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天然的水体污染指示者竟然是它

说起成都平原西北部的小镇军乐,在很多人的脑海里恐怕并没办法浮现出具体的画面,因为,若是论知名度,军乐镇可能远没有他们的特产“军屯锅魁”出名。

军乐镇区域在三国时期,曾是三国大将姜维屯兵屯田的场所,“军屯”以及“军屯锅魁”,都源于这一历史事件。

但是,作为都市近郊的惬意小镇,军乐的魅力远不仅锅魁一项。在我的印象中,但凡人文历史突出的地方,自然环境也必定不会差,而军乐恰好就满足了我这样的猜想。

军乐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泉水小镇”,背靠“华西雨屏”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龙门山脉,龙门山上充足的降水化作丰富的地下径流,悄悄在军乐的土地上喷涌而出。一眼眼涌泉在川西坝子上孕育出了一个个的林盘,一个个的村庄。

摄影:黄文志

在同事口中,我听说军乐镇红星村的高堰子,就是一眼不动声色的潺潺清泉。怀着好奇,我第一次来到了这个地方。

从车上下来,还没见着水的影子,就能隐约听到流水的声音。泉水所处的位置很深,稍微站远一点就完全不会发现它的存在。一座高高的石拱桥(其实说是一个涵洞或许更加贴切,不过对于这一沟清泉而言,它就是一座十足的桥梁了)横跨小溪,桥外是通往村外的水泥路,过了桥便是村民聚居的地方,一排排的农家院儿,在翠竹绿树的掩映之下,宁静而舒适。

摄影:黄文志

站在小石桥上,可以完整地欣赏整条溪流。高堰子刚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水量极大,完全不像是一眼泉应有的水量,而是一条十足的小溪。回想我老家那条被称之为“河”的小水沟,水量大致也不过如此吧。

我们来的时候,正有几个村民在清理溪流边的杂草,水沟里十分干净,溪水清澈见底,溪流两旁,都是被清理固化过的,看得出来,对于这汪清泉,大家都很爱护,也很重视。

摄影:黄文志

桥头有一溜台阶,可以下到水沟边上近距离地接触这汪清泉。水底满是绿油油的水生植物,伴随着水流左摇右摆,十分好看。而仔细查看这些水底的精灵之后却令我有些惊奇,因为这里的水草,我在其他地方并没有见过。

摄影:黄文志

好在科技的进步,让我们有了更多的信息获取渠道。打开手机上的植物识别软件,我对着这片从未见过的水底森林拍了一张照片,没过几秒钟,便有了结果:沼生水马齿。被称作:天然的水体污染指示者。

摄影:黄文志

据我查看到的资料讲,这是一种对水质要求极高的水生植物,水体但凡有一丝污染,都会导致沼生马齿苋死亡,从高堰子,我们也能验证这一点。

泉眼出水口的位置,水质最佳,所以水马齿铺满了水底,逐渐往下,几十米外开始进入居民区,虽然水质没有发现有什么污染,但水马齿已经消失不见了,足见这群水草的娇贵,也足以说明这涌泉的水质有多好。

摄影:黄文志

我原以为,那么大的水量的涌泉,一定会如同想象中那般在泉眼处看到水面翻滚的壮观景象,但是当我走到泉眼处认真打量,却发现实际情况却完全不同,泉眼处显得特别安静,完全看不出来任何从大地深处涌出的迹象,仿佛眼前这汇集成溪的清泉,都是无中生有的无根之水,是从西游记中观音菩萨那玉净瓶里倒出来的一般。

摄影:黄文志

顺着溪流一直往下走,流水一直顺着居民们的门前流过,几乎每户人家都会铺一条简易的小石板路通往溪边。对他们来说,这条在自己村上突然蹦出来的泉水小溪,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溪水常年流淌,干净而清凉,村民们可以在这里取水作为家畜家禽的饮用水乃至于日常的生活用水。平时在田地里采收回来的农作物,可以在这里清洗之后再带回家中。甚至收回来等待出售的青蒜苗,就直接被整捆整捆地泡在溪水里面,既能清洗杂物,也能保持新鲜,流淌的泉水便成为了村民共有的天然冷库。

摄影:黄文志

优质的环境是优质生活的保证,看到高堰子这汪清澈的清泉,让我不禁心生感叹。小的时候,我家门前也是一片茂密的竹林,竹林里有好几处大大小小的泉眼,每当下雨过后,泉眼的水量就会明显增加。

每到夏天,天气炎热,但是竹林里的泉水却冰凉刺骨,我们总喜欢去将泉水灌满水壶,然后带回家里慢慢品味。

而如今,老家门前的竹林与泉眼都早已已经不见了踪影,别取而代之的是垃圾与混凝土。那个时候也没有相机可以记录下这一些,回头想想,不免遗憾。

摄影:黄文志

我想,高堰子的水会一直清澈地流淌下去,这里的人们,也会一如既往地爱护这一汪清泉吧!

这里不仅有好景,更有好味!

更多好味,长按







































兰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好专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qingzx.com/wqsh/13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