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远(图)
9月15日,记者接到珲春华瑞参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员工李文善的报料,当天下午,在哈达门乡二道沟内人参基地种参的参农刘增琴起获了一棵重量达克的人参。一位具有20多年人参栽培经验的参农告诉记者,此前他所掌握的珲春起获个体重量最重的人工栽培人参为多克。
●参农种参6年喜获特大参王
当日15时许,记者乘车赶往现场。车辆沿着二道沟坑洼不平的老集材道一路向北行进大约10公里后,眼前泛黄的山坡上出现成片参地。在一位看沟老大爷的指引下,记者一行在天黑之前,找到起获参王的参地。在参农大型拖拉机的帮助下,记者一行费了很大周折才“爬”上了陡峭的山坡,在一片相对较缓的山地间,数百丈人参地进入眼帘。“她就是栽培‘参王’的人。”在李文善的引领下,记者来到起获参王的参地。参地的女主人刘增琴得知记者到来后,从工棚里取出一棵形体巨大的人参。“这棵参的参龄已经整整6年了。”刘增琴向记者展示这棵人参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栽培技术寻常没有刻意培植刘增琴的老家在吉林省抚松县露水河镇,她的家乡抚松县是有名的人参之乡。年,刘增琴和丈夫王明利一同来到延边,先后在汪清和珲春培植人参。“当年我在汪清县大兴沟镇二甲山种植的参地里曾经起获过一棵多克的5年参。”刘增琴说,当年,她在老家万良市场,见过最大的一棵参也只有克,今天所起获的这棵人参,不仅是她培植人参6年来第一次起获,而且此前也是闻所未闻。刘增琴说,他们夫妻对这棵参并没有刻意用心栽培,这棵参生长的土质从表面上看也与其他地块没啥区别,好在起获这棵人参的老汉经验丰富,在起获前就注意到这棵人参的植株与周边的人参植株有很大的区别,在起获时倍加小心,使得这棵“参王”得以保全。“如果当时起参的雇工没有注意到这一情况,像平常一样起获这棵人参,这棵人参很有可能会因‘伤筋动骨’而让它的品位大打折扣。”李文善说。
●业内人士闻讯对此连连称奇记者发现,这棵“参王”的顶端,清晰地长有6个芦头,共有6个根茎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形如6个“人体”共同拥有一个颈椎,其中两个主根茎形如“夫妻”,仔细观瞧,如同4个身材娇小的“孩子”与父母紧紧地相拥在一起。从目测上看,这棵参王从芦头到参须底部的长度大约为60厘米左右。与地上摆放的人参相比,这棵参王与其他的同龄者相差巨大。那么,王家培植的这棵人参在珲春属于“参王”吗?9月16日上午,记者采访了珲春市特产总站站长申龙奎。他告诉记者,珲春特产总站对人工种植的人参个体重量大小过去没有记录,但参农起获的这棵人参重量如此之大,闻所未闻。“如果说人参个体在二三两重不足为奇的话,珲春出现了如此之大重量的人参,这在珲春人参人工栽培史上,是一个奇迹。”一位曾在特产局工作过的业内人士唏嘘不已。
●参王运往抚松参加拍卖大会刘增琴告诉记者,6年前,她和丈夫租了这片地后,在此栽培了来丈人参,由于当年租金低,加上几年的人工费,每丈参地的成本大约在元,从起获的情况看,每丈地可收获10公斤鲜参,从今年人参市场的售价上看,大约每百丈人参地的纯收入在15万元左右,远远超出她和老公的期望值。“现在别说是用工费涨了,就是租地,每丈没有一千七八也下不来,当年选择种参,真的赚着了。”刘增琴满脸喜色地对记者说。“为了防止人参脱水,我们马上就得将这几百丈参地起获的人参,连夜运抵抚松万良交易市场出手。这棵参王到底能值多少钱,还需等到拍卖后才能有结果。”刘增琴说。
掌上珲春——城市就在您手中!
每天最权威的信息播报!
珲春网事ID: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