然趋于开放化,可是对于性病知识的缺乏及预防能力却令人堪忧。

据中国新闻社报道,年-年,我国15-24岁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净年均增长率达35%,65%的感染发生在大学期间,男男性行为导致的感染持续增高,超三成感染者未被发现…

数据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数据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今年在昆明举办的“第5届艾滋病学术大会”专家披露的数据称,“年第2季度,中国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例,其中性传播占93.1%;截至年6月30日,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例,报告死亡例。”即使今年后两个季度的新增量仍按照保守的8万人计算,到今年年底这两个数据(99.37+8)相加,就是.37(82.07+25.3+16)万例,较去年同期增长24.15%,而中国GDP的增长速度还不到7%。如果得不到更为有效的控制,几年后,中国就有可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艾滋病大国”。

如此高的数据,其中涵盖的不仅仅是年轻群体。

“老年人艾滋病病例数近年快速上升,杭州50%的老年病例是近三年报告的。”11月27日,杭州市疾控中心发布老年人艾滋病病例相关信息以及健康教育内容。

据澎湃新闻报道,全国范围内,老人感染艾滋病病例报告数上升趋势也比较明显,其中,60岁以上男性人群感染病例报告数年为例,年达到例。

小编带大家来看一条案例:

杭州60多岁的张阿姨(化名)因体医院检查,在被诊断子宫肿瘤的同时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女儿说,母亲十年前丧偶,近几年和同一社区的一名大伯有交往。

几天后,医院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也是阳性。经疾控部门工作人员询问,大伯说以前找过“小姐”。

另一名罗大伯(化名),由于妻子身体不好,女儿28年前出生后夫妻间就少有性生活。年起,罗大伯有同性性行为,年体检发现HIV阳性。

“越来越多的老人感染,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年群体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不了解,不习惯使用安全套,感到不适时又拒绝求医。”杭州市疾控中心专家告诉澎湃新闻,由于发现晚,没有及时治疗等,老年患者中艾滋病发病死亡的比例远高于其他患者。

据该中心统计,老年男性人群感染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婚外异性性接触,也有一部分因男男同性性性行为引起;老年女性人群感染,主要是通过婚内性行为。

疾控部门提醒,曾发生过婚外性行为,男男同性性行为,或怀疑配偶有婚外性行为的,即便没有症状也应做艾滋病检测,接受艾滋病、性病诊医院和疾控中心,也不要自行买药治疗。

来源:头条新闻

那么

如果一个人明知自己有艾滋病,却恶意传染给他人,这种行为是否涉嫌违法犯罪呢?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曲新久给了我们答案:

依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艾滋病是最严重的性病。明知自己患有艾滋病或者感染艾滋病病毒,不采取防范措施与他人发生性行为,而使他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构成故意伤害罪(重伤)。

曲新久教授

另外,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单位和个人违犯法律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艾滋病防治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故意传播艾滋病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可以让这些人渣死的更快一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三百六十条:传播性病罪,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卖淫、嫖娼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但是

艾滋病传播的途径仅仅如此吗?

我们都知道,静脉注射、母婴传播和性,是艾滋病的三个主要传播途径。

数据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小编再带大家看两个触目惊心的案例:

27岁的汪清(化名)从小就是个乖乖女,大学毕业后,她在父母安排下,与相亲对象第一次谈恋爱。两个年轻人情投意合,交往两年后结婚。

两人做孕前检查时,医生开出“艾滋、梅毒、丙肝”等感染疾病排查的检查单,汪清拒绝了:“我不可能得这种病,不用查了。”

年汪清查出怀孕,家人喜出望外。医院做孕检时却引发了一场“地震”——她被查出患有梅毒,而先生没有被感染。

婆婆和先生怀疑的眼光,让她几乎崩溃。医生仔细询问,她才回忆起自己结婚前,曾在路边小摊上打过耳洞。很可能就是那次埋下祸根。

据《都市快报》报道,浙江省杭州市研究生毕业的吴小姐,因毕业后手头拮据,选择了一家自认为性价比高,位于繁华地段写字楼里的微整工作室,做了纹眉。

结果术后半年的一次体检,发现她感染了艾滋病。经医生分析,吴小姐半年前做纹眉时,感染艾滋的几率极大。工作室器具消毒不到位,很容易通过血液传播各种疾病,其中就有艾滋病。

可怕!美容不当也会传染疾病!

