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散文闲话烹调之乐

点击“蓝色”彭泽文学

闲话烹调之乐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一句话道尽了衣、食、住、行中“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第一次触电烹调是九岁那年暑假,爸妈不在家,我得此机会在家大显身手,做熟了人生的第一顿饭,从此烹调之乐由此而生一发不可收。自己会做饭其实也就意味着可以独立当家作主人,于是趁爸妈不在家的机会,就邀请小伙伴到我家做客。大人不在家,你一言我一语,那做饭的创造性和学习比起来要积极一百倍。现在我是不能一一回忆起当时吃了什么,只是那一段开心的时光随着时间的流逝,就好似陈年老酒愈久愈香。这也许是我们大多七零后的成长经历,家里孩子多,父母事情多,在自由的天空下,我们的才能有很多发挥的空间,上山摘桑果、江边捉小螃蟹、去同学家吃饭等等,当然惹火了家长,‘黄鳝’下面也是我们的家常菜。

这是人之初烹调带给我们的许多乐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原材料不断丰富,厨艺不断提高,烹调之乐更是趣味无穷。一条活生生的长江鲶鱼,在油、盐、酱、醋的一番倒腾下,转眼之间就变成了一锅热气腾腾鲶鱼炖豆腐,亲朋好友一大桌人喝着浓似牛奶、鲜味无比的鱼汤,赞美之声此落彼起,我想神七、神八成功返回的欣喜之情也大致如此吧!当然这些赞美之声也促使我们一次又一次去攀登烹调的高峰。和西餐比起来,我们中餐的内涵太丰富了,蒸、烧、炒、清炖、氽等等各种烹调方式让人眼花缭乱,各种地方的特色做法更让人目瞪口呆。婺源人做喜清蒸,在婺源第一次看到清蒸后已面目全非的青菜端上桌来,我无语了。当你听说锤子不但是用来捶钉,还可以用来捶肉的,不要认为是胡编乱造,这就是我们安徽桐城水碗里一道名菜捶肉汤,它的制作过程是先把猪肉切成小块,用小锤子捶成内片,撒上一些红薯粉,裹着粉再轻轻的捶几下,等水开后,就下锅氽一下撒上葱花后马上盛起来,吃上去鲜嫩柔滑,油而不腻,开胃舒心。吃上一碗捶肉汤就想起我们桐城人,平常,实在,寻常的日子,蕴含了点点滴滴的真情。

做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好菜,对刀功、火功的要求都很高,其实烹调也是磨炼人的性情的好时候,急不得的,否则切了手,烫了脸可不划算。几千年前老子就已说到:烹小鲜如治大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一种解释说,就是慢慢来,逐渐解决。要注意这个"烹"字,是慢慢地用文火来炖,小火来烧。小鲜是小鱼小肉,如用大火,一烧就烧焦了,必须用文火,慢慢地烹。这句话也告诉我们作人,乃至处世的一个大原则,在混乱之中,不能心急,任何一个时代的混乱,都有一个关键,慢慢来,逐渐解决。利用太极拳原理,四两拨千斤,就是顺其势,慢慢来。如果想一下子用突变的方法把它改过在来,往往突变还没有变好,新的毛病又出来了;另一种解释就是小鲜是很嫩的,如果老是翻过来、翻过去,就会弄碎了;因此治理大国也不能来回折腾。你看看从做饭说到了治理大国,中国的饮食文化何其博大精深,如果你家先生不愿意做饭拖地,你就要经学用老子的“烹小鲜如治大国”来鼓励他,这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可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做一餐好看可口的饭,从买菜、拣菜、洗菜、切菜、作料一一都要做好准备,但人生又不像做菜,把所有的料都准备好了再下锅,我们总是边经历边成熟,人生冷暖也只有经历才知其中真味。但我们只要拥有真、善、美,就好比油、盐、酱、醋这些基本佐料,经过精心的准备,辛勤的劳动,终会做出一桌丰盛可口的人生盛宴。

渊明湖君澜大酒店

彭泽和兴.中央城

杨梓邓畈大鸣山全貌

图文编辑:朱泓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qingzx.com/wqwh/92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