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历史珲春大地抗联英雄谱

困倦时你可以试试这种方法 http://www.mxxshi.com/sz/yyff/m/1617.html

早在多年前,马列主义的工农思想和共产国际的一些进步书刊,就是通过珲春这条“红色通道”传播至延边直至全省。有着“边塞红都”美誉的珲春,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东满地区坚持斗争最久、影响范围最广、对敌作战最为惨烈的抗战区域。

“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在艰苦卓越的抗战岁月里,珲春各族英雄儿女敢于直面穷凶极恶的侵略者,以马革裹尸的英雄气概,用视死如归的铁血豪情,用“慑敌寇而泣鬼神,动苍穹而震寰宇”的舍身报国情怀,鏖战沙场不退却,横刀敌阵勇往前,在珲春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曲流传至今的英烈战歌。

刘建章:珲春县委奠基

年3月,出生在河北景县的刘建章,长大后就读于北京香山慈幼院,16岁入党。年,日本入侵东北,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到延边任教,还没毕业的他,主动申请加入,其任务就是发展壮大党在延边的队伍。

他利用老师的身份,在师生中传播马列主义,开办群众夜校,散发传单,举行秘密集会,利用《民声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暴行和国民党政府及军阀的黑暗与腐败,唤起群众觉醒。在革命活动期间,被敌抓住监禁一年。出狱后,他参加了东满特支组织的“红五月暴动”,以及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筑吉会铁路的斗争,敌人对他展开疯狂搜捕,但却一次次化险为夷。

年10月,中共东满特委派刘建章来到边陲重镇珲春组建珲春县委,并担任珲春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县委成立之初,条件十分艰苦,为安全起见,县委机关选在距离县城38公里外的大荒沟清水洞的密林深处。木板搭建的住房四处漏风,没有床铺被褥,就睡在稻草堆里。即使在这样差的环境里,刘建章带领着机关的同志们刻钢板,油印传单,利用“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周刊,向县委机关的同志们通俗地宣传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工农革命思想。

当时,珲春斗争环境恶劣,反动力量强大,敌人想尽一切办法疯狂搜捕共产党员,大肆破坏党的组织。为唤起群众对革命的向往,他经常穿上朝鲜族服装,辗转于清水洞、槟榔沟、三安、中岗子等村屯开展工作。他走村串巷,向群众讲岳飞抗金和义和团反帝的故事,教群众唱岳飞“满江红”,讲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讲日伪的统治压迫……很快他就把群众的心紧紧拢在一起。在刘建章春风化雨入情入理的启蒙引导下,群众的革命热情被点燃了。刘建章足迹所至的一个个村庄升起了革命的曙光,照亮了珲春黑暗的夜空。清水洞、中岗子、骆驼河子秋收起义吹响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号角…

正当刘建章踌躇满志,意欲大展宏图之时,敌人也没有闲着,一直在寻找他的踪迹。年初,敌人的巡逻队锁定了县委机关的具体位置,闯进县委机关抓捕刘建章。所幸的是,刘建章正巧去延吉向东满特委汇报工作,敌人扑了个空。他从好友季国璋处得知,延吉、和龙、龙井等地也在追捕他,敌人开出赏金是“一两金子一两骨,一两银子一两肉”。刘建章在东满身份已完全暴露,此时,已经没有时间再去延吉与特委取得联系,刘建章决定离开延边。当晚,他匆匆离开哈达门村,沿着村外的一条小河往下游走,直奔图们江边。他决定过江取道朝鲜,去大连再找党组织。他顶着刺骨严寒,踏着厚厚的冰碴碎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前行,摔倒了再爬起来,他一口气跑了几十里冰雪路,终于甩掉了敌人的追捕,赶在天亮前来到小河出口处,到了图们江边,他悄悄混杂在来往的人群中匆匆过了江。到了朝鲜境内,来到元山,随即由元山码头坐火车去了仁川,然后又乘船抵达大连,最后才与共产党接上了头

