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汪清县 >> 汪清生活 >> 印度见闻录

印度见闻录

本文来自公共号尽量有趣一点的作者李燡

本篇准备写印度。

一锦囊三妙计

去程飞机上,邻座是位在印度做工程的仁兄,我问他去印度旅游可有什么注意事项?大哥惜话如金,就说了三句:带好零钱,看好鞋,别喝生水。

不喝生水我听懂了,可那两句为什么会重要到同喝水并列?没明白再想问,大哥却入睡了。

我降落在加尔各答,一进酒店差点背过气去,这个床单大概从前还是白过的。而毛巾确已无从分辨它年青时的颜色。登时就有点想回去。强忍着,还是含泪入睡了。

这样的床单竟可以堂而皇之的铺出来

印度酒店大体说可分为三档:床单毛巾都脏的,床单尚算干净而毛巾脏的,床单毛巾都干净的。第一档通常不超过RMB元每晚,而第三档则通常元起,多是当地土邦主开的奢华酒店,每省通常仅有一家。而对干净一词,也颇有重新定义的必要。床单的干净是指不带血迹及污渍,而毛巾的干净是指其颜色总还是均匀的——我的消费能力尚不足以支撑在印度使用雪白蓬松的毛巾。

在印度住的条件较好的酒店

其毛巾仍然是这个样子

我不能理解这样的情况,直到在首都德里的RadissonBlu的洗手间内,我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小牌牌:

注意最下换毛巾一句

环保的要求哪里都有,但我一直以为,像这样好歹也算是个高端国际连锁的酒店中,客人需要换的毛巾是可以并且应该放在筐里的。

二印度的旅游地图

在印度遇到一位在中行孟买工作的同仁,问及对印度的感受,答曰“旅游的天堂,工作的地狱”。

工作的地狱我没有经历,旅游的天堂一句的确所言不虚。

  异域旅游,总要寻找其最具特色的所在,一些小国或许可以“一国皆在景中”,如马代或马耳他,但领土较为大型的国家,处处皆景便不容易实现。俄罗斯的欧洲区显然比广大西伯利亚更丰富多姿,美国的中部也没太多可看的。就算是中国各省皆有的5A级景区,妍媸高下仍然判若云泥;比如庐山九寨沟就不宜与我大天津古文化街作直接比较——即便后者不要钱。

  而印度的特异之处在于,我们不能在印度找出所谓“代表性景点”,因为这个国家的每一区域都各自不同——并不是像我国甜党咸党这种无聊的区别,而是从人种发色语言文字宗教饮食的全面区分,可勉强类比于汉人和疆藏。毕竟印度自古就是战火频仍的地方,从达罗毗荼人雅利安人再到阿拉伯人蒙古人,各色人种相互攻杀交织,林林总总不可思议。我在印度行十余省份,却始终没能建立起“印度”的国家概念来,这在我的旅行经验中也要算是独特的情况。

印度略图

印度能称为“大城市”的只有两处半:新德里、孟买算两处,加尔各答占半个,其余就全是村县,不过是大小不同而已。新德里是首都,有为数不少的古迹。孟买在西部阿拉伯海畔,可比作印度的上海。加尔各答原为20世纪初英属印度的经济中心,现在虽然破败但余威尚存;但加尔各答并非印度文化圈,它属于孟加拉文化,城市语言也为孟加拉语,泰戈尔即是加尔各答人,他绝大多数诗篇都是用孟加拉语写就的。

  就印度次大陆而论,北印度景点密集,鼎鼎有名的泰姬陵就在新德里南方的阿格拉Agra,瓦拉纳西varanasi和菩提伽耶butigaya分别是印度教和佛教的圣地,游人固然如织,而特色也令人心有余悸。德里-阿格拉一线也是经典的印度游览线路。

雾霾中的泰姬陵,印度的雾霾同样很可怕

阿格拉红堡

宏大的清真寺遗迹

德里的莲花塔

顾特卜塔

西北部多为印度传统土邦,我们通常想象中高鼻深目又带点脏兮兮的“印度人”多在此处,如旁遮普、拉贾斯坦、古吉拉特等,各邦均有独立文化,特点鲜明。如旁遮普的锡克教圣堂,拉贾斯坦四色城及城堡,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色,与西欧城堡大异其趣。而就我所见,这一带的土人相貌也是印度人中最为优美的。

各色印度城堡

南部印度被德干高原所隔,朱罗王朝持续千年,又先后为蒙古文明及伊斯兰文明征陷,以宗教多元化为显著特色,苦于交通不便,非长期行客不易涉足,但其中散布的石窟聚落相当精彩。

