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沟支部
太平沟最早的名称叫桦树洞,村子南面大河对岸不远的山上,有一个天然形成的洞穴,在洞穴周围的山坡上,生长着茂密的林木,林木以桦树居多,因此得名。
一百多年以前,这一带群山纵横,禽兽遍行,四周人烟稀少,到处是茂密的森林和丛生的野草。散居在这里的人群,都是远道而来的猎人、采药人。由于这里的土质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迁徙来此的居民便逐年增加。在这些移民当中,多数是关内的汉族流民。
年,清廷将图们江以北辟为“朝鲜垦民专垦之区”以后,标志了朝鲜人“合法”迁入阶段的开始。
年,几名以打猎为生的珲春地区朝鲜族出外狩猎,偶然来到此地,发现这里地势较为平坦、土质松软、适于开垦耕种。于是,从珲春迁来8户朝鲜族,在山坡平阔地方搭起了马架子,开始垦荒,从事农业生产。翌年,又有16户朝鲜族先后迁入。清光绪三十一年(年),从朝鲜咸镜北道稳城,迁来一批农户。以后迁来的不但有朝鲜族,还有汉族。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山东,河北一带的流民,也陆续迁入。至此,迁入太平沟的人口逐年增多,各民族之间建立了亲密关系,他们互相帮助,共同开发着东北边疆。
在以后的一个时期内,经过艰辛的努力,来这里定居的多数人的生活有了显著改变,朝鲜民族逐渐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之中。随着迁往太平沟移民的不断增多,移民成分也变得复杂多样,不但有大多数的劳动人民,也有一少部分地主,出现了两极分化。广大百姓不仅遭受封建军阀的压迫,还要遭受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
当时在太平沟的居住民主要分布在桦树洞、河东、河西、中间村、水道沟等处,每个部落相距不过二、三里地。
日寇侵入罗子沟以后,开始推行归屯并户的“集团部落”政策,散居的六个自然屯的一百多户人家,被强迫搬到中间村,起名太平沟。接着,日本人在屯子周围挖壕沟,埋木桩,架铁丝网,并设立了守备队和警察所,以此镇压当地的反满抗日活动。
一.党组织的建立
在近代中国史上,延边的朝鲜族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无论是在反抗清朝的腐朽统治和反对封建军阀阶级压迫的斗争中,还是反满抗日、解放全中国、抗美援朝等斗争中,他们都挺身而出,成为反抗者、革命者。
早在年的时候,太平沟一带就有朝鲜共产党活动。这之前,在太平沟光新学校教书的吴光淑(吴东焕),崔贤镐二人,为了追求个人的理想,南下广东,进入广州中山大学学习,接受了进步思想教育。学习回来以后,二人就在太平沟组织了朝共党(上海派),先后发展了七人加入朝共党。
年9月份,中共罗子沟区委派军事委员金武一(金韩九)到太平沟,传达区委书记韩兴彬的指示,将朝共党转为中共党,建立中共党支部。实行“一国一党”制,是共产国际的决定,对于这个决定,原朝共党成员没有异议。这样,在金武一的主持下,选举了以李成浩为支部书记,俞昌赫为组织委员,李东焕为宣传委员的党支部。自年末为止,太平沟支部共发展了九名党员,其它七名党员分别是:吴光淑,崔贤镐,廉财顺,李振哲,朴熙哲,吴凤焕。至此,党的组织在太平沟开始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斗争。
中共党支部建立之前,朝共党组织就在村里建立了反帝同盟会,中共党支部建立以后,反帝同盟会改为了反日会,在党支部广泛的宣传动员下,大多数群众都参加了这个组织,接受党支部的领导,为党组织增加了斗争力量。