年8月,94岁高龄的刘建章重返珲春,站在自己73年前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满怀深情地为珲春县委诞生地和大荒沟历史纪念馆揭牌,并为大荒沟党史教育基地题词:“关心下一代,永葆边陲党旗红,继承先烈志,建设繁荣新珲春。

年5月,刘建章将珍藏多年的余册图书赠送给珲春人民。他并寄语珲春市委:“我希望这些书和资料在青少年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作用,使青少年通过读有益的书籍,能够成为懂历史、有理想、知传统、讲奉献的合格接班人。

年9月3日,95岁的刘建章作为抗战老战士代表,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亲自为他和其余9位抗战老战士授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以表彰他们的卓越功绩

据市委党史研究室王兴龙主任介绍,新中国成立之后,刘建章历任郑州铁路局局长,铁道部车务局(运输局)局长、工程总局局长,铁道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中央国家机关党委常委。“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被关押。从年起,他先后任铁道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中纪委常委,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年起,他任铁道部顾问、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华体育总会副主席,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主席。年2月14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98岁。

周树东:威震敌胆小虎

年12月出生山东省平度县的周树东,随父闯关东来到珲春,就读于县立第一小学。周树东听班主任老师讲起“龙虎石”的由来后,就暗自立志成为吴大澂那样的民族英雄

就读于东关中学的他,接触了一些宣传民族觉醒,改造社会黑暗现状的进步书刊,使他萌生了反帝反封建思想。年,共青团员的他毅然弃书从戎。根据党组织安排,周树东来到了烟筒砬子抗日根据地,参加了珲春县抗日游击队。加入共产党的他,非凡的组织能力很快被组织发现,东满特委委派他到珲春县专门从事共青团工作

为了更有效地发动人民群众支持革命斗争,周树东身着朝鲜族服装,操着一口流利的朝鲜族语,有时装扮成小皮匠,深入到珲春烟筒砬子抗日根据地一带,组织各族青年为游击队筹粮筹款,掩护队员,传递信件,并发动青年参加抗日游击队

年2月,刚满18岁的周树东担任共青团东满特委书记。同年5月,他被调任为东北人民革命军二军一团政委,兼任共青团东满特委书记

某日,截获的敌军情报显示:近日,一列满载军用物资的国际列车从中国新京(长春)开往朝鲜会宁。周树东主动请缨率部参加这次颠覆日军列车的战斗。子夜时分,他带领战士们迅速冲上路基,拔掉道钉,撬开大段铁轨。翌日凌晨,日军国际列车栽下路基,慌了手脚的日军,在抗日军队的猛烈弹雨中丧命,有的成为了俘虏,此役共毙敌30余名,俘获日伪要员官15名,缴获伪币十万余元,还有大量军需物资

此后,周树东率部在京图线上频频出击,先后袭击了日本军用列车、装甲车多部,并端掉了日伪国道局工程处的老窝,极大地鼓舞了东满人民的抗日斗志,有力地震慑了日伪军

年3月,周树东调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第四师政委,进入敦化、桦甸境内,发起攻打大蒲柴河战斗。经策划,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佯攻大蒲柴河,敦化守敌纠集余人慌忙来援。周树东率部连夜急行军赶到百余里外的寒葱沟设伏,敌军进入埋伏圈后,联军发起猛烈攻击,山谷里枪声大作,敌人猝不及防,歼敌余人,周树东乘胜取兵大蒲柴河,全歼那里守敌0余人,攻取该镇

大蒲柴河一役惹恼了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他们调集一万余重兵,对抗日武装进行大规模“清剿”。周树东率部转入密林,与敌周旋,伺机反击。年10月,他率部突袭了伪军第七旅第十团,击毙敌第二军管区副司令石川隆吉以及部下60余人。

年,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周树东率四师转战白山黑水,相继指挥了松花江西岸小夹皮沟口伏击战、长白县南杨木岗战役、鲤鱼沟伏击战、牡丹江鹿岭战役和汪清岭东战役等,毙敌数千名。抗联四师威名大震,日伪军闻之胆寒,再次开始进山围剿抗日联军