医生提醒,梅毒、艾滋病等并不仅仅通过性传播,纹身、打耳洞等有创美容,如果器具消毒不到位,也都可能传播病毒。

纹身

纹身是通过针刺皮肤,将对人体无害、不被吸收的金属氧化色素注入真皮层内,使皮肤着色。

在纹身的过程中,针尖与被纹者的血液不断接触,又在装有纹身药水的容器里反复蘸染,若纹针消毒不彻底,或药水容器不经更换消毒,当第二人被针刺时,就很可能引起交叉感染。

纹身过程不卫生,不规范,会增大感染乙肝、艾滋病、细菌性红眼病和沙眼、梅毒、结核病等的风险。

虽然纹身的人并非都会被传染,但也不能存有侥幸之心。对于这些刀割针刺的美容术,一定要找医疗设备健全、医院,免得因器械消毒不彻底而被传染上疾病。

美牙

现在,很多爱美的人开始到一些牙科诊所进行牙齿美容。

医生说,80%至90%的牙病患者在洗牙或者补牙时都伴有牙龈出血,如果洗牙或补牙的机头消毒不全面,那么,就有可能通过机头上残存的血液传播疾病,增加感染肝炎、艾滋病的几率。

所以,美牙一定要到正规的医疗单位。医院给患者进行洗牙、补牙时使用的机头,必须是消毒之后没有打开封装的机头,这样才能保证足够的卫生和安全。

此前,央视曾报道过半永久化妆染料近半重金属含量超标。

近年来,韩国与半永久化妆有关的受伤案例逐渐增多。这些案例中超过七成与半永久化妆后产生的副作用有关,不少消费者出现了疼痛、发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造成了视力障碍。

有媒体曾对朋友圈纹眉进行暗访。一些人竟然只花费几千元学费,学习不到一周,就开始买仪器、色料等开张做生意了。

一位朋友圈纹眉的微商称,“一般三天就能学会,学会后就能上手了。一开始你给别人做的时候收费低点,几百块钱就行,先练练手。后来技术熟练了,再要多就行。”

这对我们追求美的大学生敲响了警钟。

对此,医院美容医疗科主任毛俊涛给大家提醒:

韩式半永久这种技术,其实就是异物入肤,任何异物到人的皮肤都是有影响的,有的人受影响大一些,有的人小一些。这种美容方法在操作中,如果选用的器械不干净不正规,手法不得当,就会有感染的风险。而色素中如果含有重金属,则有一定的致癌风险。如果大家想要接受类似的美容项目,一定要选择有正规资格证的美容医疗机构。

毛俊涛主任

在普世价值观中,“不治之症”是人们对艾滋病的刻板印象。

可是

你真的了解艾滋病吗?

世界卫生组织告诉你关于艾滋病的三个事实:

1.艾滋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免疫系统细胞

疾病感染造成免疫系统的渐进性衰退,从而破坏人体抵御某些感染和其它疾病的能力。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系指最晚期的艾滋病毒感染,出现20多种机会性感染或相关癌症中的任何一种就可确定。

2.艾滋病毒传播方式

(1)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措施的性交(经阴道或肛门)或口交;

(2)输入受到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或移植受到污染的组织;

(3)共用受到污染的注射器具和溶液(针头、针管)或纹身器械;

(4)使用受到污染的外科器械和其它锐器;

(5)妊娠、分娩和母乳喂养期间在母亲及其婴儿中间传播。

3.预防艾滋病毒传播的方法

(1)采用安全的性行为,例如使用避孕套;

(2)接受检测并治疗艾滋病毒等性传播感染,防止进一步出现传播;

(3)避免注射吸毒,或者在不可避免时一定要使用消毒针头和针管;

