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火七月,由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和医院携手主办的全国第二届HPV感染与生殖道疾病学术会议于蓉城秀美的锦江河畔盛大召开。
大会主席、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妇科肿瘤预防控制分会主任委员、医院尹如铁教授主持开幕式,会议汇集了国际、国内著名外阴、阴道、宫颈病变、妇科肿瘤、临床流行病、妇科肿瘤病理等专家。本次会议以“创新理念、规范实践、科技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HPV的基础研究和所致疾病的临床诊疗,充分展示了该领域的新成果和新技术,共同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新构想。以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病案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旨在加强和推动我国女性生殖道HPV感染的规范化诊治,更好的防治子宫颈癌的发生,来自国内的余名专业医师参加了此次盛会,中国妇产科网作为合作媒体对此次会议进行全程报道。
开幕式
医院尹如铁教授主持大会开模式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马晓会长致辞
四川大学张林副校长致辞
医院彭芝兰教授致辞
会议第一日精彩专题分享
彭芝兰教授:子宫颈癌筛查指南解读
宫颈癌是妇女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美国因实行宫颈癌普查,宫颈浸润癌发病率降低了70%-80%,死亡率下降了85%。医院的彭芝兰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世界宫颈癌筛查进展和人群宫颈癌筛查指南,指出由于医学科学发展,HPV感染致癌自然过程的认识得到了不断的提高,阐述了HR-HPV检测在宫颈疾病筛查中作用及异常结果管理相关问题。并介绍了我国宫颈癌筛查现状,指出我国正处于建立国家癌症筛查体系初级阶段,需参照各地区宫颈癌不同发病情况,探索简易、准确、低廉、可行的技术和方案进行宫颈癌普查,降低我国宫颈癌的死亡率、发病率。
凌斌教授:从宫颈癌的研究中感悟人文思想
由于人类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经历了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等四个发展阶段。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既要考虑到病人发病的生物学因素,还要充分考虑到有关的心理因素及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医院的凌斌教授指出在现代医学模式指导下的手术模式不仅需要科学基础、挽救生命,也需注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宫颈癌手术已由过去的粗放化时代发展为现在的精细化时代及未来的非手术时代,提出肿瘤治疗之微创理念。
尤宗兵教授:HPVInfectionandInflammationinCarcinogenesis
宫颈癌致病的危险因素包括HPV感染、吸烟、HIV感染、性生活过早、慢性宫颈炎症等,美国杜兰大学的尤宗兵教授向我们介绍了HPV感染引起癌变的机制,指出研究显示IL-17(白介素17)与宫颈癌的诱发、浸润及转移等相关,并向我们详细阐述了IL-17促进癌变的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
王平教授:子宫颈癌子宫颈广泛切除术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但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未生育患者逐年增加,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术式宫颈广泛切除术是宫颈癌手术治疗里程碑。医院的王平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宫颈广泛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及手术途径的选择,详细阐述了腹腔镜广泛宫颈切除术的手术步骤及手术要点。同时也指出了宫颈广泛切除术后宫颈狭窄粘连、宫颈机能不全、盆底功能障碍等术后特殊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同时对目前治疗过程中存在有待商榷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汪清教授:VaIN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VaIN是包括阴道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一组病变,占所有下生殖道上皮内瘤变病例的0.4%,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HPV感染率升高有关。复医院的汪清教授向我们介绍了VaIN的发病率、易感人群、临床特征、检查方法、组织学改变等,指出对于细胞学或HPV持续阳性的患者要重视随访,因病变多发生在阴道上段及两侧角,故容易漏诊。宫颈病变三阶梯诊断同样适用于VAIN,同时也面临着治疗困难、易复发、有发展为浸润癌的可能等特点。
钱德英教授:治疗后宫颈阴道镜检查技巧
HSIL锥切后有复发和残留可能,预测宫颈病变治疗后疗效的方法包括细胞涂片、高危HPVDNA检测及阴道镜检测。医院的钱德英教授向我们介绍了术前HPV感染、切缘阳性、术后HPV感染与HSIL锥切后复发和残留的关系,指出复发的高危因素包括病灶残留、病变范围广泛、病变范围过深、切除标本病理评估不足及手术者经验问题等。并向我们介绍了复发病例特点、复发患者处理的影响因素及如何预防复发。
黄健教授:人类基因组变异的基础与应用研究--HPV整合与子宫颈癌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现,医学新概念不断涌现,如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系统生物医学、精准医学、个体化医学等。宫颈癌是全球第三大女性肿瘤,是导致女性死亡的第四大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全球约11%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发生在中国,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宫颈癌早期发现是关键。上海交通大学黄健教授介绍了宫颈癌全基因组水平的变异分析,全基因组水平的HPVintegration分析、全基因组水平宫颈癌组织突变分析,指出宫颈癌基因变异的临床应用方向,强调医学就是不断追求精准的过程,精准诊疗到了基因时代。
陈爱平教授:HPV感染与外阴癌