年4月,部队转移到大沙河老厂附近时,被湍急的开江水阻住。周树东一面命令先头部队架设便桥,一面和师部领导商议转移方案。不料,与进山围剿抗联的汉奸“神选队”遭遇。“神选队”是由许多地痞惯匪组成,秉性从恶,反动异常,枪杀了许多抗联战士和爱国志士。仇敌相见,分外眼红,敌我双方展开了殊死战斗。周树东巧妙利用低洼地和岩石做掩体,与敌人鏖战。周树东身先士卒冲在前,一颗子弹击中了他前胸,他扑倒在地。师长受伤的消息,让官兵异常愤怒。战士们手中的机枪、步枪喷出了复仇的怒火,神选队长、铁杆汉奸李道光被当场击毙。可这场战斗,也让抗联著名的指挥员周树东心脏停止了跳动。

在周树东生活战斗过的第二故乡珲春,四师的将士们在龙虎石刻下,用白桦皮为他们年轻的师长写了一幅气贯长虹的挽联:收拾山河祭英魂,龙虎石下待后生。

侯国忠:虎啸东满驱敌

年出生于吉林省珲春县大荒沟村,家境贫寒的他,目睹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压迫和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热。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陷入日寇铁蹄之下,边陲珲春也沦入敌手。27岁的他开始寻求报国的路径

一个偶然机会让侯国忠加入到旧吉林军驻珲春王玉振部组建的抗日救国军,但随着“救国军”的叛变,侯国忠被改编成伪军。一心以身报国的侯国忠,在爱国士兵中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并于年3月,他率领24名爱国士兵从伪军中哗变出来,打起抗日山林队的旗号,辗转于珲春县境的二道沟、三道沟一带,灵活机动地打击日寇

他的爱国举动引起了中共珲春县委和珲春县游击队的注意,不久,率队加入珲春县游击队的侯国忠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12月,侯国忠被中共东满特委任命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四团团长,上任伊始,就遭遇了日军的封锁和围堵,侯国忠率部入山,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仅仅几天时间,就接连占领了三个“集团部落”,歼灭了三股伪军自卫团

年2月,大荒沟雪下的特别大,第四团转战到这里,侯国忠单枪独马深入到一支伪军当中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劝其倒戈起义。他在山上看到一个伪军士兵,侯国忠说服了他,并给伪连长赵玉玺写了一封亲笔信让他送下山去。伪连长读完信后,召集各排长商量对策,又给侯国忠写了回信,请他下山商议。为了争取赵玉玺率部起义,侯国忠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他孤身一人下山与敌人谈判,并成功使其加入抗日队伍,被编入了第四团。后来,这支起义连队在东宁县老黑山、汪清县罗子沟战斗中,屡立战功

年,日寇在东满地区进行疯狂大扫荡,抗日斗争形势相当严峻。为打通东满抗日部队和吉东抗日部队的联系,扩大新的游击区,二军党委决定全军分南北两路西征。侯国忠奉命率部参加了第二路远征军,转战到黑龙江东宁、宁安、依兰等地,开辟新的游击区

年6月,东宁县老黑山攻打伪靖安军战役打响。侯国忠率四团主力部队,诱敌离开据点,在老黑山头道沟伏击敌人。当这支靖安军耀武扬威进入联军伏击圈后,侯国忠一声令下,全歼敌人一个连,毙伤日军余名,缴获迫击炮一门,轻重机枪两挺,长短枪四十四支

当年12月,中共吉东特委、东满特委决定成立二军、五军临时联合指挥部,统一指挥两军活动,分东西两线作战。侯国忠受命担任东线副指挥,领导穆棱、勃利、东宁一带部队对敌人不断发起进攻,屡次重创日军。年5月,侯国忠升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二军第五师副师长,与陈翰章师长共同指挥第五师,在绥宁地区积极开展游击战,以小股部队分散袭击敌人据点、破坏铁路、炸毁列车、攻击机场、焚烧仓库,扰乱了敌人后方

