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利小吃背后的故事

监利,位于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历史悠久,地灵人杰,物华天宝,文化灿烂。早在多年前,原始人就在监利这块土地上生息,“监利”一名从何而来?且听我娓娓道来。

监利西周时属州国,春秋战国时属容城,为楚国领地和乐苑。楚王修建的雄伟华丽的荆台和章华台均在该县境内。汉朝时名华容县,曹操兵败赤壁逃归荆州时的华容道,逶迤穿过全境。公元年,孙权从古华容县内划出水茂粮丰之地另建县,设官“监收鱼稻之利”,监利之名始于此。也就是说,监利很早很早以前就代表江汉平原代言“鱼米之乡”了,否则,无利可“监”呀?

道完县名,说小吃,监利有哪些特色小吃呢?大凡老家人都能说得出:酒糟、团子和糍粑。外地人大多不喜食,认为一甜二糯不养生,其实是不了解其文化与历史。

酒糟

监利没有吃过酒糟的人恐怕没有吧?小时候,我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酒糟加鸡蛋,就是米酒煮荷包蛋。

做酒糟须用酵母,监利人称为曲子或曲娘。造曲子需要高温,大都在夏季,原料是黏米斤许,辅料是竹叶草、马鞭草、芝麻花(曲子花)等物,早年南门外有卖,这些现时大多不用了,因为有专用酵母。今只说如何做酒糟?把选好的糯米在清水中淘净,放入瓷盆中浸泡一宿,让米粒充分吸饱水分。第二天把瓷盆浸泡的米淘洗两遍,除去浑浊,然后置于木甑中烈火而蒸。蒸熟为饭后,迅速盛入垫有干净隔布的簸箕中,摊开,让其自然冷却,冷却过心,即可置入瓷盆中。这时,把碎好的曲子粉五分之四均匀撒入,边撒边搅拌,边搅拌边用手把糯饭中块状的部分捏散。监利做酒糟有讲究,须时用凉开水湿手,切不用生水。

糯饭拌好拌匀后,用手掌将之压紧抚平,略呈中高四低之势,以食指插入正中挖一出气眼,把剩下五分之一曲子粉,悉数撒播其表面,然后紧裹以棉被、毛毯等取暖之物进行发酵。冷酒热窝,经过一个“对着”(24小时),长一点的一个半对着。闻见了香气,就可以揭焐了,看见表面细白毛,眼中一汪清甜水,即是好酒。

酒糟单食者较少,大都佐以其它食物。最常见的佐物为汤圆、糍粑和鸡蛋。而我则喜酒糟加鸡蛋,只在生病、生日时,鸡蛋在那时候的农村可是尊客之物,常见却不舍得,鸡屁股是妈妈的油盐储蓄罐。待客对象为新女婿、丈母娘、娘屋的舅父、远方的姑妈、舅侄儿子等。鸡蛋少则四个,多则六个,从来没有只打两个的,打两个蛋被视为骂人。

酒糟,在早年监利农村,女儿嫁人生娃、坐月子,娘家人必事先掐好日子做上一盆上好的米酒。待到落月时,捎上鸡蛋与红糖前去婆家探视,这是习俗,也是礼数。做酒糟,更是一项技术活。前些年,侄儿在小北门菜场口,专做监利酒糟、糍粑和藕圆,掘取第一桶金后改作别的生意了。现在,他儿女已上学成家,家传酒糟技术,恐要失传了?好在万达金街又发现了一家,每每经过,花上五元钱,买上小两斤,送给父亲解馋一星期。父亲的美早是,米酒煮汤圆,宁缺不过早。

团子

团子,当然以监利本土的最为正宗。当地人也有不喜欢团子的,“你个团子耶?”有骂也有爱,骂你是个“苕”、不过气或是二百五。爱是怜惜,团粉瓜溜,好看又可爱。我家每年正月十五是必做的,因为它喜庆,里面包裹着象征美好与希望各种馅。

梗稻米、籼稻米作原料,米选好后,淘净放入木甑蒸半熟,再用石磨磨生米成粉末。监利民谣云:“推个磨,扯个磨,推的粉子细不过,做的团子香不过,一餐吃哒十五个。”现在有了碎米机,不用辛辛苦苦推磨了。但石磨所磨米粉的质量,又细又匀又环保,是现在的碎米机无法替代的。磨好的细粉还要用沸水煮一次,烈火猛烧,水大沸腾时才将细粉倾入,边倾入边搅拌,随着米之膨胀湿润,水渐干涸,与细粉融为一体,稠如浆糊,名日“欠子”,意思是还欠一道工序。将欠子取出,置于大木盆中,用力揉搓。又有俗语云:“团子冒(没)得巧,只要欠子揉得好”。揉欠子极需手劲与功夫,捏之不散、不糊手。这是我家老父亲的专利,几个回合下来,鬓汗涔涔,双手通红。揉好了欠子,炒馅就是我的事了,大多十二种或十八种,最少有八种,取意月月红,八八发,一个小小的团子,饱含了太多的期望。监利本土的团子馅大多以香干、榨菜和猪肉为主,富裕人家加入腊肉、藕丁、南烘腌菜、蚱椒和大蒜梗等。