外阴癌占女性生殖器肿瘤的3%~5%,近年来发病人数增多且存在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女性健康,目前推断外阴癌的产生可能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医院陈爱平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外阴上皮内瘤变与外阴癌的风险因素主要有病毒感染、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性传播疾病、免疫功能的低下、基因突变等。大量大数据表明HPV感染与VIN及外阴鳞状细胞癌关系密切,尤其是HPV16、18、33等型。强调了及早发现并控制HPV对生殖道的感染能够有效的预防VIN进展为外阴癌。
赵霞教授:HPV疫苗与应用
70%的宫颈癌与高危型(癌相关型)HPV16、18有关,90%生殖器尖锐湿疣与低危型(非癌相关型)HPV6、11等有关。医院赵霞教授指出因HPV感染后自然免疫具有只产生已感染的特定类型的HPV的封闭抗体、反应弱、抗体低度低,反应持续时间短等特点,而HPV疫苗诱导强烈的免疫反应预防由HPV6,11,16,18引起的CIN及生殖器疣的临床功效在接种疫苗后5年高达%,可以有效的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并向我们介绍了HPV预防性疫苗的作用机制、制备、种类、使用等相关问题,同时也指出HPV疫苗在临床应用中的相关问题。
郄明蓉教授:HPV相关外阴阴道疾病
HPV感染在普通人群中非常普遍,约90%HPV感染在2年内消退,HPV病毒可引起各种良性和恶性上皮异常增生。医院郄明蓉教授向我们介绍高危型HPV感染的致癌机制,并详细阐述了与HPV感染相关的疾病:1、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及治疗;2、VIN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外阴癌的致癌机制和治疗;3、VaIN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同时指出阴道炎症及微环境稳态的破坏增加HPV感染的风险,四价、九价HPV疫苗能够降低HPV相关下生殖道疾病的风险。
杨开选教授:常用HPV检测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宫颈癌筛查的发展趋势从组织到细胞到分子,从病变过程和结果到病因,从纷繁复杂的表观型到单纯统一的基因型。医院杨开选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宫颈癌筛查方法的发展历程,并重点介绍了HPV-DNA检测的临床应用进展及常用HPV-DNA检测技术。同时向我们介绍了基于流式荧光的HPV分型检测,HPVE6/E7mRNA检测技术,HPVL1检测技术的技术的检测特点及临床意义。
魏丽惠教授:中国宫颈癌防治现状与未来
中国宫颈癌发病率(粗算)平均以每年8.7%速度增长,全国宫颈癌死亡率(粗算)平均以每年以8.1%速度增长,我国年宫颈癌筛查覆盖率城市是29.1%,农村仅为16.9%,最基本的筛查方法是细胞学。医院魏丽惠教授指出细胞学筛查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生率,大量数据也显示以细胞学为主体的筛查方法的局限性,因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病密切相关,强调了高危型HPV检测的临床意义。并向我们介绍了CSCCP专家共识关于组织学异常的处理原则,指出CSCCP专家共识有待进一步验证、完善。
乔友林教授:中国人群HPV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近20年来中国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中国城市和农村妇女的高危型HPV感染率都较高,且年龄呈双峰现象。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乔友林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宫颈癌的病因及发病机理、HPV相关癌症、HPV人群流行病学特征、HPV在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的分布规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对风险和归因风险,一系列从不同角度探索HPV型别分布的研究,为我国人群中开展HPV疫苗研究和宫颈癌HPV筛查提供了宝贵的科学基础。
李长忠教授:HPV感染与阴道上皮内瘤变
近年来随着HPV筛查率增加,细胞学筛查和阴道镜检查技术的提高,VAIN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且复发率增加。VAIN的发生病因主要是HPV感染,主要HPV类型为HPV16,感染HPV16的低度阴道病变具有进展为高度病变的潜能。医院李长忠教授向我们介绍了VAIN的发病因素、发病特点、诊断要点、治疗、复发。指出对于HPV阳性,特别是HPV16(+)应坚持长期随访,阴道镜下病变活检是明确诊断VAIN的关键技术,对VAIN的治疗应遵循个性化治疗方案,治疗后应坚持定期随访,HPV疫苗能有效预防VAIN。
李双教授——HPV感染与LEEP术
HPV被公认为宫颈癌发生主要致病因,HPV整合进入易感人群导致宫颈癌的发生,中国宫颈癌患者有年轻化趋势。医院李双教授指出潜伏持续感染高危型HPV的妇女生宫颈癌前病变风险将增加倍,向我们解读了欧洲生殖器感染和肿瘤研究组织及美国肿瘤学会/阴道镜和子宫颈病理学会/临床病理学学会的管理指南,并介绍了不同类型转化区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的选择。
杨帆教授:宫颈病变术中冷冻病理诊断及其价值
宫颈病变冷冻病理诊断在确定病变性质、排除可疑病灶、宫颈锥切标本及确定肿瘤性病灶的切除边缘是否有残留肿瘤发挥重要作用。医院杨帆教授向我们介绍宫颈病变冷冻病理诊断的技术难点,指出规范的取材和良好的制片是宫颈锥切标本术中冷冻病理诊断的重要条件,对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有较高的要求,经过良好质量控制管理的宫颈锥切标本术中冷冻病理诊断可以达到很高的准确率。同时探讨了宫颈病变术中冷冻病理诊断的常见陷阱、不同类型宫颈病变的病理诊断要点及各种类型术中冷冻病理诊断报告的特点和书写格式。
尹如铁教授:子宫颈病变诊治MDT团队建设
子宫颈癌是唯一一个可预防、甚至消灭的妇科恶性肿瘤,而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分布广泛,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均,医疗资源紧缺,医疗卫生系统培训及考核体系设计欠科学,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细胞病理学医生匮乏,细胞学诊断/阴道镜质控欠缺、报告书写欠规范,LEEP使用未严格掌握指征等原因宫颈癌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医院尹如铁教授指出,针对我国子宫颈癌筛查的现状,MDT团队建设迫在眉睫,提出各学科需提高专业水平,加强沟通交流,尽可能减少误诊误治。
主持人风采
精彩瞬间
最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
有偿征稿,需原创文章,投稿邮箱:editor
yapot.cn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