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斋原名王仁增,绰号“王罗锅”。他是小学教员出身,闯关东到东北进行革命活动,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三师师长,吉林海龙游击队创始人。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杨靖宇将军亲密战友。
年9月21日,王仁斋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县侯家镇高家村一个农民家庭。年在本地小学读书。年入文登县蚕丝学校读书。年9月入山东青州(今益都)甲种农业学校,受革命思潮的影响,进步很快。年8月毕业,回家乡教了两年书。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派到东北抚顺煤矿当矿工,从事工人运动,后在一次煤矿冒顶事故中,他的腰脊椎骨被砸伤,遂回老家休养,从此驼背,落下“王罗锅”的绰号。
年6月,王仁斋到奉天《平民时报》社工作。年到柳河三源浦小学任教员,组织“反帝同盟会”。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爱国军民纷纷起来组织各种抗日武装。原驻桓仁县的东北军唐聚五部举起抗日旗帜,成立辽宁民众自卫军,下辖18路军。柳河地区为第九路军,原三源浦小学校长包景华任司令。这时,王仁斋、刘三春组织了海龙工农义勇军,根据党的指示,加入第九路军部队,王仁斋被任命为政治教官。
年10月,第九路军在日伪军的联合夹攻,特别是与日军在柳河高家船口激战中部队损失惨重,包景华下令在柳河县大牛沟北岔将队伍解散。王仁斋、刘山春等共产党员拉出部分队伍又重新举起工农义勇军的大旗,开始单独活动。
年1月,杨靖宇代表满洲省委从磐石来到海龙巡视工作,对海龙工农义勇军进行了整顿,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7军海龙游击队,王仁斋任队长,刘山春为政委。率部开创了龙岗山抗日根据地。
同年10月下旬,杨靖宇率部过辉发南下,开辟长白山游击根据地。他写信给王仁斋、刘山春约定了部队会合地点。王仁斋、刘山春见信后,非常高兴。11月初,王仁斋率领的游击队和杨靖宇的独立师主力在柳河老鹰沟会师,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
在杨靖宇统一指挥下,于10月24日,声言攻打凉水泉子据点,将邵本良及其所率的骑兵从柳河县城骗出,长途增援凉水泉子。杨靖宇指挥部队乘机一举攻下东边道重镇三源浦。击毙伪军警1名,枪毙日本兵3名,等邵本良明白中计回救三源浦时,杨靖宇的队伍由王仁斋带路,抄近路奔袭。12月23日,又将邵本良的后勤基地凉水泉子攻克。
恼羞成怒的邵本良带领队伍,冒着狂风暴雪,在荒沟的深山密林埋伏一天一夜,等他获悉凉水泉子失守,他大惊失色,方知是中了杨靖宇的调虎离山计。等他赶回凉水泉子,杨靖宇又率队攻打柞木台子。邵本良急派人马驰援,杨靖宇又中途改道,率部攻克东边道北部重镇八道江。
年11月,王仁斋调任南满第一游击队政委。率部活动在濛江、抚松、桦甸、辉南等地打击敌人,发展扩大游击区。在群众支持下,他率领余名战士和农民自卫队员,攻入敌人把守甚严的重镇恒仁县桦尖子,破坏了日军的军事设施,焚毁了伪警察署。年底又在捞子岭截获了日伪军辎重军车队。
年,这时已调入人民革命军第一军部任副官长的王仁斋,接到伪通化县长徐伟儒乘车出行的情报,他当即与第一师师长李红光商量对策,决定在驻腰岭打伏击。随即率部多人连夜出发赶到预定地点。第二天上午,10时左右,敌人的汽车开过来,抗联战士立即开火,将汽车截获,缴得车上10余支枪,活捉了伪县长和日本参事官各1名。
年5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正式成立。王仁斋任师长,周建华任政委,柳万熙任政治部主任,杨俊恒任参谋长。下辖两个团。王仁斋率部转战清原、兴京(新宾)、桓仁、柳河、开原、西丰等县。
