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春燮在讲述烈士故事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曾五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是全国唯一连续五次获此殊荣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延吉州汪清县关工委主任金春燮,在这片热土上工作了42年,他的事迹“感动中国”。
年8月,他被中宣部授予全国“时代楷模”称号。这是因为他走过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走了一次传承红色精神的长征??
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
“绝不能让历史断档”
“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著名诗人贺敬之曾这样赞美延边。著名抗联将领杨靖宇、李兆麟、童长荣等曾在汪清与日寇浴血奋战。抗联精神在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这块热土上不断发扬光大,延边各族人民深爱着这片热土。金春燮年近七十夕阳红,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珍视抗联精神。
年4月,金春燮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休,担任县关心下一代工委主任。从此,人们叫他“拼命三郎”,还称他“树碑修墓专家”。
金春燮的父亲是普通的朝鲜族农民,经历了新旧社会两重天。他感恩党让他吃饱、穿暖、活得有尊严。他一生给金春燮留下两件重要家产:一句话、一面党旗。
金春燮忘不了参军入伍那天,父亲在送他的路上不断叮嘱他“这辈子不要忘了共产党”。这是父亲留给他的家产之一。这句话一直激励着他,使他由一名解放军战士成长为县委副书记。
“延边特别是汪清,是抗战时期东满地区的主战场,曾经发生过次战斗,涌现了名革命英烈。但如今的青少年对这一段历史了解不多,我挺着急!”他立下“军令状”:“烈士不分你我,不分国界,只要是在这片土地上为抗战牺牲的英烈,自己都要给他们立碑!”
“为了给抗日英烈树碑立传,老金那是真玩命!”关工委副主任崔锦哲说。一天晚上,他们三人预备开铲车往山外走,驾驶室只能挤下两个人,老金二话没说爬进了铲斗。崎岖的山路上,对面突然驶来一辆轿车,两车相擦差点把他颠下山谷。开车的小青年抬起手要打老金,崔锦哲急中生智:“他是义务给烈士修纪念碑的,他是老金,讲抗联事迹的金春燮!”
多么熟悉而亲切的名字。小青年顿时愣住了,手悬在半空,一个劲地说:“这样的党员,我服了!”
年10月,老金带着村民修建的抗联烈士童长荣墓塌陷了。老金从“小学生”做起,常往县设计院跑,向建筑设计师请教,参照厚厚的建筑书本自学设计图纸。如今,老金已对设计、选址、备料、施工、刻字等十几道工序样样熟悉。
曾经的县委副书记怎么成了“树碑修墓专家”?“历史的断档像一把尖刀刺痛着我的心!”每说到这里,金春燮的眼睛就湿润了。为了这个,他豁出去了,宁愿一直当“树碑修墓专家’”。他目光坚毅:“一座碑就是英雄一生铁心跟党走的光辉历史,这也告诉大家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激励他奋力前行的力量。“绝不能让历史断档”,这是他的庄严承诺。他默默地在党旗下一次次宣誓。金春燮用忠诚和博爱树起了77座抗日英烈和抗战遗址纪念碑。
抗战时期,在汪清的日本共产党员伊田助男,将日军10万发子弹留给抗联部队,留下遗书后饮弹自尽。金春燮说:“我立了伊田助男和他的遗书两座纪念碑。这十多年我接待过几批日本共产党代表团和日中友好人士,希望中日人民为了世界和平友好下去。”
金春燮在宣讲革命故事
山山金达莱烈士铁血染
“我要著书立说,激励后人”
金春燮传承革命精神,源于一颗感恩的心。“我不想让抗联战士变成‘无名’烈士,付出点辛苦不算什么,能让烈士精神彰显才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要著书立说,激励后人!”