年7月,侯国忠与陈翰章率第五师由牡丹江南下,然后兵锋向西踏上西征之路。进军途中袭击了守卫宁安县镜泊湖水电站的日军守备队,烧毁日军工程事务所,放出被抓的中国劳工。年8月,侯国忠与陈翰章率领五师在宁安东京城一带摆下战场,毙敌余名,粉碎了名敌军的进攻。年7月,在安图县汉窑沟,第二军四、五师合编组成抗联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侯国忠升任第三方面军副指挥。从此,他更加英勇地指挥南征北战、屡立奇功,使第三方面军声威大震

年8月24日,攻打安图县大沙河战役打响。侯国忠率一连兵力,埋伏在大沙河南方的杨木条子,阻击从安图县城赶来的日本援军。安图县城守备军得知大沙河镇告急,立即派出援兵,乘坐九辆汽车从大沙河方向急驰而来。敌人援兵进入伏击点后,遭到猛烈打击,双方展开激烈交战。敌人摆开决战架势,用迫击炮、掷弹筒和轻重机枪向抗联战士疯狂轰击扫射。侯国忠指挥战士们顽强阻击,毫不退缩,将增援敌人死死拖住,从而保证了大沙河战斗的最后胜利。在这次阻击日军增援部队的战斗中,侯国忠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5岁。

吴彬:舍身报国真豪

年5月出生在朝鲜稳城的吴彬,童年时代,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的殖民统治时期。父母带着他跨过图们江,来到中国延边龙井落下了脚

在延边龙井的那段生活里,吴彬遇到了来自北平香山慈幼院的一批共产党员,他们以教师身份在延边各地开展反日救国活动,积极宣传共产党救民于水火的政治主张。吴彬内心受到极大鼓舞,中学未毕业,吴彬就踏上反日救国的道路,并于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具有坚定政治信仰的共产主义战士

身为党员的他,开始在龙井进行大张旗鼓的反日宣传活动,他利用夜校这个平台,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列主义工农革命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年,东满特委决定派他前往边陲珲春担任第五任县委书记。他从龙井徒步前往珲春,一路上,机智地绕过敌人哨卡,翻山越岭,克服诸多困难。到任第二天,吴彬就马不停蹄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主张在群众中召开批判汉奸走狗大会,并力排众议,立即付诸了行动。但由于对珲春的革命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缺乏正确研判,导致一部分抗日群众惨遭劫难,党组织也遭到破坏,吴彬被免去县委书记的职务。但他依旧没有灰心,一心一意坚持抗日。

年初,中共珲春县委派吴彬到珲春县游击队所在的大荒沟根据地工作。大荒沟地处荒山野岭,条件十分艰苦,但吴彬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和乐观主义精神,感染与关心士兵。一日,吴彬奉命率领珲春县游击队到黑龙江省东宁县攻打日军驻地后,返回汪清县罗子沟一带待命休整,并于8月17日撤回大荒沟驻地

由于昼行夜宿,几百里高强度行军,战士们十分劳累。吴彬把游击队员安顿在一个地主家的空房中,为提防万一,他又分别在清水洞和游击队宿营地米处安插了远哨和近哨。翌日凌晨2点,驻扎在密江乡的日军守备队60余人,在投敌叛变者的带领下,突袭大荒沟游击队驻地

敌人在清水洞拔掉了游击队的一个远哨后,杀气腾腾地扑向游击队驻地。当时在屋前放哨的是个刚刚入伍的新队员,缺少战斗经验,他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惊呆了,慌乱中忘记了鸣枪报警,敌人乘机摸了上来将游击队员住处团团围住,并疯狂射击。密集的枪声划破了寂静山村的夜空,惊醒了酣睡中的战士。紧急关头,吴彬一跃而起,大声喊到:“大家快撤,我来掩护。”这时,一颗子弹打中了他的腹部,鲜血和肠子顺着弹孔向外涌出。他吃力地倚着门框,一手捂着肚子,一手提着枪,一梭子子弹射出去,撂倒了几个敌人,杀开一条血路。他一边指挥着游击队员们撤退,一边顽强阻击敌人。但由于伤势严重,流血过多,他踉跄着走出几十米,终于支持不住了,他把枪栓拔了出来,扔到了十几米远的草丛里,抱着没有枪栓的步枪倒在了一棵山楂树下。在吴彬的掩护下,17名队员成功突围。可是,吴彬和其他12名队员在这次战斗中光荣牺牲。天亮后,游击队员和大荒沟的乡亲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含泪掩埋了13位烈士的遗体