在区委的领导下,村党员干部,积极向广大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宣传,传播马列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唤起各民族的阶级觉悟,同日本帝国主义、伪满统治及封建地主阶级进行斗争。在党的领导下,太平沟广大党员群众,积极配合抗日队伍,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满抗日斗争,极大地动摇了日本侵略者及伪满政府在罗子沟的统治。
二.开展减租减息斗争
年,太平沟遭受大旱灾,庄稼普遍减产,但地租并没有因此减少,加上繁重的苛捐杂税,许多农民开始断粮。面对这种情况,一些农民自发地聚集在河西安道尔家,商议到罗子沟街找伪村长解决吃粮问题。广大农民一呼百应。当有一百多名群众集合经河西到新屯子时,被驻新屯子的伪满军发觉,他们拦住群众队伍,质问他们谁是负责人,群众回答;“我们都是负责人”。伪满军见老百姓人多,于是用欺骗的办法,答应伪机关发给农民粮食,群众队伍因此自主解散。由于群众缺乏斗争经验,使这次斗争无结果而告终。
当年秋天,党支部在区委的领导下,在总结了前次斗争经验后,开展了一场极具声势的减租减息斗争,党组织的宣传动员,鼓舞了广大群众斗争的积极性。
这场斗争行动,也是从太平沟开始,后来波及五个村屯。
针对封建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全村广大群众联合起来,大胆地同本村李相建、崔世权等地主作坚决斗争,迫使他们认可“四六制”地租形式。受到斗争胜利的鼓舞,群众的积极性也被激发出来,党组织决定,趁热打铁,进行示威游行活动,扩大革命影响。
在党组织的安排下,每个党员分别来到群众的家里,逐户进行宣传动员。广大群众因此擦亮了眼睛,更加明确了方向,清楚了被剥削、受压迫的根源。第二天,全屯有七十多名群众集合在一起,他们手拿写有口号的小旗,群情激昂,高喊“打倒封建地主!”“打倒土豪劣绅!”“实行四六制!”“无产者联合起来!”等口号。
示威的队伍浩浩荡荡从太平沟出发,途经新屯子、河东、河南等村时,得到了这些村屯百姓的积极响应,示威队伍的人数不断增加。当游行示威的队伍到达三道河子村的时候,加入队伍的群众,达到了五百多人。面对如此庞大的游行队伍,驻罗子沟街的伪满警察也无计可施,只好听之任之。
这场减租减息的斗争,是太平沟广大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封建地主阶级斗争的一次伟大胜利,通过这次大示威,极大地鼓舞了革命人民的斗志。
三.支援抗日武装斗争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和伪满反动政权,对东北的抗日武装,特别是抗日游击根据地采取军事“讨伐”的办法,实施武装镇压,对抗日游击根据地的罗子沟,也是讨伐不断。在艰苦险恶的斗争环境下,广大群众积极配合抗日军,坚持开展反满抗日斗争活动。
为了夺取更多的枪支,在游击队武装工作负责金光振的领导下,党员崔浩渊、李英春、赵贵清不顾危险,到本村地主胡东虎家,夺取了苏式五连发步枪一支。过了几天,他们又到上碱村地主大老丁的家里,夺取了一支同样的步枪。此外,党组织还在群众中广泛动员,收集猎枪。经过努力,共搜集了二十只猎枪,全部送给了抗日队伍。
年1月,由五十多人组成的汪清县委领导的一支游击队,开进罗子沟太平沟,准备伺机打击敌人。游击队进驻以后,走漏了消息,遭到了当地和东宁方面敌人的联合进攻。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村党支部组织党员群众配合游击队站岗、放哨,并给游击队送去粮食和其它物资。由于敌人的进攻十分猖狂,游击队被迫转移到火烧铺一带的东南岔。为了保证游击队的粮食供应,党组织就动员妇女做为游击队做干粮,并派李夏成、金京旭、宋光俊等三人送去二百多斤干粮。几天以后,山里的游击队派来三名游击队员,与太平沟党组织进行联系,不幸被敌人发觉,结果三人全部被捕,两人遭到杀害。党员崔浩渊、金光振、金光麟、李春宝等同志,悲愤地趁着黑夜,掩埋了牺牲的二名同志。
