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小康绘蓝图汪清县打响脱贫攻坚总攻战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面对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增收渠道窄等诸多困难,汪清县以脱贫攻坚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六个精准”,始终如一强推进、抓落实,推动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面对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增收渠道窄等诸多困难,汪清县以脱贫攻坚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六个精准”,始终如一强推进、抓落实,推动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

累计实现减贫户人,贫困村退出42个;

累计投资15.8亿元,实施各类产业项目个;

贫困发生率由年底的23.2%下降为3.3%;

……

一组组数据,串起了汪清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成绩单,编织起了百姓幸福生活的美好蓝图,绘就了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共奔小康的壮美画卷。

2月27日,汪清县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年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暨脱贫攻坚摘帽动员大会,9个乡镇向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递交了责任状。

全员集结,吹响冲锋号角;擂响战鼓,汪清县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的总攻战役。全县各级干部和22万各族群众迅速行动,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壮大产业发展,释放红利持续长久

在汪清县东光镇太平村昌顺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工人开着拖拉机将一袋袋原材料送入厂房,加工成木耳菌袋。

“年建设了第一个日产4万袋的厂房,年建设第二期厂房,年建设第三期厂房,现在3个工厂每日可生产12万袋菌袋。”日前,在菌包厂,太平村书记井庆迎告诉记者,老百姓提供加工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小料,菌包厂为老百姓加工菌袋,加工完成后送到各户培养室里。

此外,菌包厂每年的收益还为贫困户分红,今年3个厂共计划分红60多万元。贫困户还可以在每年12月份到第二年的3月份期间在菌包厂工作,每天工资在元以上。

目前,汪清县标准化菌包厂达到47家,3万余人从事木耳相关产业,占全县有劳动能力农业人口的三分之二;黑木耳专业镇达到5个、种植村个,百万袋以上村65个,黑木耳已经发展成为“多镇一品”“数村一业”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汪清县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建成全省单体最大的兆瓦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年可提供扶贫收益万元,持续受益20年。同时,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实施旅游、电商、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项目,全县扶贫产业项目收益达到万元。

固边垒坝,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走进汪清县各个村屯,通过危房改造政策新建、修缮完成的砖瓦房鳞次栉比,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和贫困残疾家庭4类人群的住房条件全面改善,贴上保温板,温暖了房子,更温暖了百姓的心。

“现在国家的政策好了,让我们住上了新房。”67岁的朴京爱是危房改造工程的受益者,今年住上了新房。走进屋内,阳台上的绿植翠绿亮眼,冰箱、彩电一应俱全。

为了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危房改造的政策,年,汪清县把贫困线1.5倍以下人群也纳入危房改造范围。年至年,全县共改造农村危房户。

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汪清县下大力气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3年累计投资8.5亿元,实施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个。

落实扶贫保障政策,让百姓的幸福生活细水长流

走进贫困户刘桂玲家中,她正在和小孙子做游戏,一家人其乐融融。

“现在政府给了各种保障,吃穿不愁,看病吃药也不愁了。”刘桂玲告诉记者,丈夫刘财患有心脏病和肺气肿,一住院就要花掉很多钱。现在医疗保障政策好,贫困户住院还给元补助。上次住院8天,报销完一算,自己才花了元钱。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都是贫困户急需解决的问题。年8月10日,汪清县开始实施大病兜底保障政策,贫困户门诊慢性病和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和90%以上。

“两不愁三保障”是汪清县脱贫攻坚工作奋斗的目标。为此,汪清县积极落实各项扶贫政策,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生态护林员岗位到个,规模位居全省第一;扎实推进“两线合一”,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元;落实“一张网”养老保险政策,惠及贫困人口名;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全县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无一人因贫辍学;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

授人以渔,激发群众自主脱贫内生动力

为避免“保姆式扶贫”“政策养懒汉”,汪清县在全省率先提出实施扶贫收益“奖勤罚懒”,制定出台《产业扶贫项目收益分配使用管理办法》,针对不同群体因人因户精准分配。设立小额无息扶持资金,支持有意愿贫困户申请无息扶持资金,发展特色产业项目;设立自主脱贫奖励资金,对依靠自身能力从事生产发展、务工就业的贫困户,生产经营性收入或工资性收入达到脱贫标准的,给予资金或生产资料奖励;设立村内公益性岗位,鼓励弱劳动能力贫困群众积极参与村内公共事业,全县共设立村内公益性岗位个;设立“一事一议”救助资金,对32名因重大疾病造成家庭刚性支出巨大、生活极为困难的贫困户,给予一次性特困补助。通过实施“奖勤罚懒”,建立多劳多得、多劳多奖的正向激励机制,全面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转载自吉林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qingzx.com/wqsh/6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