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半年班,辞别一众好友、同事,买辆摩托边学边走;摔了无数跤,受过两次伤;跑了两万二千公里,历时5个月,跨越7省区。
从繁华的珠三角出发,到达过荒凉贫困的凉山农村,探访过无家可归的缅甸难民。
翻越米的藏区雪山,徒步米的热带雨林;在世界海拨最高的淡水湖边裹衣观雪,在中国陆地最南端鸣笛出海;在观景大道上风驰电骋,穿越被妖魔化的茶马古道丙察察;领略了藏区的苍芒雄壮,享受过南方的秀丽温婉。
用掉了大部分积蓄,认识了一帮驴友。对着地图一看,中国真他娘的大!玩了两年山地车,游遍工作栖息地方圆百里的山水,便萌生了行遍全国的想法。本打算以山地车代步,考虑到单车机动性稍弱,最终选择了摩托车;我不是爱车一族,我的目的不在骑,而在行。
出行首日挂彩,在朋友家借宿养伤,面对我负伤造访,朋友不无诗意地笑说:对于长途旅行的人,受伤也是旅程的部份,受伤也是对旅程的一种亨受——他可是数学老师!
在河源朋友家休养数日,伤口开始结茄,决定整装出发,继续环游中国之旅。
河源位于九连山南麓,是个新兴城市,市区不大,骑行几分钟已出市区;北望可见数峰横峨,层峦叠嶂,已是九连山脉;一汪清水自山中涣涣而来,便是东江的重要源头支流——新丰江。
当地政府为了发展旅游,将新丰水库改名万绿湖,将一条县级环湖公路称为迎客大道。迎客大道沿湖畔山势起伏升降,沿途偶有佳景,无奈没什么太集中的奇秀景观,造访者廖廖。大概因为过往车辆不多,迎客大道路面较为平整,没有太多损毁。
翁源客家围楼始建于年前,翁源两处比较有名的客家古楼都集中在江尾镇,相距不到3公里。南塘村沈氏客家围楼规模宏大,而思岭村张氏围楼精巧贵气;当然这是就留下的古楼而言,据说没荒废之前,张氏楼群要比沈氏规模宏大得多。
珠玑巷号称广东第一古巷,介绍中附会了许多传说,但这种传说均无法考据,还可以根据需要继续演义。珠玑巷是古时沙水镇的一巷子,沙水镇地处大余与南雄中断,不论南来北往,到此都差不多一日脚程,便成了中转的驿站。很多中原人经此南迁,就有后人来此祭祖,当地政府顺势推广打造出姓氏旅游品牌。粗略看过,继续北行,10公里到达梅岭古道。
梅岭古道山无秀色,路有古香。梅岭为大庾岭中较为平缓的一座山峰;大庾岭不乏雄峰险隘,首开者张九龄及继修者亦可谓雅士,但做为古代连接中原与岭南的“国字号高速公路”实用还是第一位的。
出梅岭古道,经江西大余县吉村镇、内良乡,横穿大庾岭复地;沿途村舍宁静,稻香袭人,山中翠竹森森,山顶风过微冷。
绕回韶关长江镇,沿一条新修省道一路飞奔,到丹霞山,天已尽黑。在景区内一亭廊中过夜。
清晨收拾停当,沿一条石阶去看元阳石,到达第一个观景台,脚疼渐烈,只好悻悻下撤,骑车沿景区公路欣赏一路丹霞奇观。天气阴沉,远处朦朦一片,丹霞奇峰倒有另一种朦胧之美,只是没法拍下一张好片。
出丹霞山,上广东第一峰。
山顶浓雾霏霏如雨,雾密不透光,围栏只见数节,栏外混沌一片,如置身天宫瑶台。
晨起,雾气弥山,朦朦不见山外景色;9时许,山风突起,山顶晨雾随风散尽,天空朗朗如洗。
十点下山,计划当天出广东界,进入广西。却因走错了路,到了油岭。
三排镇一带是白瑶的主要聚居地,油岭古寨是三排镇最大的瑶族古寨,已存在千余年,已经搬到山下建了三个新村,古寨中仍住着一千多村民。
古寨在一个缓坡上横向修建,大致成排而随地势略有错落,层层向上堆叠,远看一片青砖黑瓦,显得古朴沧桑。
沿石阶向上,行至村中一个开阔处回身下看,山下峰林如笋,错列争奇;绵延铺展百里之外,尽在眼底。
辞别油岭古寨,没到山脚天已尽黑,在连南县城吃过晚饭,城二十余公里,在国道傍一个侯车亭里搭了帐篷。
清晨五点半再被吵醒,已经睡意全无,早早起来收拾出发,前往黄姚。
黄姚有古镇,但它不必是您前往的唯一理由,黄姚山水亦有趣味。
黄姚古镇不大,古镇之美亦得益于山水造化。
逛完黄姚古镇时间尚早,于是往计划中的下一站桂林阳朔续继前行。
桂北多以溶岩(喀斯特)地貌为主,黄姚至阳朔一路,峰林石柱排闼而来;黄姚算是小秀,阳朔可为代表。
黄姚往北百十公里到平乐县,横过一江清水,已是阳朔普益乡。普益往北二十里,峰林渐密,排排如笋;峰脚田畴相接,乡村公路绕峰过田,收种交替之际,绿黄相间,号称“十里画廊”。
更多内容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