团子做好蒸熟,那就看你的本事与吃法了,蒸熟即吃是常规,还有煮团子、炸团子、烧团子、炕团子等等,以炕团子味道最良,火塘边炕最佳。

各地元宵吃汤圆,惟有监利吃团子,这是有来头的?民间传说起于蜀国大将关羽。三国赤壁大战后,关羽率五百校刀手至华容道,埋伏于芦苇丛中,等待溃败的曹操。三国时监利称华容,其东北斜插至西北,有一条百里荒道,两岸无一人居,道途泥泞,弥望皆芦蒿,人称华容道。关羽埋伏于此,不能造饭暴露目标,而关羽埋伏之地,距县城及民居甚远,又时值寒冬岁末,如炊黍而饷,至则饭菜皆冷。好在华容县令聪明,令人将大米磨成粉末,捏成泥状,然后分成若干小坨,把每一个小坨揉圆,中间挖窍,复在窍中填以菜肴,封口接圆,放入蒸笼烈火而蒸。团子蒸熟,县令令人担饷送给关羽军土。军士得食物,皮冷而芯热,既有米饭,又有菜肴,食之方便,味道佳美,甚是高兴。后来关羽放走曹操回荆州,路过华容县城,正是正月十五。县令欲煮汤圆待关羽,关羽说,吃什么汤圆,就吃你上次送给我们的团团。县令说,您说的是团子,好吧,吃团子。因关羽喜吃,流风所及,团子盛行于监利、石首与华容,只是形状与大小不尽一致。

糍粑

糍粑,在我国是一种很普通的美食,南北皆有,制法亦大同小异。监利糍粑分南北,味道相同,异工却同曲。糯米洗净、泡发、蒸熟之后,迅速将热腾腾的糯米饭倒入石臼中。监南用槌打,一人抡着特制的木锤打糍粑,另一人置一盆冷水在旁边,双手沾冷水,趁木锤提起来时翻揉糍粑。监北用棒杵,四至五人,持杵棍而速杵之,直锤杵饭至烂泥。小时候我也试着提,只是力气小。一声吆嗬或齐喊口号中,将欠子举起,反扑而下,脆脆一声响,欠子重跌入石臼,复锤或杵少时即告磬。这时,扒臼师傅会纠起“欠子”送给围观的小孩。小时候我吃过,用筷子沾过碗中的红糖,好吃得很。去年春节回湖南,见过妇女们杵糍粑,那场面热闹得很。也许是从监北传过去的,男人们外出打工未回,年货腊糍粑是要提前准备的。锤杵完,小孩继续扒锤杵上的欠子,大人将臼中欠子倒入垫有湿纱布的磁盆内,整形揉圆,然后倾倒在撒了细粉子的簸箕内,簸箕不够用,就用门板放。待糍粑自然凝固成满月的样子,光滑如明鉴,鲜嫩如白玉,大小如磨盘时,就可以用刀把它切成条分装了。切时先把糍粑盘一破为二,满月变半月,半月改成条,以直线一方为底竖置于凳,人骑半月之上,双手平持刀背平稳而切之。切糍粑也是一项技术活,每块厚二分半左右,块块如一,才是上等功夫。糍粑切完,即放入装满水的水缸中储存。腊水泡糍粑,不动又不摇,可保鲜数月。吃糍粑的方法有多种,有煮、炸、烧、烤。农家一般和酒糟而煮,而我则喜烤着吃,糍粑鼓起时,凿个洞,塞入半边广式香肠,这是小时候芝麻糖棒吃法的翻版。

岁幕,农村人进城给城里人拜早年,一般用蛇皮袋子背个糍粑,那可是上好的年礼。早年春节回家,只取堂兄家中间两条,一为好看,二为省事。

糍粑起源于何地何时?众说纷纭。源起于监利,是有史料依据的。话说吴王夫差二十一年,即公元前年,越王勾践紧紧包围了吴大城。吴大城是吴国都城,周长四十七里,有城门八座。越国军队爬墙而上,攻门而入,皆遭溃败,死伤无数。勾践于是吩咐越军,围而不攻,城内存粮无多,不出三月,城内坚守军民必困饿而死。于是,改攻城为围城,十余万铁骑驻扎城下,水泄不通。可直至夫差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围城近三年,勾践才率军攻克吴大城。勾践克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询问城内军民,你们怎么食用城墙厚砖呢?那能消化吗?城内军民告诉他,那不是厚砖,而是一种形似城砖叫糍粑的东西。

原来,吴大城为楚国监利的伍子胥所筑。他足智多谋,且未雨绸缪,防止有朝一日敌人围城后断粮,可取而食之。所以筑城时,他仿故乡糍粑的制法,制成糍粑大砖无数,风干后代城砖以夹城墙形式筑于城下,历经百年而不坏,取出水煮加热而食之,味不减当时。

监利,春秋前叫州国,两千六百多年前就发明了糍粑。老一辈人在蒸糯米制糍粑之前,都要焚香跪拜子胥公,监利人称伍子胥为子胥公。糍粑的发明权,理当归属于监利。

说完监利三小吃,口水流出来了吧?再不把糍粑说成“尺八”(我老家镇名)了吧?您吃的是文化,储藏的是历史。改天,我们再来说说藕圆子。

荆州乡里伢(jzxiangliya)是水云天的个人







































湖北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初期症状表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qingzx.com/wqwh/60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