(4)确保你可能需要的任何血液或血液制品都经过艾滋病毒检测;

(5)如果你所在的国家属于促进实施男性自愿包皮环切手术的14个国家之一,请利用这一干预措施;

(6)如果你染有艾滋病毒,为了自身健康请尽快开始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这样也可防止将艾滋病毒传给性伴侣或吸毒伙伴或婴儿(如已怀孕或在哺乳);

(7)在发生高危行为之前采用暴露前预防方法,如果在工作场所和非工作场所已经出现受到艾滋病毒感染的危险,请提出暴露后预防要求。

近日

“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引发轩然大波

11月26日,有媒体报道《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消息称,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该消息一发出就引发公众对该项研究的安全性与伦理性的热议。

科大也发出声明表示,自年2月1日已对贺建奎停薪留职,“此项研究工作为贺建奎副教授在校外开展,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学校和生物系对此不知情。”

据央视新闻报道,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徐南平11月29日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科技部坚决反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已经采取行动,暂停相关人员的科技活动。

徐南平:以生殖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临床操作在我们国家是明令禁止的。这次媒体报道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公然违反了我国的相关法规条例,也公然突破了学术界坚守的道德伦理的底线,令人震惊不可接受。我们是坚决反对的,科技部已经要求相关单位暂停相关人员的科技活动,下一步科技部将在前面客观调查事件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做出查处。

来源:央视新闻

而在“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背后,我们看到的是群体和个体的“恐艾症”。

这提醒着我们,大众层面现代医学观念普及仍需要努力,只有社会大众都讨论过以后,才能证明我们社会完全认知艾滋,这是正确预防对抗艾滋传播的基础。

反对歧视

为艾滋病患者营造一个美好和谐的家园

有些人,因父母患有艾滋病,所以一生下来就被感染了。

我们该唾弃利用HIV“报复社会”的恶人,我们也应该平等对待那些没有做错事,无辜染上艾滋病这一慢性病的善人。

几部关于艾滋病的电影,带大家走进艾滋病患者。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在近7年时间里,罗恩坚持不懈的与病魔、与药管局及制药商进行艰苦的斗争,享受真正活过的人生......本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一个绝症病人如何努力求生并拯救成千上万面临同样境遇的人的故事。(

豆瓣)本片带有悲情色彩的故事让观众对艾滋患者抱有更多同情心,另一方面也呈现了包括罗恩在内的众多艾滋病患者对抗病魔的勇气和英雄主义。

《平常的心》

电影不但描绘了早期艾滋运动的真实和复杂面貌,而且呈现了同志争取权益的曲折与必要性。无论身处怎样的时代和环境,去爱、去追求爱都应该与生俱来的权利。(

豆瓣)

《最爱》

是中国内地唯一部正面描写艾滋病题材的大片。片子村民不惜卖血赚钱,在利益的驱使下惹病上身。赵得意和琴琴互生爱意,本就因艾滋病饱受歧视的二人,此刻更成为背叛了全世界的恶人。电影在生命尽头开放的爱之花,让观众去了解艾滋病人群对生的渴望,对爱的追求。(

豆瓣)

他们在与病魔进行抗争,他们也有享受幸福的权利。

“我们的敌人是艾滋病,不是艾滋病人。”这是著名演员、艾滋病防治宣传大使濮存昕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无知、恐慌与歧视是无法战胜艾滋病的。

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年至13年。

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

艾滋病歧视是对艾滋病患者的一种严重侮辱与羞辱,是对他们人格的歧视。

也许你不经意间的一个微笑足以让他们感到温暖,

也许你不经意间的一丝关怀足以让他们看到希望,

更也许你的一份关爱足以改变他们的一生。

我们要关心艾滋病患者,给与他们精神上的支柱。

艾滋病歧视是墙,需要人们把墙撞开,艾滋病人才可以得到社会的公平对待。

从我做起,反对艾滋歧视,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吧。

美编

李瑜新

文字

李瑜新

责编

张茂林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图片
北京怎么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qingzx.com/wqxw/5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