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照片下的城市牡丹江浩源文献整

节日的温馨和节后的忙碌总是两条平行线!安逸久了,就会有走出去的冲动;忙碌久了,就会有放空自己的烦躁。

人生注定了要有一个目标,不敢奢求实现,只愿全心投入。

如果说目标有大小之分,那么小的目标是解决吃喝用度,大的目标是为了大众的福祉,目标越大,就趋向梦想,习总书记的“中国梦”应与之相契合的!

浩源文献历经几十年,可惜小的目标还未能全部解决,就开始向一个大的目标迈进,其间之荣辱兴衰,统统源于家国复兴之梦!

牡丹江市是黑龙江省主要的工业城市,它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北邻哈尔滨市的依兰县和七台河市的勃利县,西邻松花江地区的五常市、尚志市、方正县,南邻吉林省的汪清县、敦化市,东与鸡东县、鸡西市及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5公里。全市总面积4.0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8.9%。其中市区面积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5平方公里。到年末,全市总人口.6万,其中市区人口78.3万。

牡丹江市,因松花江上最大支流之一的牡丹江横跨市区因而得名。“牡丹”在满语中称为“穆丹乌拉”,“穆丹”汉译为“曲曲弯弯”之意。“乌拉”为“江”之意。即弯弯曲曲的江。此江在唐代时期称“敖罗河”;以后又称“忽汉河”;金代称“胡里改江”;元代称“窝多里江”,又称“忽尔哈江”;清代称“库尔堪江”、“忽尔哈河”,后称牡丹江。上述所涉及的“敖罗”、“忽汗”、“库尔堪”、“忽尔哈”等在满语中的含义均是“围网”的意思。

牡丹江流域的古代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变革中,由于各个朝代的更替,其称呼也不尽相同。在夏、商、周时期,被称为肃慎、息慎和稷慎。在两汉、三国、魏晋时期,肃慎人改称为“挹娄”。南北朝时期,挹娄人又转称勿吉。隋唐时期,勿吉又转称靺鞨,靺鞨族当时分为七个部落,其中佛涅部居张广才岭东牡丹江和宁安境内,呈宝部居绥芬河流域。五代时靺鞨族改称女真,居住在牡丹江流域的旧日渤海国边民被称为生女真。到了清朝皇太极即位后,便将族名定为“满洲”,简称满族,由此牡丹江流域的土著居民又称为满族。

公元年,栗末靺鞨族首领大祚荣在牡丹江上游敦化敖东城建立了“震国”,史称“旧国”。公元年,大祚荣受招唐朝改国号为“渤海”,正式成为唐朝管辖下的地方自治政权。公元年,大祚荣之孙,渤海三世王大钦茂将国都迁到今天宁安市渤海镇,定首都名为上京龙泉府。渤海强盛时期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洲,疆域包括今吉林省、黑龙江省的大部,辽宁省少部以及俄罗斯滨海地区和朝鲜咸镜北道、两江道、慈江道及平安北道的一部分,幅员五千余里,有户十余万,常备兵数万,号称“海东盛国”。公元十世纪初,渤海国开始衰落。公元年,契丹攻占上京龙泉府。渤海末王大湮撰率众出城投降,渤海国灭亡。公元年,契丹将渤海国王族及城内居民财特迁到契丹腹地今辽南地区,为使渤海人忘其国土,临行前放火将渤海故都化为灰烬。渤海国众年建国到年灭亡,共传十五世,历时年。

公元十二世纪初,女真完颜部崛起。据《金史·本记第一》记载:“始祖居完颜部仆干水之涯”,仆干水就是今天的牡丹江,女真完颜部最早就是居住在这里。公元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今宁安、海林、穆棱及牡丹江市区均属金代胡里改路管辖。

公元年,蒙古灭金。牡丹江流域女真族归于元朝政府统治之下。公元年,元朝灭亡,明朝建立,建洲女真分布在牡丹江、绥芬河、长白山一带。明永乐八年(年),建洲女真斡朵里部酋长努尔哈赤六世祖猛哥帖木耳率部从牡丹江西岸南行至宁古塔(今海林市旧街乡)定居下来,这一支女真在历史上被专称为建洲女真。十年以后,他们东进至今俄罗斯双城子对面克拉斯诺雅尔山城定居下来,再后来又经过多次迁移,最后定都于新宾的赫图阿拉。明朝后期,建洲女真日益强大,努尔哈赤相继统一了建洲诸部和海西女真四部。年,努尔哈赤派兵进驻宁古塔旧城,并以此为基地征服了今兴凯湖、三岔口、乌苏里斯克、穆棱、宁安、密山、珲春等地的女真部落。年,宁古塔将军巴海率部在今宁安市宁安镇修建新城,同年12月驻地迁往新城,原来的旧址便被称为“旧城”或“旧街”,宁古塔旧城作为清朝各级章京驻地和治所,自年至年前后共存30年。

