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28日,年国家级阴道镜及HRA技术规范化培训班(第21期)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复医院主办,中国非公医疗机构协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协办,邀请国内外该领域权威专家全面系统讲授宫颈病变诊疗过程中最关键、实用的理论和技术,包括阴道镜新术语和技术操作指南、最新宫颈筛查新指南、宫颈病变组织学诊断新术语、HPV检测技术研究进展、LEEP应用、VaIN、VIN、AIN及HRA的诊疗等。中国妇产科在线作为本次大会的合作媒体,对大会进行精彩内容报道。
小编在会前报名时,已经感受到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热情和对本次大会内容的期待,今天会议开始前40分钟到达会场,傻眼了,会场坐无空席,差点站着抱电脑写稿件,大家的热情太高涨。会议第一天课程得到与会妇产科同道的一致好评。
李大金副院长致开幕辞
丰有吉教授致开幕辞
隋龙教授致开幕辞并作为东道主介绍AlbertSinger教授
英国阴道镜及宫颈病理学会(BSCCP)创办人;
任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院士;伦敦大学妇科学教授,分子生物学教授;
EUROGIN(欧洲生殖器感染和肿瘤研究组织)的创办人之一,并担任第8届主席;
—年,担任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宫颈癌筛查方案中阴道镜指控专家,早伦敦办过次阴道镜培训班,在世界各国进行阴道镜技术培训;
曾出版《子宫颈》、《妇科手术学彩色图谱》、《女性下生殖癌前病变的病理、阴道镜及治疗》等专著;
是国际著名的妇产科及宫颈癌方面的专家,有极高的学术水平和临床经验。
陈丽梅博士主持开幕式
狄文教授:HPV疫苗时代:中国宫颈癌防治的新思路
上海医院狄文教授分享了“HPV疫苗时代:中国宫颈癌防治的新思路”。
子宫颈癌是威胁女性生命的头号杀手,中国每年子宫颈癌新发病例13.2万,每年有约3万名妇女死于宫颈癌,新发病例中,50%的患者从未做过妇科检查,平均每天有多人得宫颈癌,90多人因此丧命。HPV16和HPV18,不仅和70%以上宫颈癌有关,还和80%的肛门癌、60%的阴道癌、40%的外阴癌有关,并且有关研究发现口咽部位的癌症和部分乳腺癌也可能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因此HPV疫苗不仅仅预防可以预防宫颈癌。在接种疫苗后是否还需要接受筛查问题上,狄教授提到HPV疫苗并不能预防所有型别的HPV感染,接种HPV疫苗可以预防70%-90%的HPV感染,因此仍需要进行宫颈筛查。
沈铿教授:宫颈微小浸润癌的规范诊疗
医院沈铿教授讲述了“宫颈微小浸润癌的规范诊疗”。沈教授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研究例宫颈微小浸润癌(MIC)的治疗和预后分析,得出结论:锥切切缘阳性是锥切术后病灶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是ⅠA1期患者术后复发的不良预后因素;宫颈锥切术可作为锥切切缘阴性且无LVSI的ⅠA1期宫颈癌患者的理想治疗方式;ⅠA2期宫颈癌患者可考虑更为保守的手术治疗方式;无论何种手术方式后均需严密随访。并提到另一项多中心临床注册(MCR)研究表明间质浸润深度、淋巴血管间隙的浸润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子宫峡部受累侧与宫颈间质浸润深度、肿瘤组织学类型相关;淋巴结转移是复发和预后不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AlbertSinger教授:可移动电子阴道镜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Anewmethodofdiagnosingcervicalprecancerusingdigitalmobilecolposcopy)
伦敦大学妇科学AlbertSinger教授讲述了“可移动电子阴道镜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Singer教授从阴道镜处理宫颈上皮内疾病的必要性、可移动电子阴道镜及在线系统在管理中的作用、可移动阴道镜的质量保证和教学、可移动电子阴道镜的未来发展四方面进行详细地阐述。阴道镜能够评估筛查异常细胞学和/或HPV阳性,能够在可疑宫颈上排除宫颈癌,评估异常症状。整个讲座中,Singer教授总结到运用移动阴道镜进行高质量的阴道镜诊断和教学是可能的;在资源高或低的地区,训练过的护士和医师运用固定和移动阴道镜在发现HSIL无明显差异;移动阴道镜便宜、便捷,易适应于不同的医疗环境云计算解决方案可以支持新训练的阴道镜监督,确保质量;电子记录可以帮助国家了解宫颈癌的负担,癌症控制计划的优点等。
陈丽梅医生进行现场翻译
AlbertSinger教授:(正常宫颈)NormalCervix
伦敦大学妇科学AlbertSinger教授讲解了正常宫颈相关内容。首先Singer教授结合图片讲解了鳞柱交接区(原始鳞柱交接区和新鳞柱交接区),转化区等概念。
并讲到宫颈上皮内瘤变因病灶跳跃,上部界限(新鳞柱交界)不明确。讲课中,Singer教授依次详细阐述了胎儿晚期、青春期、妊娠期和绝经期不同时期对转化区的影响。Singer教授一直强调正常解剖的重要性,只有清晰掌握正常结构,才能判断与识别异常。
丰有吉教授:宫颈癌发病的可能机制研究现状
复医院丰有吉特聘教授讲述了“宫颈癌发病的可能机制研究现状”,丰教授查取大量临床前沿研究,从环境因素诱导(HPV持续感染)相关研究、癌相关基因突变的研究以及miRNA异常调控的研究三方面阐述了宫颈癌发病的可能机制研究现状。在一项E6/E7相关性的转基因试验中,E6+/E7+导致转基因鼠宫颈癌及其高级别癌前病变;而E6+/E7-导致转基因鼠宫颈癌及其高级别癌前病变逆转退化,因此得出结论E7蛋白表达是维持宫颈癌及其高级别癌前病变发展必须的。丰教授最后总结到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发展与HPV以及非病毒因素两者相关。
谢幸教授:HPV分型检测用于宫颈癌筛查有临床意义吗?