同年7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改名东北抗日联军,王仁斋任抗联第一军第三师师长,并被选为中共南满省委委员。率部参加了著名的本溪梨树甸子战役,歼灭了邵本良的伪混合旅。同年10月20日,他率部埋伏在桓仁公路梨树沟两侧,截击了敌人军用物资21大车,解决了部队越冬的物资。
11月,杨靖宇决定将三师改为骑兵,趁辽河封冻期进行西征。11月下旬,王仁斋率三师主力余骑兵,日夜兼程,用一个月时间闯过清原、铁岭、南满铁路直奔辽河。不料当年气候反常,辽河尚未封冻,船只又被敌人控制,西进受阻,这次西征虽未达到预期目的,但却扩大了部队在日寇统治区域的政治影响,使广大同胞亲眼看到抗联队伍是抗日中坚力量,大大鼓舞了群众抗日救国的信心。此后,三师化整为零,分为三部分,王仁斋带领40多人在抚顺、沈阳等地活动。
为了更有力地打击敌人,扩大革命影响,王仁斋化装成日本军官,在地下党同志配合下进入抚顺城里,以搜查土匪为名,智擒了为日寇作伥的外国神甫,令其向日本当局索取枪械、弹药。于是,神甫不得不给日本当局写信,这件事在当时影响很大。接着,王仁斋回到清原,与三师其他两部胜利会师。
年10月末,王仁斋和通讯员小朴和一名战士,从筐子沟出发去南岭杨大堡,当他们行至钓鱼台(今清原县枸乃甸乡筐子沟村附近),突遭便衣特务袭击,王仁斋一边开枪射击,一边向后山转移,不幸一颗子弹击中右腿胫骨。在战士们掩护下,小朴背起他迅速奔向后山,上山后,王仁斋拿出给杨靖宇的报告,交给战士说:“快走,交给周政委。”同时命令小朴赶快烧毁文件、地图、印鉴等物。
当敌追至山上,目睹被烧毁文件等物,不顾一切地猛扑过来,王仁斋忍着剧痛还击敌人。抗联战士听到枪声,火速前来救援,待赶到现场,王仁斋和小朴已倒在血泊之中,壮烈牺牲,年仅31岁。
王仁斋牺牲后,抗联战士和当地群众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将他安葬在老会房子(清原县境内)的南山坡上。
年8月18日,中共清原县委、县政府为王仁斋烈士修建墓碑。在近两米高的石碑上镌刻“英名千古”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昭示英雄虽死犹生,永垂不朽。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鸿凤,实名朱宏启,现任东北史料征集编纂委员会主任,东北历史人物传记研究会会长,鸿凤历史文化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东北解放战争纪实》丛书编委会总编辑。年生于吉林省汪清县,原籍山东省昌邑市。笔名鸿凤、洪峰,东北师大中文系毕业,中国人民大学近代史博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曾任教师、秘书、编辑、记者、记者部主任、记者站站长、总编辑。代表作《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义勇军》《九一八事变》《满洲国统治》《关东响马列传》《满洲省委》《东北抗日联军将领传》《战斗在白山黑水》《白子将军》《敖东英魂》《图们江史话》《吴大澂传》《吴禄贞传》《王德泰传》《高福源传》《东北抗日联军十大将领》《东北抗日义勇军十大将领》《中国共产党十大领袖》《中国共产党十大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十大将领》《八路军抗日十大将领》《新四军抗日十大将领》《东北解放战争十大将领》《东北解放剿匪纪实》等部万字。先后主编《中华上下五千年杰出人物大典》《中国当代决策文库》《中国当代教育改革文库》《中华当代英才录》《中国当代教育教学研究》《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中国党政干部调研》《中国当代决策参考》《中国少数民族精英录》丛书(十三卷)《中华全民族抗战将领传记》丛书(二十二卷)《东北解放战争纪实》丛书(二十卷)《大东北通史》(十卷)。是中国最有实力作家之一,被誉为“中国当代传记作家第一人”,“中国红色记忆领军人物”。原创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