至于东部小三角地带,与我国有领土争议相当敏感,寻常中国人不易入内,可自行搜寻“阿鲁恰纳尔邦”。其中国民多为我国藏人长相,在印度各处皆有分布,面目与中国人无异,只是已完全印度化了,看着让人心中不觉异样。

印度国家博物馆中的东北邦民族像,完全就是我国藏民

印度的多民族特性当然给统治管理带来了极大困难,为防意外,在印度强调“民族身份”属于非法行径,而改以语种代替,只有说不同语言的印度人,尽管如此,“爱国主义”一类的理想,在印度仍很难推广,因为不容易建立起印度国家的完整观念来。其实像我国这样特爱强调“56个民族56支花”的国度,在当今世界上也并不太多。

三石窟与王力宏

印度的宗教特色是极显著的,南部德干高原一带散有数个佛教石窟,其形制类似我国莫高窟,其中最负盛名的,大概是阿旃陀Ajanta和欧罗拉Ellora。前者以壁画闻名,后者以雕塑著称。

阿旃陀石窟确是相当惊人的奇迹。莫高窟当然也是极伟大的壮举,但主力作品大多在唐代(年左右),最早的壁画也不会早于北朝(年),且线条明显要粗糙一些。而阿旃陀石窟最早的壁画可追溯至公元前2世纪——大概是我国的春秋,主力作品都诞生在公元-年,大约是东汉西晋时,而即使是最早期的阿旃陀壁画,也同样是细致的彩色线描画,竟然还带有些透视效果。至于盛时的作品水准,从图中可见一斑。

阿旃陀石窟最早的壁画,作于公元前2世纪

受制于光线略显暗淡,实物色彩鲜艳得多

公允的讲,若不考虑历史背景与文化阐释,单就壁画创作水准而论,从色彩运用至形象刻画,阿旃陀都无疑较莫高窟强出不少。

莫高窟壁画,就技术而言显然逊色不少

壁画之外,我也另有所得。中国讲究脱帽为敬,印度则要脱鞋,只要某处有宗教含义,便须脱鞋方能进入。而鞋架当然是没有的,就那么往门口一扔,我天朝上国物产丰饶,鞋子也往往较本地人的要好一些,很容易被直接穿走,走到哪都有必要把鞋提在手中。我就亲眼见俩老外出来,女方鞋不见了急得够呛。

摄自阿旃陀石窟门前

而我也旋即懂得了飞机上那位大哥为什么要让我看好鞋。

阿旃陀及欧罗拉石窟尽管美轮美奂,但交通不便,在国内知名度也不甚高,中国游客不多,偶尔一些东亚面孔大都是日本人,他们特喜看佛窟。而也正是在阿旃陀,我竟有被当地印度游人认作王力宏的奇异经历,半个景区的人蜂拥而至,争先恐后与我合影,令我大惊失色又受宠若惊。这是之前在朋友圈写过的事情,至今想来还觉不可思议。

我长得与王力宏当然全无相像,这只能说当地印人实在眼拙,但在此处餐厅吃饭,确实经常能听到茉莉花及周杰伦音乐,中国文化在此边陲之地为何如此普及,倒是令人颇感好奇的事情。

四强奸案的奇特缘由

国内惯常新闻,提到印度无非两件事:巴基斯坦和强奸。其他新闻版块不见有人想起印度。

就我所见,印度的旅行安全其实还在一般国家以上,相当多的印度人自带一种特殊的价值观,对“改变命运”并不热衷,往往认为穷富皆有天命,各安本分即可。而犯罪也可以理解为改变命运的一途,既安于本分,自然没有犯罪的必要,我不知这是宗教原因或民族性格。但强奸案件确实所言不虚,我还真在新德里目睹了一次小型的侵犯事件。

新德里的地铁有一种特殊妇女车厢,漆成粉红色,还怪好看的。未及拍照,只有一张标记照片

印度地铁一样很拥挤,我站在普通车厢,忽然后面有个姑娘开始叫嚷,大约是表示旁边的小伙子离她过近。扭头只见两个衣着奇特油头粉面的印度小伙正嬉皮笑脸的意欲动手动脚。见姑娘指责,两个小伙儿倒也坦荡,既不否认亦不惭愧,仍旧笑嘻嘻的说谁让你到这个车厢的,你是不是更喜欢男人呢?说着离姑娘更近……我正犹豫是否要在异乡见义勇为扬我国威一番,却见旁边人不少但大多只跟着嬉笑。出乎我意料,姑娘并不见惊恐,也没有落荒而逃,只是叽里咕噜的骂这两个小伙,二人见讨个没趣,也便退去。我想她大概不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