浙医院谢幸教授分享了“HPV分型检测用于宫颈癌筛查有临床意义吗?”
谢教授通过大量临床研究总结到: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试验结果显示,HPV16/18分型检测具有临床意义,可用于宫颈癌筛查;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其他高危HPV阳性在高级别病变或癌的占比仅占30%或以下,但其中部分具有一定的高级别病变或癌的远期发展风险;有限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HPV16/18以外部分型别的分型检测有潜在临床意义,但能否补充或修改现有的宫颈癌筛查方案,尚需要更多的证据。
钱德英教授:宫颈癌筛查异常的处理原则:临床实践分析
医院钱德英教授分享了“宫颈癌筛查异常的处理原则:临床实践分析”。在临床工作中,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什么时候需要转诊阴道镜;什么时候需要活检;什么时候可以直接诊断性LEEP?钱教授提出自己的观点:适宜而不过度;合理而避免漏诊;医疗资源合理使用等。阴道镜检查病灶可能发生的部位为:宫颈表面(Ⅰ型和Ⅱ型转化区,容易观察,病灶与细胞学和HPV结果吻合等);阴道壁(宫颈检查没有异常发现,细胞多呈低度病变异常,高危型HPV低负荷量等);宫颈管深部(Ⅲ型转化区,不易察觉,阴道镜检查与细胞学和HPV结果相差甚大等)。
吴小华教授:宫颈癌治疗原则及存在争议:保留生育、新辅助化疗
医院吴小华教授享了“宫颈癌治疗原则及存在争议:保留生育、新辅助化疗”吴教授首先讲述了自己在临床工作中的几个病例,紧接着吴教授从流行病特征与面临挑战;临床分期原则与现代影像学价值;手术分型与手术范围;新辅助化疗与患者的生存获益;保留生育功能术式与适应症以及放疗原则(外照射+内照射)六大方面详细阐述了本次讲题。吴教授提出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不建议采用新辅助化疗。
汪清教授:阴道镜标准检查流程及其在VAIN诊疗决策中的作用
复医院汪清教授讲述了“阴道镜标准检查流程及其在VAIN诊疗决策中的作用”。汪教授首先讲到阴道镜检查技术本身的复杂性:它是在醋酸或复方碘溶液作用下,在有限的时间(10秒—3分钟内)观察子宫颈上皮和血管的形态变化特征:产生这种可逆性变化的条件依赖于上皮组织中细胞核酸蛋白含量、细胞角质浓度,因此观察诊断的阴道镜图像变化结果受醋酸的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影响和限制很大。紧接着汪教授依次讲解了阴道镜检查流程以及各流程的注意事项。
AlbertSinger教授:多灶性下生殖道疾病(Multifocallowergenitaltractdisease)
伦敦大学妇科学AlbertSinger教授分享了“多灶性下生殖道疾病”讲题。Singer教授结合图片形象地讲述了阴道上皮内瘤变(Vagin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VAIN)、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IntraepithelialNeoplasia;VIN)以及肛门/肛周上皮内瘤变(Anal/Perian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AIN)的病理、诊断和治疗。
周奇医生现场进行翻译
王丽副主任医师:宫颈胃幽门腺化生性病变
复医院王丽副主任医师讲述了“宫颈胃幽门腺化生性病变”,王主任医师开篇提到宫颈胃型化生性病变的分类,紧接着详细讲解了宫颈腺体叶状增生(PGM/LEGH)的概念、影像学检查、临床处理、鉴别诊断等方面内容,其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或水样/粘液样阴道排液,可无症状,在全子宫或LEEP切除时显微镜下发现。同时也讲到女性生殖道同期发生的粘液化生和肿瘤(SMMN-FGT),正确判断SMMN-FGT,对于手术方案及临床分期及预后有影响。
隋龙教授:阴道镜及常见正常、异常图像的成像原理
复医院隋龙教授分享了“阴道镜及常见正常、异常图像的成像原理”。隋教授首先讲解了阴道镜的组成及其作用,并一一讲解了光学阴道镜、电子阴道镜和光电一体阴道镜。紧接着分享了正常成像中醋酸试验和碘染试验的成像原理。之后讲解了异常成像中白色上皮和异常血管生长、镶嵌的成像原理。
主题:抗病毒治疗,利大还是弊大?
主持人:隋龙
参与者:全体参会人员
隋龙教授主持