为纪念以吴彬为代表的13位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珲春县人民政府于60年代在他们殉难地不远处竖立了纪念碑。年,珲春市委、市政府投资建设了大荒沟党史基地,修缮了十三烈士陵园,并在13位烈士墓前重立了新的纪念碑。

安瑞芝:宁死不屈女英

年春,安瑞芝出生在珲春县马川子东炮台的一个农民家庭,10岁的她,在珲春县纯义乡图鲁村小学读书时,认识了地下党员周晨光校长和其他进步人士,受进步思想的熏陶,从小就懂得了抗日救国的道理

年,安瑞芝考入珲春女子师范讲习班。只念了5个月的书,进步教师关家俊就遭日军逮捕,学校被迫关闭。但她所受到的进步思想,让她投身革命的政治信仰更加坚定。8月,安瑞芝回到家乡向乡亲们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在她的宣传开导下,群众的革命热情被点燃了。两个月后,珲春县委根据东满特委指示,发动了秋收斗争,斗争的烽火很快遍及各地。安瑞芝满怀抗日救国的信念,找到了马鞍山游击队,成为一名游击队员

在游击队里,她经常和战士们在杨木林子一带活动,她向群众进行抗日宣传,组织群众筹粮筹物支援游击队。年10月,安瑞芝调到烟区南沟支部做妇女工作。她经常在石灰窑、南沟、杨木林子一带进行宣传,发动妇女给游击队做鞋、送粮、送盐、洗衣服,动员妇女送郎送子参加游击队。当年,她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烟区唯一的满族女党员

年冬天,抗日战争进入最残酷、最艰苦的阶段。快过年了,可游击队战士们仍然在森山密林里坚持战斗。除夕那天,安瑞芝与另两位妇女黄贞信、崔贤淑完成任务后,回到马滴答根据地草棚里休息。突然,日寇讨伐队搜山来了,她们三人往山下一看,黑压压的一大群鬼子拉着大炮、机关枪等武器,正向山上扑来。她们手拉手迅速地躲到石灰砬子后面,搜捕的鬼子上来了,安瑞芝明白,已经无法突围了,等着束手就擒吗?不!宁死也不能落在敌人手里!于是,三个人紧紧抱在一起,纵身跳到三米多深

石头砬子底下。敌人追上来了,站在石头砬子上面狂叫着:“快出来,不出来就开枪了!”这时,一个汉奸探着头,冲着安瑞芝声嘶力竭地喊道:“姑娘,出来吧,我一定把你保出来!”安瑞芝两眼迸出仇恨的火焰,愤怒地说:“无耻的走狗,你打错了算盘,我死也不投降!开枪吧,我们三个人死也要死在一块儿。”就这样,穷凶极恶的敌人开枪了,安瑞芝与黄贞信、崔贞淑三名妇女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东北人民的解放事业。

为国捐躯是英雄的无悔选择;尊崇先烈是后人的良知责任。这5位极具代表性的英烈,既有男性,也有女性;既有汉族人,也有朝鲜族人,还有满族人;既有河北人山东人,也有珲春本地人,还有朝鲜人。他们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是光荣辉煌的一生;他们的背后站着无数个跟他们一样怀有满腔报国热情的爱国人士,虽然他们的人走了,但他们留下来的抗联精神却永远留存人间…

巍巍长白山可以作证,数不胜数的革命先烈虽然已远去,但先烈们用生命与鲜血铸就的抗联精神,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珲春人知耻后勇,奋勇争先;滔滔图们江可以作证,珲春各族儿女,在抗联精神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满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夙兴夜寐地努力工作着,在追寻“中国梦”、“强军梦”的道路上,在建设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征程中,昂首阔步走进新时代……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qingzx.com/wqwh/64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