经核对,游击队员的被捕遇害,就是对共产党和广大群众怀有刻骨仇恨的地主胡东虎告的密。为了给死者报仇,在金光振的指示下,崔浩渊和赵贵清、全太植,把这个罪恶累累的地主处决了。
年9月,一支抗日队伍在袭击了东宁的一股敌人后,撤退到太平沟进行休整。当这个消息被敌人知道以后,驻罗子沟的伪满军,在日本教官柴田的指挥下,气势汹汹地扑向太平沟,妄图剿灭这支抗日队伍。太平沟的抗日群众及时地把敌人的行动,报告给了抗日军,由于做了充分的准备,当敌人渡河的时候,抗日军对来犯的敌人进行了猛烈的袭击,柴田被打死,遭到打击的伪满军狼狈逃窜。
四.不惜代价,支持抗日。
在党的领导下,太平沟成了抗日军可靠的后方和根据地,广大群众的抗日觉悟不断提高,在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不惜代价,宁可自己受苦,也要支援抗日。每当抗日军到来时,首先行动起来的就是广大妇女,她们为战士们做饭、做干粮,缝衣服,洗衣服。有的妇女看到战士的衣服破,没鞋穿,就拆掉自己的裙子,为战士改衣服,做鞋子。有的妇女还把自己家的被子拆了,用锅底灰染色,给战士做衣服。有的党员还把自己的棉衣脱下,送给战士穿。党支部还发动群众为队伍捐款,购买武器、布料、油盐等物资,有一次,一下就捐献了二十五元(一头牛三十元)。
五.党支部被破坏
太平沟的革命群众在党的领导下,配合抗日队伍,在反满抗日的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反满抗日武装斗争做出了牺牲和贡献。为此,驻罗子沟的日本宪兵队、警察署、协助会等,对抗日斗争活动,进行了疯狂的镇压和讨伐。为了扑灭革命斗争烈火,日伪军在罗子沟地区设立了宪兵队、警察署、协助会等反革命组织,采用各种手段,在进行残酷的镇压的同时,组织协助会用对抗日人员进行诱降的手段,威胁和阻碍抗日活动。为了分化瓦解革命队伍,日伪军在实行军事“讨伐”、经济封锁的同时,还派出宣抚班、工作班等组织混入群众及抗日军内部,进行诱降、策反,破坏抗日军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为此,党组织和群众抗日团体不断遭到破坏,斗争进入到了异常艰苦阶段。
年正月十五,驻罗子沟日军守备队勾结东宁老黑山靖安军,对罗子沟区委所在地的四道河子,进行了野蛮的屠杀,四十多名群众惨遭杀害。区委被破坏,地方抗日武装转移到了宁安、东宁等其它地方。太平沟党支部和其他支部一样,与党的上级组织逐渐失去了联系。
在敌人的武装镇压和诱降活动中,一些党员经受不住艰苦斗争的考验,开始动摇,投敌,自首,叛变。
早在年春,日伪军一个团三个营讨伐太平沟时,有三名党员被捕,第一任支部书记李成浩逃离太平沟,去了珲春,脱离了党的领导。区委书记韩兴彬调往汪清,区委军事委员金武一被捕,,在太平沟进行武装工作的游击队员金光振返回部队,使太平沟支部陷于瘫痪境地。年末,李成浩在其岳父(民会会长)的劝诱下,从图们返回罗子沟,到日本宪兵队归顺自首,后充当了日本特务。
党组织瘫痪以后,中共汪清县委派姜彬到罗子沟任区委书记。在区委的领导下,对第四区(罗子沟)的各支部进行了整顿。任命沈日浩为太平沟支部书记。同年六月,在党内反“民生团”的斗争中,部分党员被错杀,部分被怀疑党员逃离。同年九月,日伪军再次讨伐罗子沟地区,区委书记姜彬因民生团嫌疑被杀,支部失去上级领导,沈日浩逃跑,支部再次陷入瘫痪状态。
年初,从珲春及和龙方面转来了一些党员,根据太平沟的情况,新的罗子沟区委,任命珲春荒沟支部来的党员金恒久为支部书记,和龙方面转来的党员赵广彬为组织委员,崔汉珍任宣传委员,同时发展李夏成、金明焕入党,县游击队还派来了金春山、金今子两名党员,这样,因敌人讨伐而遭到破坏的太平沟党支部,又建立了起来。
