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市处于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的核心地带,是“东北亚的金三角”,那么您知道百余年前珲春吗?珲春市档案局(馆)在积极筹备《千年古都》档案展览,工作中,工作人员在对馆藏档案进行整理时发现了一张保存完整的标注有“清光绪十七年间”字样的“珲春地图”,整张地图采取网格法手工绘制,按照地图标注,在光绪年间,珲春在当时是一个重要的商埠口岸,尤其是对俄、对日的海上贸易,在当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珍贵地图重见天日
记者在珲春市档案局了解到,建设中的新珲春档案馆即将在年底落成并投入使用,今年年初市档案局(馆)聘请了几位珲春市知名的历史学者梳理珲春历史发展脉络,从馆藏档案中挖掘精华,为《千年古都》档案展做准备,在对图片资料、实物档案的整理过程中,他们发现了这幅珍贵的地图。
记者在档案局看到,地图上方写有“珲春地方图”五个绿色大字,左侧标注着:(光绪十七年),右侧标注(原名:珲春城图每方为十里)的字样。如果按照标注的日期计算,地图所反映的内容绘制于年。也就是说,该图绘制绘制的是收复祖国疆土的清朝功臣吴大澂据理力争,终于达成协议,于年10月12日正式签订《中俄珲春东界约》及《中俄查勘两国交接道路记》。含补立“土”字牌,添立“啦”、“萨”、“玛”字界牌和一至十八记号;收回黑顶子;争得图们江口通航权之后5年的地图。距今已经有年的历史。
解读百年前的地图
该图是清光绪年间副都统疆域图,地图上的江河湖海是蓝色调,陆地以黄色为主。该图高39.5厘米、宽94.5厘米,比例尺为1:,与现代地图不同的是,这张图的方位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整图东至海参崴、西至长白山天池、南至海、北至宁古塔,东西华里,南北华里,辖区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其中囊括18个岛屿,河流、山脉、村镇等个古代地名。根据图中显示,当时珲春辖境东西华里,南北华里。东与沙俄接壤、南与朝鲜接壤,北侧包括了如今的汪清县和黑龙江东宁县的地界,西侧直达长白山天池。
图中很多古代地名经过年的时光,已经和现在的叫法完全不同。例如:延吉在图中标注为盘营;图们为离岭;龙井为石子沟;长白山天池则被标注成了长白山海泡。地图中,靠近珲春的地名标注的更加详细。现在的春化镇所在地西土门子村被标注为小土门子;四道沟村为松树沟;三道沟村为大柳树河子。同时,受当时测量、绘制手段所限制,地图没有设置等高线,只能根据山势河流走向判断出大致方位,按图索骥寻找相应的地名。现代的地图会标注山脉的高度,江河的宽度,但这个地图上都没有,只标注了‘此处有山’‘此处有河’以及名称。
除详细标注了珲春地名外,地图上对与中国接壤的沙俄、朝鲜的相应地名也予以标注。其中沿中俄边境线详细标注了5处“俄卡”,应该是当时俄方设立的边境哨所和检查站。
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据档案局介绍,“珲春地方图”的出现,真实的反映了吴大瀓勘界后,中方疆域的变化。对研究珲春近现代史,有着重大的意义。从此图可以看出,在清光绪年间,当时中国在图们江口处已拥有出海权,船只可通过图们江直接入海,由此可知当年珲春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商埠口岸,繁华程度可想而知。据史料记载,在清王朝统治及民国时期,每年由图们江口出海从事交通运输、贸易及渔业活动的船只达千余艘以上。此间,不仅开辟了由珲春县一西水罗里到新泻、元山至上海的近海航线;在珲春县蒙受大旱的灾荒之年,还曾通过海运从浙江宁波调粮赈灾。当时图们江口沿海一带海产极其丰盛,每逢捕鱼季节,渔民就住在渔场附近,只要出具珲春县颁发的渔业证明即可,俄、朝两国并不阻挠和限制。
据档案局透露,这张珲春地方图是珲春档案馆馆藏的年代最久的地图类实物资料。同时,档案局也表示在即将对外开放的新珲春档案馆中,将专设展示柜展览出此图。
掌上珲春——城市就在您手中!
每天最权威的信息播报!
珲春网事ID: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