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长期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后来,为了稳定政权,继续扩张中原地区的疆域,清王朝从顺治到康熙年间不断往宁古塔一带拨民和安置有战功的八旗官兵及其家属,满族人逐渐增多。宁古塔迁往新城后,宁古塔作为清朝政府的流放地,先后有大批被朝迁罢职、刻黜的官员和一些有学识的文士被“谪戍”或“遗戍”到这里。他们的到来,对传播中原文化,加速民族融合、开发建设边疆都做出了积极贡献。

年,清政府开始对东北地区局部解禁。年,清政府开放了宁古塔管辖下的铁岭河,年,牡丹江流域全部开禁,大批汉族人进入了这一地区。

到了二十世纪初,今天的牡丹江市还是一片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地区,当时的地图记载这一带叫“黄花甸子”,因有大片黄花点缀于草地上而得名,仅有四、五户人家分散居住,属于宁安第五区管辖。年,沙俄修筑的中东铁路在牡丹江沿岸修建了一座车站,因车站南临牡丹江,便为车站命名为牡丹江车站,这便是今日牡丹江的雏形。从此,人口不断增加,牡丹江站开始迅速发展。

年,清政府将东三省将军制改为行省制,牡丹江境域属吉林省宁安府管辖。民国初年,牡丹江地域沿袭清制,仍归吉林管辖。

年5月,日本侵略军占领牡丹江站等地,年1月,成立伪牡丹江省公署,辖宁安、穆棱、东宁、密山、虎林五县。同年12月1日,正式成立伪牡丹江市公署,当时的牡丹江省共辖5县1市,省会设在牡丹江。

年8月14日,苏联红军进驻牡丹江。日本侵略者败退,伪东满省公署和牡丹江市公署同时解体。8月18日,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成立了牡丹江市地方治安维持会。受东北党委员会派抗联干部20余人进入牡丹江市,建立了牡丹江卫戍司令部,维持刚解放的地方治安。年10月14日,在中共领导下的民主政府成立,军区司令员李荆璞担任市长。随后延安干部团团长张闻天等高级干部陆续到达牡丹江市,张闻天同志以中共中央东北及驻牡丹江地区代表的身份,指挥和领导了这里的工作。

从此,牡丹江市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了巩固政权和围剿残匪的斗争。他们在被战争烽火洗劫的废墟上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建设,把牡丹江建设成为黑龙江省东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牡丹江市位于北温带中部,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半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6.1℃,平均降水量.7毫米,日照时数.8,平均相对湿度64%。牡丹江地处盆地,四面环山,四季分明。西部山脉阻挡沙尘暴的入侵,使得牡丹江地区免受沙尘天气。牡丹江东部濒临日本海,植物茂盛。空气湿润。全市山地、丘陵占总面积78%,森林资源丰富,有10个林业局、14个营林局。中部为牡丹江河谷盆地,东部有穆兴平原,土地肥沃,盛产水稻、小麦、大豆、烤烟和西瓜。所产卢城稻、宁安大蒜久负盛名。辖区内有牡丹江、乌苏里江、穆棱河、绥芬河、海浪河等多条河流,水利资源丰富,有著名的镜泊湖地下发电厂。地下煤、铁、黄金等资源储量亦丰。当地以产人参、木耳和蜂蜜等著称。

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素有“塞北江南”之称。风光旖旎,景色天成。世界第二大火山熔岩堰塞湖、世界地质公园——镜泊湖风景秀丽。国家级森林公园地下森林是世界著名的“火山口”原始森林。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人工湖——莲花湖山清水秀,森林虎园惊心动魄,冰雪旅游独具特色,跨国旅游风情迥然……牡丹江市景色天成牡丹江市是一个风光秀丽的旅游城市。目前,已开发利用的主要风景名胜古迹及人文景点有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自然保护区、雪乡滑雪场、牡丹峰滑雪场、八女投江纪念雕像、横道河子东北虎饲养场及冬季在牡丹江江面上建设的雪堡等等。

镜泊湖是中国最大的典型熔岩堰塞湖,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风景区,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著名旅游、避暑和疗养胜地。镜泊湖是年前经多次火山喷发,熔岩阻塞牡丹江古河床而成的火山熔岩堰塞湖。湖水南浅北深,湖面海拔米,最深处超过60米,最浅处则只有1米;湖形狭长,南北长45公里,东西最宽处6公里,面积约91.5平方公里。镜泊湖分为北湖、中湖、南湖和上湖四个湖区,由西南向东北走向,蜿蜒曲折呈S状。吊水楼瀑布、珍珠门、大孤山、小孤山、白石砬子、城墙砬子、道士山和老鸹砬子是镜泊湖中著名的八大景观,八大景观犹如八颗光彩照人的珍珠镶嵌在万绿丛中,像陈运和诗《镜泊湖》所说“显出细浪碧透的题图显出湖区狭长的篇目”。

黑龙江省浩源地方文献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qingzx.com/wqxw/10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