之后听当地人讲其中玄机,在相当部分传统印度人看来,妇女是不应该抛头露面的,印度教经典《摩奴法典》将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种种任务悉数规定,妇女几乎成为私人财物,在街上抛头露面的妇女则无异于罪恶,应该接受惩罚,在北部印度,印度教及婆罗门教盛行区域,尤其如此。

因此,印度当地确有设妇女车厢的必要,而印度部分知识女性则认为这种妇女车厢本身已类歧视,如同19世纪美国的黑人专用车,她们坚持要到普通车厢乘车,甚至还有“拒绝女性车厢”的活动。而我们所听闻的很多强奸案,都只是针对本国妇女,而且目的大多不是为了泄欲,而是要“主持正义”。

而外国妇女,在印度人看来本来就不检点,当然也没什么特别加以惩罚的必要。印度并不强迫游客蒙头遮面,也不禁止外国女子穿超短的裙子露出大腿在街上晃来晃去,就此而论,反而还算是个开放的国度。

五全世界最脏的国家

在国内时听过不少关于印度之脏的传说,我本来也不是什么讲究人,但印度实地的脏,还是让我瞠目结舌,一个国家可以如此之脏,这已经超乎了我的想象。

网上有不少人都喜欢用印度和中国作比,说印度脏,难道中国就干净吗?当然哪里都有脏的地方,连阴沟都干净的那是日本。但像印度这样全城无一处不脏的,实在是举世罕见。就算是最具气派的新德里,其国会一带路阔树密,气象不凡,确实是有古都的风采,感觉颇像我国南京的龙蟠路一带,但走上十数步,仍然有踩到狗屎或人屎之虞,树后或有矮墙,是供路人便溺的处所;初看颇觉惊异,后来方知树后矮墙已经算是相当有修养,毕竟德里也是全印首善之地。在斋普尔Jaipur,路边红砖垒个路边小便池,多数男子当街掏出家伙扭身就能来上一泡!

印度城区内,凡河必黑凡水必臭,从污物横流的河道中,可能会忽然冒出个小脑袋来,原来是个小孩在戏水!我几乎疑心眼花了,定睛一看,哪里是一个,明明是一群!而像瓦拉纳西这类本来就以脏而出名的地方,则完全不能想象,我有照片,但我不敢放,佛经中有所谓阿鼻地狱,惨状或可相类。有人曾讲惊奇是人生之最高奖赏,那么在印度我无疑是天天中奖。

印度日常街景

与脏相伴的,则是乱。如前所述,印度的大城市,除了孟买和新德里,其余只是极大规模的村镇而已。印度的第四或第六大城市,叫海德拉巴的,本身也是德干高原屈指可数的大都市,坐拥一千五百余万人,还以医药产业闻名世界,市容大抵就是这样:

整个海德拉巴,几乎全是如此面目,我从城最东横穿至城西,tutu车开了一个多小时,沿途都是类似景致,除去一条高架路,最宽的马路不过二车道,实在令我目瞪口呆。

前些年在天涯之类的网站上,常常有印度与中国发展现状的比较,想到印度作为跟中国可以相提并论的巨型经济体,基础设施及卫生条件竟然是如此水平,实在是哭笑不得。就市容市貌而论,印度可说完全没有与中国相提并论的资格。

当然,败絮其外也可能内藏金玉,印度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就我所见,一个城市内最漂亮的建筑定是学校(或博物馆),再小的学校也必配有校车,这两点我国空喊多年,而印度却已经实现了。

印度一间普通大学——阿姆利则喀尔萨学院

印度的校车

六兵士舞蹈与锡克金庙

一直听闻印巴冲突,印度北部有个旁遮普邦,首府阿姆利则Amritsar,此处以西三十哩就是印巴边境,以降旗仪式闻名。仪式时双方各派男女精兵出阵,摩拳擦掌,厉兵秣马,开始……斗舞。彼时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临场还有个指挥负责煽动气氛,于是观众就陷入癫狂状态。临场有个小视频大家可以看看

这么一个仪式跟庄严隆重自然没什么关系,倒是有点像耍猴,我不明白降个旗为什么一定要弄成这样。

阿姆利则同时也是锡克教的圣地,锡克教是个颇有趣的宗教,早先是从印度教中分出来,后来又被伊斯兰教的莫卧儿的帝国压迫,因此既反印度教的种姓制,也反穆斯林。该教最大的特色就是教徒终生蓄发蓄须,要把头包的像个飞碟,锡克教徒生活在印度最北,大概是受雅利安血统影响较大,普遍身材高大相貌宏伟,一般在印度用作门童保安一类,我们现在说印度阿三,往往指锡克教徒。