年,“四道河子惨案”发生之后,日军守备队进驻太平沟设立据点。在严酷的斗争面前,支部与区委断了联系。有一天早晨,支部书记金恒久来到党员李夏成家。金恒久说:“看样子日本鬼子快进来了,你们怎么办?我就要走了。”李夏成听了金恒久的话,决定和他一起走。就这样,李夏成和他的小舅子共青团员金钟顺一起,跟金恒久转移到了深山里。三个人在山里躲了七天时间,听不到屯子里的消息,不仅同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和广大群众也失去了联系。
在分析了斗争形势后,金恒久无奈地对李夏成、金钟顺说:“你们二人是有家庭的人,你们下山去吧,下去后,他们让归顺就归顺吧,就说我是主要干部。但你们不能忘记革命精神。我是独身,我去找游击队去。”
在金恒久的指示下,二人在下山时,伪装成上山打烧柴的群众,但还是被协助会抓捕了,当天就被押送到了罗子沟宪兵队。在罗子沟宪兵队,李夏成受到了严刑拷打和审问:“是谁让你参加共产党的?”“共产党的头儿是谁?”李夏成经受不住敌人的拷打,只好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并供出了金恒久以及金春山、金今子三位同志。
十月,太平沟党组织遭到彻底破坏。
离开太平沟以后,金恒久去了苏联,解放以后去了朝鲜。
年秋,反“民生团”斗争开始以后,曾任中共罗子沟区委宣传委员、并最早在太平沟建立党组织的吴光淑,因民生团事件逃跑,年春叛变投敌,加入了图们宪兵队特务组织。年当上了罗子沟宣抚班班长,充当日伪军的走狗,抓捕我抗日军民,可谓罪大恶极。年,东北抗联在苏联驻地派出战斗小组,回到延边执行侦察任务。4月27日,由崔贤率领的十人侦察小组,在途经绥芬大甸子(罗子沟)的山中,将吴光淑抓捕,被枪决山中。
曾任罗子沟区委军事委员的金武一,年正月投敌叛变,充当日伪特务。年2月,在他的带领下,日伪讨伐队到三道河子村搜捕罗子沟区委书记韩兴彬,因当时韩兴彬不在三道河子,敌人抓捕了区委组织委员俞明植,当场将其枪杀。之后抓捕了全奎万、朴炳俊、全元日、崔成玉、朴成烨等五名群众,投入到延吉监狱,农民协会干部全奎万死于狱中。同年,金武一被我抗联抓捕,在百草沟九岭坪被枪决。
太平沟党支部从建立起,先后由李成浩、沈日浩、金恒久担任书记,共发展了二十六名党员。
党支部成立的五年时间里,尽管敌人发动了多次的、残酷的讨伐围剿,太平沟的反满抗日救国斗争的火种始终燃烧着,在残酷的斗争中,党员干部发挥了积极作用,建立了比较坚实深厚的抗日群众基础,激发了革命群众的斗志,灭了日伪统治者的威风,在东满地区的抗战史上,留下了闪光的一页。
三道河子支部
三道河子支部建于年11月,先后发展党员14人。这些党员基本上是由朝鲜共产党转为中共党员的。有本村的,如第一任支部书记崔正恒,也有从其它村屯转来的,如河东来的崔成旭,金日权。四道河子来的朴承烨,还有从穆棱来的金秀炫,珲春来的崔秉乐、朴镇根,石岘迁来的党员吴昌道等。
“九?一八”前,三道河子还未聚集成村落,之所以叫三道河子,是因为有三条发源于山沟里的小溪在这里汇聚。在此居住的住户,散住在三道河子两岸,形成了五个自然屯,共有多户人家,其中汉族多户,朝鲜族多户,按朝、汉百户管理。年末开始,日本侵略者为了镇压抗日活动和加强统治,实行了归屯并户的“集团部落”政策,把散居的五个自然屯的居民强迫集中到三道河子屯,形成了一个大村落。
早在年,三道河子就有朝共党上海派、ML派活动,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负责人是朴熙哲。朴熙哲是三道河子人,小学教员,三十多岁,曾就读龙井大成中学。本村的崔正恒就是由朴熙哲介绍加入朝共党的。同时参加朝共党组织的,还有三道河子小学教员、家住延吉依兰沟25岁的朴永。秘密组织建立以后,在一起听朴熙哲讲授马列主义课。后来,朴永回到依兰沟,年,朴熙哲因结婚搬到了太平沟。