他家的灯光经常凌晨亮起来,那是他在写书、准备爱国主义讲稿。学习和研究抗联精神,结合个人、家庭和延边腾飞的巨变,使他更加坚信党的领导,并凝聚成思想和专著。为搜集英烈事迹材料,他寻访全国十多个省市,行程达两万多公里。他已编写了《战斗在白山黑水》、《不朽的丰碑》等40多本书籍和小册子,总计多万字,还组织拍摄了20余部电视宣传片、传记片。
中共东满特委书记童长荣烈士的出生地安徽省枞阳县,他找到童长荣烈士的养女童承英。老人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说:“感谢你们还没有忘记我的父亲,父亲牺牲的值啊!”老金说:“我们不会忘记每一名抗联战士,童长荣烈士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与他相比,我们做的微不足道。”十多年来,他对怎么样把党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与抗联精神相结合十分
“我要把汪清的抗联精神传播到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为建立“白山黑水中华魂——汪清英烈网”,他的儿子专程从北京回来帮助他。年4月,他开创了全省县级运营“英烈网”的先河。网站开通至今,每天的点击量都达到次以上,全国各地甚至美国、新加坡、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网民都浏览过网站内容。他还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建一座县级抗日战争纪念馆。他的举动,感动了一位叫康存香的汪清籍女士。她把多件价值上百万元的抗联时期的珍贵文物赠给纪念馆。年9月16日,汪清县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建成对外开放。目前,参观人数已达到余人次,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山山金达莱后代跟党走
“我老了,但宣传革命精神的思想不能老”
老金经常叮嘱儿子,你能到北京工作,是党的民族政策好。他把父亲的叮嘱传给儿子:"这辈子不要忘了共产党。”加上一句话:“这是咱家的传家宝,永远不能丢!”他的妻子也成了传承抗联精神的“贤内助”。有人称他是汪清抗联精神的“活地图”,有人称他是汪清抗联精神的“工具书”,有人称他是汪清抗联精神的评书艺人。为讲好红色故事,他练就了一副绝活。他讲课常备“三件宝”:一杯水、一条毛巾、一腔激情。
“年,11岁的金锦女全家六口被日寇惨酷杀害,她步行一百多公里去参加抗联。年10月,她在传送情报返回途中被日军抓获,活活被敌人打死,就义时高喊:‘打倒日本强盗’,年仅12岁!”课堂上,金春燮图文并用、声情并茂,老师和学生听得神情凝重,潸然泪下。
要想让别人信服,首先自己要信服。有时讲到动情处,他激情难抑,拿起毛巾擦拭泪水。他几回回梦里醒来,几回回梦里都在想如何把课讲好,更富有时代特点。10年来,他主讲了82场爱国主义教育课,听众达12.4万人次。
“如果能让孩子们看看当年抗联战士的艰苦环境,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年,他把“抗日游击大队指挥部”、“东满特委”兵工厂、印刷厂等复旧如初,开展了“赤色乡土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作了多场宣讲。他把课堂从校园搬到抗战遗址现场。看着山沟里低矮昏暗、四面漏风的座座遗址,听着一桩桩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惨烈战斗故事,孩子们犹如走进战火纷飞的年代。
今年3月,金春燮在网上看到“雷锋班”学生做好事的报道,产生了建立以抗联英烈名字命名的英烈班或英烈中队想法。不到半年,全县42所中小学校全部建立了英烈班和英烈中队。
汪清县中小学现有多名学生,其中困难生占10%,特困生占5%。在他的努力下,成立了“春雨爱心之家”。10年间,金春燮共筹措多万元,帮助多名贫困生圆了求学梦。“没有党的民族政策,就没有延边的发展;没有党的关怀,就没有我的今天。”
一名大学生给金春燮写信说:家乡的红色,是我最美丽的乡愁??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朝鲜、英六种文字出版用汉、蒙古、维吾尔、哈萨克创办于一九五七年国家级新闻月刊权威报道中国民族的中国民族杂志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text-align:eo.textAlign,text-decoration:eo.textDecoration,color:eo.color,background-color:(eo.borderColortheme.majorColor)}"placeholder="{点击编辑}"ng-model="eo.text"tn-edit-html-content="true"class="tn-rich-text-contentng-scopeng-pristineng-valid"style="display:inline-block;padding:0.3em0.5em;border-top-left-radius:0px;border-top-right-radius:0.5em;border-bottom-right-radius:0.5em;border-bottom-left-radius:0px;font-size:1em;background-color:rgb(,0,0);font-family:inherit;box-sizing:border-box!important;max-width:%!important;word-wrap:break-word!important;">小贴士年度六种文版杂志订阅进行中……邮发代号:汉2-91.蒙82-.维新58-.哈新58-.朝82-.英2-67.订阅-/北京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在哪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