印度前总理辛格即是锡克教徒

锡克教特出豪商,经济雄厚,祖庭就设在阿姆利则市中心内,阿姆利则的市容与普通印度城市无一,同样的脏乱差,而倏然耸起一片纯白的大理石广场,富丽堂皇,如同挤地铁碰到林志玲,反差之大令人震惊。而进得庙去,一汪清池中嵌了一座煌煌金庙,在寻常地方只觉神圣,在印度这样的脏乱之所,骤然遇得此处,则立即感到这就是天堂。

锡克教崇尚人人平等,四海之内皆兄弟,穷苦人无食无着,只要进得庙来,饭随便吃觉随便睡,没有任何附带条件,既无人向你传福音,也没人要来没收你的剃须刀,你尽管安静的呆着就好。

金庙免费舍餐图,场面宏大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工部的理想竟在阿姆利则得到了实现。如果来印度旅游,阿姆利则的金庙相当值得一看。相比麦加必须有朝觐护照方可出入,胸怀的差异也不能说不大了。

七难以形容的印度人

七是我喜爱的数字,一篇文章收以七数,最后一段应该谈谈印度人,但又不知道该从何谈起。

人的认知通常总以属加种差的方式,归类概括是重要的能力,但如上所述,对印度人,这个方法却不一定适用,硬要概括也只能说“多元”而已,只能以些杂散事实列举。

我们之前说印度人各安天命,不太想改变命运,这是事实。但另一个事实是在印度最贫困的比哈尔邦,我去佛教圣地菩提伽耶,崎岖小路汽车整整走了半个晚上,进得村去,首先是一个巨大的广告牌,上书TOEFL!!GMAT!!,当时的震惊程度,即使第二天见到菩提发愿的大觉寺亦不能与之相比。而这类培训班几乎遍布全印,任多么肮脏的城市多么小的村落,都有。

印度人极聪明,无论饭馆酒店机场车站,即使对方不能讲英文,你一个眼神几个动作,他就自然明白你要做什么,屡试不爽。我总爱拿印度同日本作比,日本是物的方便,文明的发达引起了高度的便利。而印度则是人的方便,印度人的种族智商,我以为至少是绝不亚于我国人的。

跟印度人谈钱是另一件令人头疼恼火的事宜。在街上打tutu车,类似我国狗骑兔子,永远是漫天要价,我在乌代普尔Udaipur车站下车,街边有出租,tutu和人力三轮,去个皇宫,出租要卢比,我嫌贵,问tutu,也是卢比,再问三轮,还是卢比。三人一起狡黠的看着我,令人无可奈何。

在印度乘车,谈好的价格也没什么用处,到地方总是想多要一点,当然可以不给,这也是文初那位大哥嘱托带好零钱的原因所在——司机是永远不会给你找零的。

印度必备的交通工具-tutu,划价很辛苦

印度小贩尽管让人不齿,但总算还有个唯利是图厚颜无耻的特征,而印度百姓则完全无法形容。我原本知道印度是个宗教国家,但我不知道印度是个这么多宗教的国家。北方相对印度教占主导地位,而中南部几乎每个邦都有自己的主流宗教,锡克、耆那、佛、伊斯兰、婆罗门,印度的教徒几乎都不具侵略性,就我所见,最有传教意识的反倒是佛教。

对游客影响最大的是饮食。每种宗教都有自己不能吃的东西,伊斯兰只吃教法牛羊肉众所周知,印度教不吃牛肉也不新鲜,锡克教有反抗伊斯兰传统,不能吃以伊斯兰方式屠宰的牛羊肉,而祆教则是不吃“令人讨厌的动物”,公约之后,几乎就是只能吃素了。我在印度数次遭遇方圆几里内只有素食餐厅的窘境,肉食者去印度,不能不小心。

吃素对印度来说当然也有好处,以印度的饮食卫生情况,如果大量吃肉,估计全国人口减半也不是不可能,素食即使脏一点,大概也没什么紧要。

印度确实是个极独特的国家,也拥有极独特的秩序,在印度观光旅游,需把心中的窠臼抛去,对个人也算是个修养的机会。举火车站一例,我们习惯了中国的高铁,整齐干净,岗哨齐全,到了印度车站则容易瞠目结舌,只见这许多人!这许多垃圾!这许多乱七八糟!却没有安检,没有检票员,没有地服,坐个火车很容易引起精神的全面崩溃。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印度的车站尽管混乱,却自有它的规矩在。许多车许多旅客,车站工作人员不过寥寥数人,但运转一切如常,并没出现火车碾死人,也未见谁坐不上火车哇哇大哭。这样的奇妙秩序,是值得我们体味的。

印度火车站景观,乱而有序

终我的线路图

囿于篇幅,具体景点的内容我也不能太过发展了,最后放一个我在印度的行程图,红色飞机,蓝色火车,绿色汽车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症状有那些
白癜风早期症状及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qingzx.com/wqsh/1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