年9月罗子沟区委成立后,区委负责人韩兴彬介绍崔正恒(后改为崔正文)、金大协、全光宪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中共三道河子支部正式成立,崔正恒任支部书记。
党组织建立以后,经常组织召开党员和进步群众会议,宣传马列主义,号召民众同封建帝国主义作斗争,建立一个共产主义的自由、独立、富强的国家。在支部的领导下,先后成立了反日会、农协会、青年队等党的外围团体,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年的阴历二月,伪军对三道河子进行了围剿,区委人员都转移到了山上,村里的党员干部仍留在村里。
这次给伪军带路的,是曾担任过罗子沟区委军事委员的金武一,金武一于年初叛变投敌,充当了特务。敌人讨伐三道河子,主要是搜捕罗子沟的区委书记韩兴彬,结果韩兴彬不在,他们当场打死了区委干部组织、宣传委员俞明植,党员崔成旭、朴承烨,农会干部金奎万等几十名群众被捕,韩兴彬的房东朴炳俊一同被抓。失去区委的领导,支部书记崔正恒因此对组织产生了抵触情绪,开始不接受区委的领导,不接受区委交给的任务,一气之下,韩兴彬停止了崔正恒的工作,开除了他的党籍。其他党员身份暴露,四处逃离,党组织活动处于了暂停状态。
年夏天,汪清别动队队长李光带领部队来到三道河子,介绍崔正恒参加反日会,并让他担任会长。
年9月,日寇进驻罗子沟,区委派崔正华到三道河子,召集崔正恒、朴承烨、崔德顺恢复党组织生活。崔正华是罗子沟三道河子人。年参加中东铁路夜间讲习所,年加入中共党。曾在松江省虎林参加抗日义勇军。
在崔正华的主持下,崔正恒被委任党小组长,朴承烨负责宣传工作,崔德顺负责组织工作。没多久,朴承烨擅自脱党,准备逃亡朝鲜,途经大兴沟时被捕,自首叛变。年5月,崔德顺也脱党,去大兴沟时,也被捕自首。
9月,三道河子支部再次重建,党组织委派由穆棱方面来的党员金秀铉担任支部书记,珲春方面来的崔秉乐任组织委员,朴镇根为宣传委员。党支部重建后,继续领导群众,配合抗日军积极开展抗日救国斗争。
驻扎在三道河子周边山里的抗日军、救国军、汪清游击队的别动队缺粮少穿,支部就发动群众,不惜代价捐钱捐粮,为抗日军缝洗衣服。在抗日军同日伪军进行作战时,支部就组织群众站岗放哨,传递情报,引路,送饭,送弹药,配合抗日军打击敌人。有的党员干部发挥了带头作用,鼓舞了群众的斗志。
党员金英淑在年初,经三道河子反日会长崔正华介绍入党,做妇女工作,领导发动妇女给山上游击队送粮送信。年初,她丈夫崔仁龙不愿意让她参加革命,搬到了西崴子。没多久,金英淑就与崔仁龙离了婚,回到三道河子继续进行革命工作。后来,金英淑与金日成部队的战士崔浩结婚。志同道合的二人并肩走在革命的道路上。
年5月,驻罗子沟伪满军闻长仁营队,突然袭击三道河子村,抗日军联合救国军及各路抗日武装,在当地党组织的配合下,同敌人进行了七天战斗,打退了敌人的围剿,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担任罗子沟区委书记的崔正华不幸牺牲。这场战斗结束后,敌人更加疯狂地对罗子沟区委所在地四道河子和三道河子进行围剿、讨伐。在艰难的情况下,区委的工作处在了停滞状态。
年正月十五,“四道河子惨案”发生后,党组织遭到了更为严重的破坏。受党内“民生团”斗争的影响,支部书记金秀铉因民生团嫌疑被迫离开了三道河子,党员金日权逃到林口,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充当了林口宪兵队的特务。宣传委员朴镇根脱离组织回到珲春,党员吴昌道参加了抗日军,崔秉乐、李洛成脱党跑到外地。年10月,崔正恒在罗子沟被捕,供出了两名革命者,自首变节,三道河子支部因此解体。(未完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